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最愛東山晴後雪](/img/3/9dc/nBnauM3XzIjNwYzNycjMxYDO0QTMxYDNwMzMxADMwAzMxAzL3I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其一
只知逐勝忽忘寒⑴,小立春風夕照間。
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里涌銀山⑵。
其二
群山雪不到新晴⑶,多作泥融少作冰⑷。
最愛東山晴後雪,卻愁宜看不宜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東山:指作者家鄉的山。![楊萬里 畫像](/img/c/e4e/nBnauM3X0IDMzkzM3QDMygTO0QTMzUzMwYDN0MTNwAzMxAzL0A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⑵逐勝:尋覓勝景。
⑶銀山:形容雪後東山如銀山。
⑷群山:指東山。新晴:剛放晴的天氣。
⑸泥融:濕潤的泥土。
白話譯文
其一只知道尋覓勝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風中夕陽晚照之間。
我最喜歡那東山晴後的雪景,軟紅的光芒里湧來座座銀山。
其二
東山的積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濕潤的泥土少許成冰。
我最喜歡那東山晴後的雪景,發愁適合觀賞而不適合攀登。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宋寧宗慶元(1195—1200)年間,當時作者年老退休,隱於家鄉吉水,某個春日東山有晴後雪景,作者賞而作此組詩。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畫:最愛東山晴後雪](/img/8/01d/nBnauM3XxETM4gjMyUDMygTO0QTMzUzMwYDN0MTNwAzMxAzL1A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第一句“只知逐勝忽忘寒”,寫自己因為只顧著追逐尋覓勝景而忘記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風夕照間”寫偶爾在春風中站立,在夕陽中放眼賞看美景。這兩句寫詩人不懼寒冷,尋覓美景,立於風中,在夕陽中欣賞美景的形象,把一個因愛美景而不顧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現出來。
第三句“最愛東山晴後雪”直言自己最喜愛東山天晴之後的雪景,而第四句“軟紅光里涌銀山”則為全詩最妙的景語。其中“軟”字寫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陽紅光,是那么的柔和細微,賦予夕陽光芒以形象的觸覺,寫出了夕陽的無限美好。另一個“涌”字則把白雪覆蓋的群山在夕陽之下閃耀光芒,在視覺上產生向自己涌動而來的動態感描繪出來,有化靜為動的奇功。
第二首詩描寫了陽光照耀下東山積雪消融的景象。隨著時間推移,東山上的雪漸漸消融,多是變成了濕潤的泥土而少許成冰,而這時還沒到新晴之時。這就是前兩句所寫,不僅很好承接上一首點出雪後消融的景象,而且為下面“宜看不宜登”講明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這句“最愛東山晴後雪”在前首同樣的位置就出現了,而再寫一次就進一步表現了對東山之雪的喜愛,這樣的情感是非常有力的。但略不同於前首,這句話的是帶有些許愁意的。第四句直接點出了愁,作者所愁的是“宜看不宜登”,可以遠觀而不可登攀近賞,對於作者來說卻是十分失望的,而且其中又隱含著對白雪消融掉的可惜。
名家評價
北京大學教授張鳴:這兩首詩從雪後兩個不同時間點入手,一寫雪消融前,而寫雪正消融,通過“最愛東山晴後雪”一句直接抒情,把對東山之雪的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簡介
![楊萬里 畫像](/img/7/174/nBnauM3XzcDM1cTMwQDMygTO0QTMzUzMwYDN0MTNwAzMxAzL0A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詩人形象
![詩畫:最愛東山晴後雪](/img/5/c6b/nBnauM3X0ITO1YjM0UDMygTO0QTMzUzMwYDN0MTNwAzMxAzL1A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詩人只顧追尋勝景而不覺春寒,駐足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從這些動作與心理的描寫中,可以看到一個心境悠閒、陶醉於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詩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