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盥缶
曾侯乙盥缶,戰國早期,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通高126厘米,口徑48.2厘米。
盛酒器。有蓋,蓋上置四環鈕,圓肩,圓鼓腹,腹下收,圈足。蓋沿一側有在環鈕,與器肩一蛇形鈕用鏈相接。腹中部有兩道凸棱,棱間飾對稱四個環狀耳。肩部及腹下飾三角紋一周,腹部有三道蟠蛇紋帶。器肩部有銘文七字,記曾侯乙作器。此缶形體高大,造型端莊穩重,鑄造工藝高超,是戰國時期著名銅器。
曾侯乙盥缶,戰國早期,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通高126厘米,口徑48.2厘米。盛酒器。有蓋,蓋上置四環鈕,圓肩,圓鼓腹,腹下收,圈足。蓋沿一側有在環鈕,與器肩一蛇形鈕用鏈相接。腹中部有兩道凸棱,棱間飾對稱四個環狀耳。肩部及腹下飾三角紋一周,腹部有三道蟠蛇紋帶。器肩部有銘文七字,記曾侯乙作器。此缶形體高大,造型端莊穩重,鑄造工藝高超,是戰國時期著名銅器。
曾侯乙盥缶,戰國早期,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通高126厘米,口徑48.2厘米。
盛酒器。有蓋,蓋上置四環鈕,圓肩,圓鼓腹,腹下收,圈足。蓋沿一側有在環鈕,與器肩一蛇形鈕用鏈相接。腹中部有兩道凸棱,棱間飾對稱四個環狀耳。肩部及腹下飾三角紋一周,腹部有三道蟠蛇紋帶。器肩部有銘文七字,記曾侯乙作器。此缶形體高大,造型端莊穩重,鑄造工藝高超,是戰國時期著名銅器。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曾侯乙墓是戰國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 歷史價值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曾侯乙墓文物藝術》是1992年6月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湖北省歷史博物館編著。本書帶你目睹當年發掘全景,並領略曾侯乙墓的文物。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曾侯乙墓位於隨州市城西一公里的擂鼓墩,1978年發掘。曾侯乙系曾國之君主。該墓為戰國早期的大型木槨墓,墓中共出土隨葬品萬件以上。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65件...
簡介 出土文物 規模 曾侯乙編鐘、間律均與曾侯乙編鐘相通,被稱之為曾侯乙編鐘的“姊妹鍾”,曾多次出訪美...珍貴,其音色、音律均與曾侯乙編鐘相通,同樣能演奏古今中外各種樂曲,被稱之為曾侯乙編鐘的“姊妹鍾”。擂鼓墩二號墓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訪美、英、德...
簡介 發展歷史 建築布局 參觀信息 專題成列杯狀,是從儲酒器內舀酒用的勺。缶(fǒu)盛酒器,禮器。大腹小口,有蓋。由陶缶演變而來。陶缶有盛酒器和樂器兩種功能。水器沃盥時用的注水或承水器。商周時期,貴族舉行禮儀活動或宴前飯後要行沃盥之禮,以表示虔敬。《禮記·內...
分類介紹 主禮器 分類 鑄造技術 與玉器)酒器,禮器。長柄,前端作杯狀,是從儲酒器內舀酒用的勺。缶(fǒu)盛酒器,禮器。大腹小口,有蓋。由陶缶演變而來。陶缶有盛酒器和樂器兩種功能。水器沃盥時用的注水或承水器。商周時期,貴族舉行禮儀活動或宴前飯後要行沃盥之禮...
詞典釋義 器物簡介 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