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曹州面人傳承人-穆緒建
文化遺產名稱:曹州面人
所屬地區:山東·菏澤·牡丹區
遺產編號:Ⅶ-8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菏澤市牡丹區
遺產級別:國家
概述
曹州面人是一種傳統的造型藝術。麵塑俗稱捏麵人,它以細小麥面和江米麵為主要原料,加入適應的顏料,分別和成不同色彩的麵團,用鍋蒸熟後再配上適量防腐、防蛀、防乾劑等。然後藉助於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紋印章等工具,用手捏製成各種各樣的栩栩如生的塑像。由於它製做精巧,形象逼真,逐漸形成一種富有觀賞價值的藝術珍品。
歷史溯源
菏澤古稱曹州。曹州面人最早起源於(今菏澤市牡丹區)馬嶺崗鎮穆李村。它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傳早在堯舜時代,地處黃河流域的菏澤就常因黃河決口,天災人禍幾乎不斷。當時,當地人們為避災禍、求平安,常捕殺獵物,敬天地、求神靈、祭奠列祖。後來為了節約,便史用麵粉調和後捏成豬、羊,代替活物,即所謂的“花供”。這就早期的菏澤麵塑。到了唐代就便出現生麵塑、熟面刷色塑和熟面染色塑三種。
“天下麵塑出穆李。”數千年間,當地麵塑歷經滄桑變幻,幾度沉浮興衰。據碑文記載,1852年(清鹹豐二年)江西弋陽的米塑藝人王清原、郭湘雲遊藝菏澤,來到穆李村,與當地的花供藝人郝勝、楊白四合作,把米塑與花供技藝結合起來,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採用可塑性較強的白面和糯米麵為原料,染成黑、白、藍、綠、紅、黃、紫等多種顏色,由塑動物、瓜果發展到塑人物,使麵塑初步形成藝術品。從而使麵塑藝術大大提高,隨後廣收門徒,傳授技藝,於是穆李莊一帶便成為菏澤麵塑藝術的發源地。從此,曹州面人脫離民俗功用,成為一種集觀賞和把玩於一體的民間工藝品。
發展傳承
在麵塑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穆李村麵塑藝人走南闖北,影響全國,逐漸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東菏澤的李派、北京的湯派、上海的趙派。三派各具特色,而山東菏澤李派一直獨占鰲頭,其代表人物先後有李俊興、李俊福、李芳清、何曉錚、穆緒建等。
到1908年前後,李朝訓等人的麵塑藝術,已馳名曹州府,並傳藝給侄兒李俊月、李俊和、李俊興、李俊福、李新起等數人。其中李俊興、李俊福技藝超群,由於李俊興善捏風流仕女,李俊福善塑武將英姿,被譽為“文武二李”。
麵塑藝術深受廣大民眾特別是兒童的喜愛,藝人們作為副業活動,在春節期間或農閒時趕集串鄉,隨捏隨賣,養家餬口。後來從此藝者愈來愈多,流傳到曹州及周圍地區,開始以面授技藝興家立業。他們雲遊全國各地城鄉,以致出國賣藝。自1920年起,李俊興、李俊福及師兄弟十餘人,多次離家去上海、廈門、廣州、香港捏塑面人,並出國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等國賣藝;1926年9月1927年6月,李俊興先後去過寮國王宮、萬象王宮表演麵塑;受到王宮一片讚揚。1928年,李俊興、李俊福、常天緒、李本化、李本純等十多人去新加坡,常天緒、李本化、李本純等長期留居新加坡,經營麵塑藝術;1931年,李俊興去莫斯科表演麵塑;深受國際友人的歡迎,至此,菏澤麵塑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馳名全國,聲揚世界。
解放後,麵塑藝術獲得了新生。在1956年,李俊興和其子李芳格、侄兒李清芳及李金城、李鳳亭、趙繼忠等,在菏澤城關成立麵塑社。1957年遷往濟南。1958年李芳清到中央美術學院深造。此後,麵塑藝術得到新的發展,並湧現了一批技藝精湛的高手。1982年3月至5月,李芳清跟隨山東工藝美術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在總理府捏塑的袋鼠,受到熱情讚揚。1983年,李金天的作品《穆柯寨》、《麒麟送子》,隨河南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展覽會在日本展出,受到稱讚。他的作品還多次在電影中得到展示,並作為官方禮品贈送給外國友人。李金成的長子李全景在西安,三子李全興和女兒李艷芳在洛陽從事麵塑製作,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受到美術界的重視和好評。麵塑藝術的另一後起之秀穆緒建,1983年曾應邀在日本駐華大使館捏塑面人半月之久,雲南西雙版納景區為外國遊客捏塑面人。1997年,李芳清又隨濰坊代表團出訪德國表演麵塑藝術。菏澤麵塑已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先後發明了有聲麵塑和動態麵塑。後來,又出現精緻小巧的盒裝組塑和有機玻璃密封包裝麵塑,成為高檔工藝美術品,打入國際市場,深受外國友人歡迎。另外,還有為外賓當麵塑像的寫生麵塑,亦為中國爭得了榮譽和外匯。
代表人物
李俊興
(1895—1979)是100多年來穆李村麵塑貢獻最大、名聲最響,手藝最絕的麵塑名家。1935年,李俊興改進麵塑製作工藝,解決了麵塑作品蟲蛀、乾裂問題。1956年經省政府批准,以李俊興為主任,成立“濟南麵塑合作社”,承接了中國麵塑史上第一次大宗出口業務日本10萬套“西遊記”麵塑訂單。1957年李俊興榮獲“國家工藝美術老藝人”稱號,1959年11月李俊興出席了省“文代會”,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並當選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李芳清
(1930.3.30—2005.8.15)是李俊興的侄子,也是其得意門生。1958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得到劉開渠、張仃等名家指導。1979年8月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華國鋒、李先念、葉劍英、鄧穎超、鄧小平接見。20世紀80年代後多次出訪澳大利亞、瑞士、德國等。1995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成為中國麵塑界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藝術家,從此“中國麵塑第一人”的雅號便不脛而走,名揚天下。
穆緒建
麵塑藝術家,菏澤麵塑協會副主席。一九七九年開始學習麵塑製作。79年跟堂哥穆緒竹學藝,82年師從李芳清大伯,曾先後拜訪過濟南的李芳格,洛陽的李金城,上海的李新發,北京的湯金章.八二年上海獻藝時報社並”曹州面人在上海”予報導宣傳,八三年北京獻藝被日駐華使館邀請獻藝半月,八四年成立菏澤麵塑社並加入,八六年參加山東省民間工藝展獲名,優,新穎獎並發榮譽證書,九二年參加首屆菏澤牡丹花會獲麵塑一等獎。穆老師希望有更多的年青朋友喜歡和愛好一傳統藝術,是其得到繼承和發展。
傳承意義
發源於古曹州穆李村的曹州面人麵塑藝術,是中國鄉土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造型概括、簡練生動、形象逼真傳神、比例誇張適當、色彩艷麗單純的特點,與中國的大寫意國畫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曹州面人具有中國民間藝術造型簡約粗獷生動的特徵,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和極廣的客群面,且簡單易學,易於普及,是中國民間藝術百花園中一枝艷麗多姿的奇葩,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喜愛,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曹州面人作為一種藝術品,不但在國內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且曾被國家組織外銷,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高水平的麵塑作品都有極高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