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名稱: 曹莊岩組
地層名稱(英文) Caozhuang Fm
階代碼: Ar1
地區代碼: 9
命名:
李志忠、白益良、顧德林1980命名,命名地點在冀東遷安縣曹莊一帶。
沿革:
1980年以前曹莊岩組曾作為桑乾雜岩(全國地層委員會,1962)、單塔子群①、遷西群(河北省、天津市區域地層表編寫組,1979)的一部分。1980年李志忠、白益良、顧德林② 根據變質構造研究,把河北遷安縣水廠至杏山一帶的深變質岩系自下而上劃分為曹莊群和松汀群,二者之間為不整合接觸。並認為曹莊群與冀東北部,特別是太平寨一帶的深變質岩群不好對比,但大體可與冀東北部的遷西群對比。孫大中等 (1984)介紹了曹莊群、松汀群的劃分方案,但指出這一方案是否適用於冀東全區還不清楚。黃萱等(1986)正式引用了曹莊群這一術語及地層劃分。1987年李志忠等③ 認為曹莊、杏山一帶與其它地區的變質岩地層組合基本上不能對比,雖然該地層的分布範圍較小,但代表當時成岩的特殊環境,命名為曹莊組。趙宗溥(1988)認為該群是我國古太古代岩石地層的唯一代表,與上覆的中太古代遷西群之間應有相應的地殼運動,取名為令支運動。伍家善等 (1991)指出,該區變質表殼岩以大小不等的包體分布於灰色片麻岩及新太古代花崗閃長岩和花崗岩之中,分布零星,層序不完整,沒有明確的頂底界線,達不到建群條件,故稱曹莊岩系,時代屬古太古代。考慮到這套變質岩層分布局限,岩層界線不清,屬有層無序岩層,本次編典稱為曹莊岩組。
特徵:
主要分布於河北遷安縣杏山、黃柏峪、腦峪門東山等地。由於灰色片麻岩及新太古代花崗岩等的肢解破壞,使該岩組出露不完整。在杏山一帶該岩組下部為夕線黑雲斜長片麻岩夾石榴石英岩,中部為黑雲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上部為角閃黑雲片岩、黑雲片岩、斜長角閃岩及具工業意義的鐵英岩(BIF)。 在黃柏峪村北該岩組主要為斜長角閃岩、黑雲斜長片麻岩夾含鉻雲母石英岩、石榴斜長透輝岩、鈣矽酸鹽岩、薄層大理岩及薄層鐵英岩等。此外,在曹莊岩組中還見有少量堇青石石英岩、含鋇冰長石片麻岩及橄欖磁鐵岩等特殊岩石類型(閻月華等,1991)。該岩組中的鐵英岩可以構成具有工業意義的礦床。變質程度達到高角閃岩相至麻粒岩相,屬中—低壓變質類型。經歷過多期變形改造,褶皺變形複雜,韌性剪下變形發育。該岩組的原岩主要為泥砂質、不純鈣質建造夾基性火山岩和矽鐵建造,相當於穩定的淺水沉積環境。斜長角閃岩的Sm-Nd等時線年齡為3500±80Ma(Huang, X.等,1986)、3495± 19Ma(喬廣生等,1987)、3470±107Ma(Jahn, B.M.等,1987)。鉻雲母石英岩中碎屑鋯石離子探針質譜的年齡分為4組:3830—3820Ma、3800—3780Ma、3720—3700Ma和3680—3600Ma (Liu, D.Y.等,1992),相當於古太古代。英雲閃長岩和花崗閃長岩、 花崗岩等的侵位使該岩組呈殘塊狀。該岩組在北部與遷安一帶的遷西岩群麻粒岩相片麻岩、紫蘇花崗岩呈韌性剪下帶接觸,其南與灤縣岩群之間被沿斷層分布的花崗岩所分割,在杏山一帶則被中元古代長城系不整合所覆。 1. 長春地質勘探學院燕山地質隊,1960,1∶20萬山海關幅區域地質測量報告。 2. 李志忠、白益良、顧德林,1980,冀東地區前震旦亞界地層若干問題的初步探討,地質研究,No.3,p.11—21。 3. 李志忠、顧德林、李龍、孫愷蓀,1987,河北省遷安鐵礦區早前寒武紀地質構造及礦田構造研究(內部報告)。
備考:
編撰者: 耿元生
作者1: 李志忠
年份1: 1980
作者2: 白益良
年份2: 1980
作者3: 顧德林
年份3: 1980
系名: 太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