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雙人高蹺

常青雙人高蹺

常青雙人高蹺起源於民族圖騰崇拜,漢魏時期稱“蹺技”,宋代叫“踏橋”,清代稱“高蹺”。靈石常青雙人高蹺是清末民初山東聊城移民到常青落戶傳入並盛行,由民間的節慶、聚會時人們自娛自樂逐漸演變而成。

信息

常青雙人高蹺 省級Ⅲ-2

常青雙人高蹺常青雙人高蹺

所屬地區:山西·晉中·靈石縣

文化遺產名稱:常青雙人高蹺

遺產編號:Ⅲ-2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山西省靈石縣

遺產級別:省

起源

起源於民族圖騰崇拜,漢魏時期稱“蹺技”,宋代叫“踏橋”,清代稱“高蹺”。靈石常青雙人高蹺是清末民初山東聊城移民到常青落戶傳入並盛行,由民間的節慶、聚會時人們自娛自樂逐漸演變而成。
..

表演方式

為6人一組,4人腳踩高蹺,其中2人肩扛2.2米長的橫桿,1人腳踏橫桿中間懸於空中,中間又一踩高蹺者雙手緊護上面表演者的雙腿,其他2人分別在地面對表演者實施保護。表演者隨著古樸的韻律、明快的節奏在行進中邊走邊舞,步子變換為走八字。既有文藝表演的藝術特點和風格,又有雜技表演的難度和驚險。

..

表演特色

常青雙人高蹺表演時講求團隊協作和整體配合效果,表演特色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是人們聚會、社火等活動中,一種主要的民間文藝表演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