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興元

曲興元

曲興元中國地質與水文環境專家。吉林舒蘭人,生於1940年1月。中國徐霞客研究會現任秘書長、中國地質學會理事會理事。原國家地質礦產部水文環境勘測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參與國家重點工程長江三峽電站建設前期項目鏈子崖危岩體防治工程任指揮長。("雁過留聲" 人物傳記寫作室2010-01-01)。

相關文摘

今日西陵峽
-----《三峽掠影》片段
“飛船”以50公里以上的時速在翠綠的江面上飛馳,西陵峽兩岸的俊美風光從眼前一一閃過。我覺得眼前的江水極似樹葉的顏色。
當地的人們習慣的把這種“燕子M”型水翼船叫做“飛船”。它是從俄羅斯引進的,設計時速90公里。

著名景點

西陵峽是著名的長江三峽中最長的一條峽,西起巴東縣官渡口,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20公里,占了整個三峽長度的一半還多。
以前的西陵峽由高山峽谷和暗礁灘石組成,峽中有峽、灘中有灘。被描述為,航道曲折、怪石林立、灘多水急、波濤洶湧。葛洲壩建成後,水勢漸趨平緩;三峽大壩建成後,終於一片太平。險驚奇絕的刺激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黃金水道。從2005年12月1日起,長江豐都至忠縣航段實行船舶定線制,至此三峽庫區長達433公里的長江幹線成為一條“水上高速公路”。

治理工程

著名的“兵書寶劍”、“牛肝馬肺”、“唐僧使徒”,我一處都沒有見到。陪我前往巴東的楊傳文,迎著呼嘯的江風指點給我看的,不是地質災害遺蹟,就是治理工程。
從太平溪港口出發不久,就可以看到北部江岸的一片灰白色邊坡。處於山體中部的坡頂有五個相對獨立的標記,每個都有一房多高,上面的白底紅字,異常醒目:新灘滑坡遺址。

歷史資料

所有談到三峽地質災害的資料,無一不會提到它。
1985年6月12日3時45分,約3000萬方的塊石、碎石和粘土等堆積層順坡而下,最大滑速每秒4米,摧毀房屋1569間,新灘古鎮頓時不復存在。當時有200萬方土石滾入江中,激浪高達54米,涌浪到對岸爬坡96米,擊沉江中正在行駛的船隻77艘。
慶幸的是,由於及時預報,全鎮1371人全部幸免於難。對這個結果,有人還是表達出不小的遺憾。
早在1964年地質部門就在此進行了滑坡勘察和穩定性評價,當時的湖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發現新灘古鎮下面的古滑坡體即將復活。他們的呼籲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否則,這場災難或可避免、或可將損失減到最低。

命名原因

之所以稱為新灘,是因為1542年的大滑坡把歷史積澱的文明統統推入了長江。400多年的時間足可以抹去人們的傷疤和疼痛,人們又慢慢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進行建設,甚至忘乎所以了。
造成1985年這次災難的原因,是後緣採煤堆石和崩塌堆石等載入。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新灘對面,是鏈子崖危岩體治理工程,它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10多個單位的專家評定為“我國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樣板”。如今,這個雄偉樣板的全貌已經看不到了,100多米高的立面大部埋於水下,只剩頭部的一小點。沒有人指點,很難注意到它。
鏈子崖與巴東縣城以東1.5公里的黃臘石,構成了三峽庫區初期地質災害治理的著名工程,即“鏈子崖危岩體和黃臘石滑坡防治工程”,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鏈黃工程”。
鏈子崖危岩體是由58條寬大裂縫切割的分離體,發育在長江南岸底有煤層的石灰岩順斜向陡坡中。南部危岩體達87萬立方米,北部危岩體達226萬立方米,一旦崩塌,將給長江航運和沿岸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威脅。鏈子崖有長期崩滑史,光有記載的就有14次,1030年和1542年的崩滑,造成堵江21年和82年。
黃臘石滑坡是發育在砂岩、泥岩夾泥灰岩組成的逆向斜坡上的滑坡群體,總體積4000萬立方米,主體體積1800萬立方米,是庫區中的又一個巨大隱患。

是帶變化

80年代兩處災害體的不穩定徵兆,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李鵬總理親自批示,直接動用總理基金進行防治。
在李鵬總理的批示之後,一個陣容龐大的長江三峽鏈子崖和黃臘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領導小組成員中,囊括了國家科委、國家計委、湖北省、財政部、民政部、地礦部、交通部、水利部、中國科學院、國家地震局的主要領導同志。領導小組下設現場指揮部和專家組。
先是由國家科委牽頭進行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1992年6月29日,國務院副秘書長徐志堅主持召開會議,認為經過領導小組和眾多科技人員將近3年的努力,圓滿完成可行性研究任務。按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歸口管理的要求,三峽鏈子崖和黃臘石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交由地礦部組織實施。
地礦部副部長張宏仁、地質環境司司長李烈榮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議意義

這次會議之後,張宏仁成為新成立的地礦部鏈子崖和黃臘石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領導小組組長,李烈榮成為領導小組下設的辦公室主任。
在此之前,鏈子崖危岩體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項目,由湖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中標。在1989年11月到1990年6月的短暫時間裡,“長江三峽鏈子崖危岩體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比選階段勘察試驗報告”如期提交。專家在評審意見中提到,這個報告“在地質災害防治勘察領域,其工作深度和成果質量具有國內先進水平。”
1993年10月,地礦部地質災害防治勘查設計院、地礦部909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分別完成了鏈子崖危岩體防治工程設計和補充勘查任務。
1993年11月9日,鏈子崖危岩體防治工程開標會議在宜昌舉行。指揮長曲興元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對參加會議的46個人講:“動用總理基金防治地質災害,這在全國還是第一次,能參與這項重大工程是非常榮幸的。”
最終,有7家施工單位、1家設計單位、1家監理單位、3家監測單位成為鏈子崖危岩體防治工程的參加者。 7家施工單位分別是:地礦部909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地礦部成都探礦工藝研究所、煤炭科學研究院北京開採所、湖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地礦部906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姊歸縣屈原鎮政府、湖北省岩崩滑坡研究所
與此同時,黃臘石滑坡治理工程如期展開,有3家施工單位、1家設計單位、2家監理單位、3家監測單位參與了這項工程。參加施工的有:湖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巴東縣黃臘石滑坡工地管理委員會、地礦部陝西地質工程總公司。
“鏈黃工程”使所有的參與單位都增添了新的業績,完全能夠證實自己技術裝備、過硬作風和施工質量的標誌性工程。
“鏈黃工程”工程同時成為廣大地質工作者驚心動魄、同時又引為自豪的壯舉,在我國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歷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自然,它和三峽庫區在第二期、第三期地質災害治理中,完成的黃土坡等著名治理項目一起,成為了西陵峽江段中的新的“景觀”。

與寧海論壇的緣分

2009-05-17
人民網寧波5月17日訊 (記者陳偉光 嚴凡)今天,由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和浙江省旅遊局主辦,中國旅遊協會支持,寧海縣人民政府、寧波市旅遊局承辦的“徐霞客與中國旅遊寧海論壇”在風光秀美的寧海縣舉行。“游聖”徐霞客、《徐霞客遊記》及“中國旅遊日”再次成為專家們探討的熱點話題。
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會長張宏仁,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姚秉忠,秘書長曲興元等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與會者就《徐霞客遊記》及“中國旅遊日”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據悉,近年來,設立“中國旅遊日”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中國旅遊日”的設立,又關係到與哪位歷史文化名人或重大紀念日結合的問題。專家認為,“中國旅遊日”的設立最適合的歷史人物應是徐霞客。
徐霞客是我國明代傑出的旅行探險家、地質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他歷時30餘年遊覽名山大川,足跡遍及全國19個省份,是我國以旅行為畢生事業的第一人,被譽為“中華游聖”。
與會專家認為,徐霞客留給世人的60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是“與《山海經》並駕齊驅的亘古巨著,是與國家重要圖籍‘輿地誌’互為表里的地理專書”。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副秘書長湯家厚說,《徐霞客遊記》不僅成就了徐霞客的“現代世界地理學的先驅”,也是“百科全書”式的綠色經典。張宏仁會長表示,《徐霞客遊記》在生態學、旅遊學、傳記文學乃至歷史學、民族學、民眾學等諸多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
會上多數專家認為,以《徐霞客遊記》的開篇日,即“5·19”作為“中國旅遊日”比較合適。另據了解,國家旅遊局有關領導也已在今年2月表示,支持將《徐霞客遊記》中的開篇日5月19日確定為“中國旅遊日”。 (本文來源:人民網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