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熱游荷池上

暮熱游荷池上

這是南宋詩人楊萬里著有的詩作,詩題名是《暮熱游荷池上 (其三)》。

作品原文

暮熱游荷池上 (其三)

作者: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今屬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在朝中做過秘書監、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等官,由於剛直敢言,被貶做一些地方官。其中在永州零陵做縣丞時結識了抗金名將張浚,思想上受到極大影響。紹熙元年(1190)辭官回家,閒居鄉里,對韓托宙弄權,十分憂憤,後積疾而死。。在中國文學史上,他和尤袤、范成大、陸游並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並且彼此是好朋友。他的詩被稱為“誠齋體”,最大特點是新鮮活潑、輕巧俏皮,善於捕捉瞬息流動的事物景色,賦予新意,十分惹人喜愛。他是一位絕句能手,也是一位多產作家。他作詩20000多首,只有一千多首傳下來。|

暮熱游荷池上 暮熱游荷池上

賞析

詩的一、二兩句寫,在一個酷暑的傍晚,詩人來到荷池上渴望飽嘗一陣快風,用“細草搖頭”來襯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於景時是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鮮活生動,富有情趣。詩的三、四句寫,正因為自己深感餘熱盈懷,所以覺得荷花也害怕熱氣,到了傍晚還深深躲在荷葉底下不願露面,表現了詩人的欣喜,喜悅之情。用小荷的情來表現詩人自己的情。用荷花的“深藏”來寫出天氣之熱,化靜為動,富有動態美。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新鮮、輕鬆,寫的是熱,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夏季傍晚美景的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暮熱游荷池上 暮熱游荷池上

注釋

①細草搖頭--運用擬人手法,指微風吹來,草被風吹過的可愛景象. 儂——第一人稱代詞,我。多見於古詩文。

②披襟--敞開衣襟。 攔得--擋住,承受。

③碧傘-比喻指荷葉。

暮熱游荷池上 暮熱游荷池上

大意

(1)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腦袋,在微風中搖曳著它那婀娜的身姿。頭,輕輕地搖擺著,帶著對生命的喜悅,仿佛在輕聲哼著小調。池塘里,碧綠的荷葉上滾動晶瑩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著它那張小巧的臉,感受溫暖的陽光。清風拂過它的臉龐,它好似一個害羞的女孩兒,躲藏在田田的葉子中。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閃耀著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麗!空氣中瀰漫著的是荷花散發出的陣陣馨香,讓人們為它駐足,為它迷醉。多美的一幅畫面啊!詩人不禁感嘆道。

(2)酷暑的傍晚,詩人來到荷池邊乘涼。池邊的小草搖頭晃腦,向詩人報告“風來了”。詩人急忙敞開衣襟,企圖把這陣西風全攔住,不讓它溜走一點,好盡情享受這難得的涼風。雖然已經到了傍晚,那些嬌嫩的荷花還是害怕天氣的炎熱,低著頭在碧綠的荷葉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臉來呢!

暮熱游荷池上 暮熱游荷池上

點評鑑賞

南宋詩人楊萬里寫有一首《暮熱游荷池上》: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首詩寫詩人在盛夏的一個傍晚到荷池邊納涼的情景。

“細草搖頭忽報依,披襟攔得一西風。”這裡含有一典故,楚人宋玉《風賦》云:“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詩人對此是化用其意,是說,細細的小草忽然搖起頭來,好像是在向我報訊:風來了!我急忙敞開衣襟,把迎面而來的一股西風攔在懷裡。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傍晚時分,荷花似乎更擔心自己熱不可耐,於是頷首低面深藏在碧傘一般的荷葉中,以避盛夏日暮暑熱的餘威。

此詩純屬詠物之作,無明顯的寄託意義。此詩的重要表現手法是移情,即為了表達得生動逼真,把物人格化,移情於物。寫青草“報”訊;荷花“愁”熱,“深藏”碧傘,妙趣橫生,生動而不呆板,淺近而不俗陋。注入了人情,使表情達意更生動逼真,全詩更富情趣,獲得了極佳的審美效果。

暮熱游荷池上 暮熱游荷池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