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十年代曾書有宋文信國公天祥“正氣歌”條幅,繪畫精於畫松。六十年代曾書寫大量毛主席詩詞條幅以及毛主席詩句集聯條幅。曹君為人剛正耿直,一生淡泊名利,有求必應,因而交友甚眾。安徽會館家中常常賓朋滿座,談古論今,切磋藝事。與溥雪齋、徐石雪、黃賓虹、馬晉、惠孝同、陳少梅、李鶴籌、汪藹士、汪慎生、啟功諸公過從甚密。汪慎生同曹家麒同為安徽歙縣人,結為至交金蘭,同住會館,彼此相互照應。曹家麒中年後尤好師法趙之謙饒有新意的北魏書法,其筆法遒勁雄渾,剛中寓柔,峻拔爽朗,于飛動的筆勢中見其雄奇。五十年代中期與張伯駒、陳雲誥、鄭誦先、溥雪齋、蕭勞共同發起成立北京中國書法研究社,平生為北京的老字號商店書寫了大量匾額,長期為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以及天安門等機構邀請題寫書法。1956年經周恩來總理提名為出席亞非會議的遇難烈士書寫了墓碑。為近現代成績斐然的書法名家。
高祖曹文埴,字近薇,號竹虛。三國魏武帝曹操嫡孫。生於雍正乙十月初八日丑時,卒於嘉慶戊午十月初三日辰時,享年六十四歲。諡文敏。乾隆二十五年(1760)傳臚,選庶吉士,授編修,在懋勤殿任事。後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命在南書房行走,教習皇子。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經筵講官,清太子太傅南書房供養,官居戶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府尹。為《四庫全書》總裁官之一。歷任左都御史,刑部、兵部、工部、戶部諸部,曾典試廣東,視學江西、浙江,奉命查辦濰縣和京城疑案。案定,乾隆獎譽“文埴等不徇隱,公正得大臣體”,升任戶部尚書。視學江西南昌時,拓建省會院,增設4 000餘席,就試者稱便。在家鄉重建古紫陽書院。新安曹氏為揚州大鹽商,乾隆帝六次南巡,均由文埴承辦差務,深得乾隆帝信任。乾隆五十二年,不願與和珅為伍,以母老為由請求歸養,帝從其請,加太子太保。後文埴二次進京,為乾隆帝祝福、賀壽,乾隆帝對文埴及其母多有賞賜。著有《石鼓硯齋文鈔》20卷、《詩鈔》32卷、《直廬集》8卷、《石鼓硯齋試帖》2卷。
曾祖曹振鏞,號儷笙,新安曹氏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嫡孫。生於乾隆二十年十月十四日辰時,卒於道光十五年正月初三日,享年八十一歲,清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宰相。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選庶吉士,任翰林院編修,後升侍讀學士。嘉慶初年,升少詹事,授通政使,歷任內閣學士,工部、吏部侍郎。嘉慶十一年升工部尚書。奉命撰《高宗實錄》,書成,加太子少保,調任戶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嘉慶十八年九月調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隨又升體仁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嘉慶二十五年九月任軍機大臣。道光初,晉武英殿大學士,軍機本臣兼上書房總師傅,又以平喀什噶爾功績晉太子太師,鏇晉太子太傅,並賜畫像入紫光閣,列次功臣之首。振鏞歷事乾隆、嘉慶、道光三朝,三任省學政,四任省會試主考官。凡纂修《會典》、兩朝《實錄》、《河工方略明鑑》、《皇朝文穎》、《全唐文》皆為總裁官。凡所綜理,事必躬親。承書諭旨及衙門奏章、翰苑進呈之文無不反覆閱視,一字一句,反覆斟酌,一點一畫的錯誤,必予改正。嘉慶十九年至二十五年間,嘉慶帝6次謁陵,5次秋彌木蘭,都留振鏞在京處理朝廷大事。兩江總督陶澍整理兩淮鹽政,改行票法,先以私書請示振鏞,振鏞極表贊同,使改革得以實行。著有《綸閣廷輝集》、《話雲軒詠史詩》。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親臨弔喪,下詔褒恤,賜諡文正,入祀賢良祠。 曾代理皇帝事務三個月。當官長達52年,清代官宦歲月之長無人可及。道光帝贊語曰:“親政之始,先進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問學淵博,獻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絲綸。”歙縣民間至今能聽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這句俗諺。“四世一品坊”屹立在歙縣雄村村首曹氏宗祠前,是一座三間三樓,四柱沖天式功名牌坊。為乾隆褒獎戶部尚書曹文埴祖孫四代而敕建的,也是曹府新廳之門坊。實則如列入曹振鏞在內作為魏武帝(曹操)後裔嫡脈的新安曹氏即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絕無僅有的五世一品。特別是曹文埴、曹振鏞父子,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五年(1835),歷三代 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幾乎有大半歷史都在他們父子的影響之下。曹振鏞門生較著名者有潘世恩、林則徐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