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清宣統二年)春,萊陽春荒嚴重,官紳催賦逼捐變本加厲。四鄉民眾要求提出"社倉"積穀抵納捐稅。因此,討還積穀成了激起萊陽農民起義的導火線。
萊陽"社倉"積穀,系各鄉農民以豐年之谷共同儲存,以備歉年之需。1887年,倉谷被劣紳於讚揚、張相謨等夥同縣令傅錕全部變賣,全部私吞。1910年,正值連年災荒,農民要求以倉谷抵償捐稅,後得知倉谷為官紳私吞,頓時群情激奮。曲士文、於祝三(萊陽梁好泊村人)在民眾擁戴下,奮起領導這場農民索谷抗捐鬥爭。
1910年5月21日,曲士文通知各村於河頭店集合,到達千餘鄉民,手持口袋,要求進城討谷。曲士文先率領民眾代表30餘人進城,討還積穀。因劣紳王圻走卒高酉峰告密,諸劣紳避匿。於是曲士文率代表轉向縣署,城外鄉民也湧進城內,要求免徵捐稅,開"社倉"賑災民。知縣朱槐之被迫答應鄉民要求,並當堂書寫"示諭",鄉民方始散去。
但是,鄉民撤離後,朱槐之便勾結登州太守文淇,陰謀殺害曲士文。曲士文得知受騙後,便於6月10日在城西九里河集契約四、五千人,再次向官府討還積穀。朱槐之恐懼,推託"積穀為王圻、王景岳所吞"。次日,曲士文率領眾鄉民去焚毀王圻、王景岳、高玉峰等劣紳住宅。6月26日,新縣令奎保到位,派楊耀林督兵百餘人捉拿曲氏兄弟。官兵在搜捕曲氏兄弟的途中,姦淫搶掠,對鄉民甚至開槍射擊,鄉民"死於槍炮,死於騷擾及婦女姦淫者,不可勝計"。民眾怒不可遏,拿起刀槍杴钁抗擊。
7月4日,曲士文集合數萬鄉民,圍攻萊陽城。知縣奎保連發數電,向巡撫孫寶琦告急。孫寶奇派遣省城巡防隊靈山常備軍協統葉長盛、登萊青鎮總兵李安堂前來鎮壓。7月13日,葉、李率清軍到達城西,並炮擊九里河,揚耀林也出城夾擊,遂使曲士文領導的抗捐鬥爭失敗。
曲士文領導的這次萊陽農民起義雖遭鎮壓,卻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基礎,對辛亥革命起到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
陳士矩
16日,陳士矩指揮第一、第二師和警備第十、第十一旅,分南北兩個作戰集團。 1952年9月18日,陳士矩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兵司令員。 11月4日,中央軍...
生平概況 大事年表 從軍報國投身革命 抗日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 -
陳士榘
陳士榘,湖北省荊門市人。1909年4月14日出生於武昌黃陂(今武漢市蔡甸區)。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生平概況 大事年表 從軍報國 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 -
張士誠[太尉]
張士誠(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原名張九四。元末位於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泰州興化白駒場人。至正十三年(公元135...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野史傳說 人物評價 家族成員 -
文姓
文氏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西周時期 部分文姓就已出現。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55位。在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下文氏後人不斷繁衍遷徙。在當代名義上文氏人口已...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文[姓氏]
文氏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西周時期 部分文姓就已出現。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55位。在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下文氏後人不斷繁衍遷徙。在當代名義上文氏人口已...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曲詩文
曲詩文(1849—1914)清末農民起義領袖。亦作士文,山東萊陽人,辛亥革命前,即清末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山東萊陽縣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人民抗捐抗...
人物簡介 組織抗捐抗稅鬥爭 拜盟立會闖縣城 舉刀揮眾戰官軍 至死不屈 -
王則起義
王則起義,發生於北宋仁宗慶曆年間,是國防危機、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日益加劇背景下,由王則發動的貝州士兵起義。 起義軍領袖王則,出身涿郡農民,曾是宣毅軍小校...
起義經過 社會條件 失敗原因 軼事典故 相關史料 -
海士
海士,本名陳子龍(1608—1647), 軼符,初名介,字臥子、懋中、人中,號大樽、海士、軼符等。
詩詞名家、抗清英雄 陳子龍詩歌精選 陳子龍詩歌評價 陳子龍詞學理論文選 陳子龍詞作精選 -
部曲
本為軍隊編制及私兵之稱。後又為家僕之稱。 《唐律疏議》卷十七: “奴婢、部曲身繫於主。”又卷二十二:“部曲、奴婢,是為家僕。”部曲經主人放免,即成平民。
拼音 出處與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