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醉葡萄、天茄子、胡茄子、狗核桃、風茄果、竻仙桃、洋大麻子、山大麻子、伏茄子、醉仙桃。
入藥部位
果實或種子。
性味
味辛、苦,性溫,有毒。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平喘,祛風,止痛。
主治
喘咳,驚癇,風寒濕痹,脫肛,跌打損傷,瘡癤。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曼陀羅子3g,泡酒180ml。每次服10ml。(《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2、治腹痛腹瀉:曼陀羅子以酒浸泡,酌量內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15-0.3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浸酒塗擦。
使用注意
曼陀羅全株有毒,以種子最毒,吃3粒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狀為口乾,口渴,皮膚發紅,乾燥,頭暈,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躁動,抽搐,痙攣;食大量則血壓下降,昏睡,呼吸停止而死亡。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無瘀積、體虛者忌用。”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亦可曬乾後取出種子。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1、白曼陀羅:又名風茄兒、山茄子、大顛茄、顛茄、悶陀羅、野蓖麻、豬顛茄、豬波羅、老鼠愁、白花曼陀羅、金盤托茄枝。一年草本,高30-100cm。全株近無毛。莖直立,圓柱形,基部木質化,上部呈叉狀分枝,綠色,表面有不規則皺紋,幼枝四棱形,略帶紫色,被短柔毛。葉互生,上部葉近對生;葉柄長2-5cm;葉片寬卵形、長卵形或心臟形,長5-20cm,寬4-15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不對稱,邊緣具不規則短齒、或全緣而波狀,兩面無毛或被疏短毛,葉背面脈隆起。花單生於枝叉間或葉腋;花梗長約1cm,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狀,長4-6cm,直徑1-1.5cm,淡黃綠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整齊或不整齊,先端尖,花後萼管自近基部處周裂而脫落,遺留的萼筒基部則宿存,果時增大呈盤狀,直徑2.5-3cm,邊緣不反折;花冠管漏斗狀,長14-20cm,檐部直徑5-7cm,下部直徑漸小,向上擴大呈喇叭狀,白色,具5棱,裂片5,三角形,先端長尖;雄蕊5,生於花冠管內,花葯線形,扁平,基部著生;雌蕊1,子房球形,2室,疏生短刺毛,胚珠多數,花柱絲狀,長11-16cm,柱頭盾形。蒴果圓球形或扁球狀,直徑約3cm,外被疏短刺,熟時淡褐色,不規則4瓣裂。種子多數,扁平,略呈三角形,熟時褐色。花期3-11月,果期4-11月。
2、毛曼陀羅:又名北洋金花、軟刺曼陀羅、毛花曼陀羅。一年生草本,高1-2m。有惡臭,全株被白色細腺毛及短柔毛。莖粗壯,直立,圓柱形,基部木質化,上部多呈叉狀分枝,灰綠色。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廣卵形,長8-20cm,寬5-12cm,先端急尖,基部斜心形,全緣或呈微波狀,背面葉脈隆起。花大,直立或斜升,長15-20cm,直徑7-8cm,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具5棱;花萼筒部有5稜角,先端5淺裂,花後自近基部斷裂,宿存部分隨果實而增大並向外反折。蒴果生於下垂的果梗上,近圓形,密生柔韌針狀刺並密被短柔毛,熟時先端不規則裂開。種子多數,腎形,淡褐色或黃褐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1、白曼陀羅:生於山坡、草地或住宅附近。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上海、南京等地有栽培。
2、毛曼陀羅:原為栽培種,現村邊路旁沙質地上也見有野生。分布於遼寧、河北、江蘇、浙江、河南。
性狀鑑別
1、白曼陀羅子:蒴果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3cm,莖部有淺盤狀宿萼及短果柄。表面黃綠色,疏生粗短刺。果皮木質化,成熟時作不規則4瓣裂。種子多數,扁平,三角形,寬約3mm,淡褐色。氣特異,味微苦。有毒。
2、毛曼陀羅子:蒴果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徑3-4cm,基部宿萼略呈五角形,向外反折,具短果柄。表面淡褐色,密生約等長的針刺和柔毛,針刺細而有韌性。果皮由上部作不規則開裂。種子扁腎形,長約5mm,寬約3mm,淡褐色。
以果實飽滿、種子數多、成熟者為佳。
藥理作用
1、抑制唾液腺、支氣管和汗腺分泌。
2、對眼的散瞳和麻痹作用迅速。
3、解除血管痙攣和改善微循環。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方藥集》:“熏治牙痛。”
附註
同屬植物曼陀羅 Datura stramoniumL.和木本曼陀羅 D.arboreaL.的果實和種子,亦可作“曼陀羅子”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