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動車構成
它是六個動車組成的,是純動車組。 列車跑得快,全靠動車帶,時速主要取決於動車的數量和質量。
“ 6輛編組試驗列車整車阻力係數約為0.48左右。”楊國偉說 。
比較:在目前運行的動車組中, 8節編組的CRH380A的牽引功率為9600千瓦,16節編組的CRH380AL牽引功率為20440千瓦, 16節編組的 CRH380BL最大牽引功率為18400千瓦。而“更高速度試驗列車”採用了全新開發的大功率牽引系統,牽引總功率達到22800千瓦 。
外形架構
該試驗列車頭型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古代的兵器“劍”,通過大量的概念設計、數值仿真分析、風洞試驗等,最佳化出“劍”和“火箭”的頭尾組合,實現了頭車降低阻力、尾車升力接近於零的最優技術匹配。
列車的車體採用輕量化、等強度設計理念,在重量減少的情況下,剛度提高了22.7%。
列車的轉向架也解決了更複雜的難題,具有高速、平穩、可靠、輕量化、低磨耗等特點。
在其中一節車廂內,一台專門的設備用來收集風阻制動的相關數據。除了配有傳統的制動系統外,該列車還增加了風阻制動板作為輔助制動裝置。使得列車的制動效果更加理想。風阻制動板安裝於列車的頂部,列車正常運行時,制動板收攏於車體內;列車制動時,風阻制動板打開,垂直於車體頂部。
這列試驗車身呈灰色,中間有黑色的條紋及“CRH”的標誌, 車頭猶如“寶劍出鞘”,車尾則是“火箭”造型。記者在列車內看到,1車廂和2車廂內都是實驗設備和儀器,上面標註著“空氣動力學實驗”、“弓網關係實驗”、“牽引性能實驗”和“制動性能實驗”等字樣;3車廂內則是綜合系統,所有測試數據和信息都在此匯集和評估;4車廂和5車廂為坐席,與現CRH380A列車一等座車廂類似;第六節車廂為“火箭”型車尾。
材料特點
該車使用了各種新材料和新技術。例如,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使用不僅能使車體成功減輕自重,同時也能為它塑造出獨特的外觀。新型納米隔音材料的使用,則能儘可能降低風噪和機械噪音,確保車廂內的安靜舒適。
這列試驗車的試驗速度將高於目前 (引用於2014年1月)京滬高鐵上列車的實際最高運營速度,將進行11個大類的試驗,列車本身擁有1100多個感測器,套用於試驗的感測器有545個。科研人員將從列車的誕生到服役終止,全過程研究在高速運行狀態下影響列車安全、節能和乘客舒適性的因素。
這列試驗車為6輛編組,全部為動力車,列車安全監控、故障診斷等智慧型化水平達到了更高的水平;以太環網控制、風阻制動等新技術,碳纖維、鎂合金、新型納米隔音等新材料在這列試驗列車上得到了成功套用。
純試驗時速
純試驗不同於試運行:前者在實驗室工廠的軌道開,後者在運營線開。
2014年1月17日“南車試驗605公里/小時列車高鐵時速有望再翻倍”等類似標題新聞報導: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中國高鐵的試驗時速達到605公里。
時速比較
2010-12-3日CRH380AL型高速列車創造出 486.1公里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時速紀錄。
2011年1月9日CRH380BL“和諧號”電力動車組-試驗編組497.3 km/h。
2012年3月報導,中鐵院建成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車制動試驗台,最高試驗時速達到530公里。
正式型號
該列車下線之初網友曾將其稱之為CIT500,官方稱之為“更高速度試驗列車”,現在已經去掉更高速度字樣,標明“試驗列車”,而正式的型號則為CRH380AM-0204。
2016年11月21日在列車結束在四方的為期一個多月的大修之後,已正式成為了一列高速綜合檢測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