工程概況
會寶嶺水庫於1958年12月動工興建,1959年12月建成。因受當時施工條件和經濟條件限制,存在著防洪標準低、工程質量差、隱患多、工程尾工大等問題。於1992年被列為全國第二批重點病險水庫之一,1999年11月除險加固工程建設開工,2003年12月竣工,完成投資9850萬元,2004年12月順利通過山東省水利廳組織的整體工程竣工驗收,被評為優良工程。
水庫樞紐工程由南庫大壩、北庫大壩、溢洪道、南北兩放水洞、連通溝和水電站組成。南壩長1500米,壩頂寬8米,壩頂高程810米,最大壩高250米,南北兩放水洞均設於南壩;北壩長1250米,壩頂寬7米,壩頂高程816米,最大壩高196米;溢洪道位於南壩左岸,寬66米,設閘5孔,為10米×6米平板鋼閘門。連通溝為連線南北兩庫的輸水工程,總長1064米,建有10孔20米跨度的鋼筋混凝土橋。庫區地處低山丘陵區。壩址處分為構造剝蝕形和剝蝕堆積形兩種地形。壩址區主要出露寒武系徐莊組地層以及第四系鬆散堆積層,局部出露張夏組地層。上遊河灘較平坦,沉積物為砂及卯礫石。
水庫除險加固
2003年除險加固工程竣工,共完成南庫大壩加固、北庫大壩加固、溢洪閘改建、連通溝開挖及連通溝橋改建、庫區建設、管理單位建設、水文設施建設7個單位工程,今防洪標準由1000年一遇提高到2000年一遇。
水庫效益
會寶嶺水庫於1959年12月建成,經過50多年的管理運用,在防洪、灌溉、發電和工業供水等方面發揮了顯著效益。1963年遇水庫建庫以來最大洪水,削減洪峰84%,有效地保護了下游山東省蒼山、江蘇省邳縣17個鄉鎮65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隴海鐵路、206國道、301國道和濰徐、郯夏公路幹線;灌區開發以來,年供水6000多萬立方米;會寶嶺水電站自1979年運行以來,年平均發電量140萬千瓦時;水庫宜養殖水面1147公頃;已建成的工業供水工程主要向山東十里泉電廠、濟鋼石門鐵礦等工礦企業供水,年工業供水量2300多萬立方米。會寶嶺水庫灌區開發於1959年,1962年開灌。1971、1990年先後在西泇河上建成了陳橋、大橋兩座攔河閘,開發了兩處引河灌區,有效灌溉面積7533公頃。灌區以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為主。近年來,灌區內蔬菜特別是大棚蔬菜種植髮展迅猛,使蒼山縣成為著名的“山東南菜園”,帶動了蒼山經濟的發展。
水庫移民
在水庫建設過程中,先後搬遷建村38個,移民4023戶16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