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景觀設計)要素包括自然景觀要素和人工景觀要素。其中自然景觀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風景,如大小山丘、古樹名木、石頭、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觀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蹟、文化遺址、園林綠化、藝術小品、商貿集市、建構築物、廣場等 。
這些景觀要素為創造高質量的城市空間環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必須對各種景觀要素進行系統組織,並且結合風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諧的景觀體系,有序的空間形態。
景觀設計主要服務於:城市景觀設計(城市廣場、商業街、辦公環境等)、居住區景觀設計、城市公園規劃與設計、濱水綠地規劃設計、旅遊度假區與風景區規劃設計等。
“新中式”景觀設計是把中國傳統風格融合現代時尚元素的一種流行趨勢。這種風格既保留了傳統文化,又體現了時代特色,突破了中國傳統風格中沉穩有餘,活潑不足等常見的弊端。其特點是常常使用傳統的造園手法、運用中國傳統韻味的色彩、中國傳統的圖案符號、植物空間的營造等來打造具有中國韻味的現代景觀空間。
中國傳統符號種類很多,有中國傳統的吉祥物: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貔貅、雙魚、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還有中國傳統的寶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在“新中式”景觀設計中採用以上傳統符號用抽象或簡化的手法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運用形式多種多樣,可鑲刻於景牆、大門、廊架、景亭、地面鋪裝、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現;或與燈飾相結合。
基本含義
景觀(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複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觀(landscape),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地理學家把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一種表景象,或綜合自然地理區,或呈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如城市景觀、草原景觀、森林景觀等;藝術家把景觀作為表現與再現的對象,等同於風景園林師則把景觀作為建築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態學家把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或生態系統的系統;旅遊學家把景觀當做資源;而更常見的是景觀被城市美化運動者和開發商等同於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燈,房地產中的園林綠化和小品、噴泉疊水。而一個更文學和廣泛的定義則是“能用一個畫面來展示,能在某一視點上可以全覽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對不同的人也會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說同一景象的十個版本(tenversionsofthesamescene,1976):景觀是人所嚮往的自然,景觀是人類的棲居地,景觀是人造的工藝品,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
作為景觀設計的對象,景觀(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複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現為:
風景:視覺審美過程的對象;
棲居地:人類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間和環境;
生態系統: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具有內在和外在聯繫的有機系統;
符號: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與理想,賴以認同和寄託的語言和精神空間。
根據教育部最新學科目錄調整景觀設計已調整為風景園林景觀設計現為地理學或風景園林學一個方向。
流派分類
中國體系 | 西亞體系 | 歐洲體系 | 其他體系 |
北方園林 | 古巴比倫 | 義大利園林 | 日本的園林 |
巴蜀園林 | 古埃及與西亞園林 | 西班牙園林 | 韓國園林 |
江南園林 | 波斯造景、伊斯蘭造景 | 英國園林 | 泰國園林 |
嶺南園林 | 德國園林 | ||
法國園林 | |||
荷蘭景觀 | |||
美式園林景觀 |
核心概念
城市裡的景觀設計無處不在,但人們看到鋼筋水泥的都市景觀,在郊區人們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或是與歷史有點淵源的文化景觀,提供場所予人們聚集、互動、聯結及參與塑造此社會群體的實質。
園林學
風景園林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關於園林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
風景園林學(LandscapeArchitecture) 學科正式成為一級學科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日前公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以下簡稱“新目錄”)顯示,“風景園林學”正式成為110個一級學科之一,列在工學門類,學科編號為0834,可授工學、農學學位。新目錄與1997年相比,新增加了21個一級學科,風景園林學是其中之一。
風景園林學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套用學科。尤其強調土地的設計,即: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並監理設計的實現。
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包含兩個專業方向,即景觀規劃(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觀設計(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較大尺度範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而對這個特定地方的設計就是景觀設計。
風景園林學與建築學、城鄉規劃學、環境藝術、市政工程設計等學科有緊密的聯繫,而景觀設計學所關注的問題是土地和人類產外空間的問題{僅這一點就有別於建築學}它與現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的主要區別在於景觀設計學是物質空間的規劃和設計,包括城市與區域的物質空間規劃設計,而城市規劃更主要關注社會經濟和城市總體發展計畫。儘管中國的城市規劃專業仍在主要承擔城市的物質空間規劃設計,那是因為中國景觀設計發展滯後的結果。因為,只有同時掌握關於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雙方面知識、懂得如何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景觀設計師,才有可能設計人地關係和諧的城市。
與市政工程設計不同,景觀設計學更善於綜合地、多目標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單一目標地解決工程問題,當然,綜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有賴於各個市政工程設計專業的參與。
與環境藝術(甚至大地藝術)的主要區別:景觀設計學的關注點在於用綜合的途徑解決問題,關注一個物質空間的整體設計,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分析基礎上的,而不僅僅依賴設計師的藝術靈感和藝術創造。
設計內容
景觀設計的內容根據出發點的不同有很大區別,大面積的河域治理,城鎮總體規劃大多是從地理,生態角度出發;中等規模的主題公園設計,街道景觀設計常常從規劃和園林的角度出發;面積相對較小的城市廣場,小區綠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從詳細規劃與建築角度出發;但無疑這些項目都涉及景觀因素.通常接觸到的,在規劃及設計過程中對景觀因素的考慮,通常分為硬景觀(hardscape)和軟景觀(softscape)。據我理解硬景觀是指人工設施,通常包括鋪裝,雕塑,涼棚,座椅,燈光,果皮箱等等;軟景觀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觀,如噴泉,水池,抗壓草皮,修剪過的樹木等等。
風景園林師的主要職業範圍:
城市規劃設計
居住區規劃設計
城市公園設計
城市廣場和步行街設計
濱水區設計
校園、社會機構和企業園的規劃與設計
旅遊和休閒地設計
國家公園的設計與管理
景觀與區域規劃和自然景觀的重建
墓園設計
表現手法
從規劃角度來說,景觀設計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提高該區域的(商業,文化,生態)價值.因而在設計中應抓住其關鍵因素,提出基本思路。 舉例來說:天津服裝街,作為一條已經衰落的商業街,在改造過程中應著重於重建該街及周邊地區的商業氛圍,按照步行商業街的尺度,補充必要的商業輔助設施,針對服裝業特點提供適宜的氛圍和環境;設計中需要解決的矛盾應是人流的組織,休息場所的安排,通過軟硬景觀建立商業氛圍,以及細部與整體的協調一致;通過對這些矛盾的解決,就可以達到最初的目的(但不幸的是最大的困難不在設計本身,而是時間和資金,最終方案並未清晰的體現設計意圖,而最終的施工只是將地面重鋪一遍,並粉刷立面,"表面看起來好多了").至於表現手法,國內拼湊圖紙的現象非常普遍,即掃描照片拼湊於平面圖之上,算不上真正的表現。真正的表現並不在於漂亮的畫面,而是對設計意圖的充分體現。在景觀表現上,手繪比電腦表現不論在效果上,還是對意圖的表達上都更加有利。
植物景觀
基本流程
植物景觀配置設計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技術。
相對於其他行業設計,植物景觀配置,無論是從藝術的角度還是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都是一個發展上比較滯後的領域:從藝術角度來說,它缺乏完整系統的設計理論指導;從技術角度來說,它缺乏明確的設計標準和結果評判標準。再加上植物景觀配置特有的生態問題和時空變化等特性。它們無疑都將增加植物景觀配置設計工作的難度,同時也會增加植物景觀配置設計工作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植物景觀配置設計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設計流程乃至設計程式,它們可以用來減少植物景觀配置設計工作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增加設計結果的可判定性。同時還可一定程度地增加設計工作的系統性,有序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統質量保障能力。
植物景觀配置的最終結果是要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1.選什麼樣的植物?
2.選多大植物?
3.選多少的植物?
4.如何搭配並布置到地面上?
5.構成什麼樣的植物景觀?
1-4涉及到以植物個體為元素來選擇與布局的問題;5則涉及以植物配置後的群體為元素來選擇與布局的問題。
植物景觀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規範地解決上述問題的步驟過程。從結果來說,是按照上面1-5的順序進行;但從設計的實施過程來說,確是倒著來,先解決第5個問題,然後解決1-4個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植物景觀配置在設計階段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1.植物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
2.各植物景觀類型中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
3.系統地檢查審評,即質量保證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三個步驟的順序並非一成不變的,在設計過程中,三個環節會互有穿插,有時還互為前提。
類型選擇與布局
簡單說,植物景觀類型就是植物群體配置在一起顯現出來的外在表象類型。比如說:密林,線狀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樹,灌木叢林,綠籬,地被,草坪,花鏡等等。 植物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設計就是把諸如密林,線狀的行道林,孤立樹,灌木叢林,綠籬,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觀類型而不是植物個體作為設計元素進行空間配置,設計師需要從整體上考慮什麼地方該布置什麼樣的植物景觀類型。
植物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首先是源於整體景觀結構的布局,即通常上所說的結構性景觀布局。結構性景觀布局主要確定設計區域的總體景觀框架。它主要基於顧客的總體景觀意向需要和整體美學原則的需要來構築景觀框架。結構性景觀布局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景觀框架區劃。
其次植物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源於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說的功能性景觀布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說某個地方需要遮蔭,某個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擋外部視線或隔離噪音,林蔭道路,廣場遮蔭等等,是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的基本考究。
再次源於景觀美化設計上的需要,比如說整體上布局安排景觀線,景觀點,某個視角需要軟化,某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層次的變化等等。有時也會源於其他特殊的或景觀布局過渡需要。
作為設計元素,植物景觀類型同樣具有諸如顏色、大小、質地、形狀、空間尺度等要素特徵,植物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工作即是基於植物景觀類型的這些要素特徵而不是構成植物景觀類型的植物個體的要素特徵,並遵循植物配置理論所述的設計原則與創作手法來設計創作的。植物景觀類型是由多種植物組成的,他們的要素特徵雖與個體的要素特徵高度相關,但絕不等同於某個個體植物的要素特徵或多個個體植物要素特徵的簡單疊加。有時會表現出與個體植物的要素特徵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徵。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景觀類型的要素特徵不僅與植物景觀類型內部的植物構成有關,而且與內部植物個體的結構排列方式有很大關係。另外,同一植物景觀類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結構組合。
植物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是總體景觀方案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多地帶有美學創作的因素,相對來說,是一項習慣性,發揮性多於程式性的工作。該流程工作完成後一般會產生如下資料:
1.植物景觀類型規劃布局圖(包括一些節點立面圖)
2.植物景觀類型統計表
3.植物景觀類型構成分析表
植物配置好比文章寫作,植物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問題類似文章寫作中的文章構思和文章綱要草擬階段。文章寫作的時候,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寫什麼樣的內容,什麼風格,段落結構如何編排布局,中心主題如何展開表達等等問題,而不是首先考慮用什麼字、詞或語句等問題。同樣在植物景觀配置設計中,首先考慮的植物景觀類型選擇與布局,而不是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
個體選擇與布局
整體植物景觀類型布局選擇完成後,就要開始進行各個植物景觀類型的構成設計,即解決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問題。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問題主要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植物品種的選擇,
2.植物大小的確定,
3.植物數量的確定,
4、植物個體在結構中的位置定位等。
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更多的是一個技術性問題,除了在結構中的位置定位過程中需要較多關注美學設計知識外,其它更多的是趨向解決生態技術問題。因而解決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問題往往是一種程式化地工作。
1.植物品種選擇
植物品種選擇的一般程式如下:
(1)根據植物景觀類型布局圖、植物景觀類型統計表和植物景觀類型構成分析表等資料,綜合分析各景觀類型的結構,確定植物類型及要求,制定植物類型及要求工作表。
(2)分析確定配置場地的氣候耐寒區,和主要環境限制因子。
(3)根據場地的氣候耐寒區、主要環境限制因子、和植物類型及要求工作表來與植物庫數據配對搜尋,確定粗選的植物品種。
(4)據景觀功能和美學的要求,進一步篩選植物品種。
(5)確定各植物類型的主要品種
主要品種是用於保持統一性的品種,是一種植物景觀類型的主體構架品種。一般來說,主要品種品種數量要少(比如說20%),相似程度高,但植株數量多(比如說80%)。主要植物品種的耐寒級別一定要比場地的氣候耐寒區級別高一個級別,同時能夠對場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夠的耐性。
主要品種分各景觀類型的主要品種和設計區域的主要品種,設計區域的主要品種是指設計區域內占主導地位(面積或空間)景觀類型的主要品種。
(6)確定各植物類型的次要品種
次要品種是用於增加變化性的品種,品種數量要多(80%),但植株數量要少(20%)。如特別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種的耐寒級別可以不高於場地的氣候耐寒區級別。有條件或成本不高的情況小,可以選擇一些對場地主要限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
主次要品種的比率按各景觀類型分別計算分配。
(7)確定植物品種的數量
原則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則,但並非植物品種越多越好,杜絕拼湊。
一般的小區來說,15-20個喬木品種,15-20灌木品種,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種已足夠滿足生態方面的要求。當然,國家有特別規定的,按相關規定辦理。
2.植物初植大小的確定
在中國,對種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規格沒有具體的標準規定。更多地是根據客戶喜好和設計者的習慣來確定。
有經驗的設計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學的生態的手法來綜合確定。
以喬木為例,國外比較通行的喬木層尺寸一般也就在徑階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慮到國內的習慣,建議喬木層尺寸徑階以10-12公分左右的完整植株較為適宜,一般不要超過14-15公分。為了滿足及時效果的需要,可以採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數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復蓋對比等等。在樹體比例尺度的處理方面,儘量縮短最大規格和最小規格植物的大小差距。
3.植物數量的確定
準確地說植物數量確定問題是一個跟栽植間距高度相關的問題。一般說來,植物種植間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確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植物生長速度的快慢適當調整,但決不能隨意加大栽植密度。
4.在植物景觀類型結構中的位置定位
根據各景觀類型的構成和各構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將他們布置到適宜的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會較多涉及到基於植物個體的美學設計問題。
從個體到構建植物景觀類型的群體組合,其實是一項十分繁雜的工作,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借用一些景觀類型構成模組,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模組可以通過模擬自然、調查分析以前的設計或設計建模等方法獲得。模組在入庫使用前必須是經過美學或生態檢驗論證過的。模組如同工業品中經過系統檢驗有質量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
配置結果審評
由於交織著生態、美學乃至經濟和其他等多種因素,植物景觀配置工作是十分複雜和繁瑣的,在設計過程中出現遺漏和紕漏是難免的。因此一件設計作品完全完成或階段性完成後,進行系統的審評復檢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設計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審評主要進行兩大方面的審評:美學原則審評和生態原則審評。審評程式主要由審評內容,審評方法和結果評定標準三個方面組成。比如說平衡原則的審評程式大致如下:
1.審評內容
設計是否符合平衡原則
2.審評方法
(1)找出設計區域或分區的中心點
(2)以中心點為交點繪出兩條正交軸線
(3)比較兩條軸線兩側的配置的植物景觀類型,植物個體類型,規格大小,分布和數量等
3.評定標準
兩條軸線兩側的植物景觀類型,植物個體類型,規格大小,分布,數量基本一致。
需要說明的是:植物景觀配置結果審評即可作為是設計者自檢之用也可作為甲方和第三方對設計結果評審之用。並且不僅需要在整個設計完全結束後進行植物景觀配置結果審評而且需要在植物景觀類型選擇與布局工作完成後就要進行階段性審評。
設計價值
景觀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觀作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觀一詞最早可追溯到成書於公元前的舊約聖經,西伯來文為"noff",從詞源上與"yafe"即美(beautiful)有關。在上下文中,它是用來描寫所羅門皇城耶路撒冷壯麗景色的(Naveh,1984)。因此這一最早的景觀含意實際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像,這是一個牧羊人,站在貧瘠的高崗之上,背後是充滿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則是沙漠綠洲中的棕椰與橄欖掩映著的亭台樓閣宮殿之屬。因此,這時的景觀是一種鄉野之人對大自然的逃避,是對安全和提供庇護的城市的一種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徵。景觀的設計與創造,實際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築的城市。
1.2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和附屬
人們最早注意到的景觀是城市本身,"景觀的視野隨後從城市擴展到鄉村,使鄉村也成為景觀"(Cosgrove,1998,P70)。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封建領主制將人束縛於君權之下,人被繫於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滿神秘和恐怖,且又為人類生活之母,對土地的眷戀和依賴,使人如母親襁褓中的嬰兒。城市資本主義的興起使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土地的價值從生存與生活所必須的使用價值,轉變為可以交換的商品和資源,人與土地第一次分離而成為城裡人。新興的城市貴族通過強大的資本勾畫其理想城市,同時不斷向鄉村擴展,將其作為城市的附屬。新貴族們想用理想
城市的模式來組織和統領理想的鄉村風景,實現一種社會的、經濟的和政治的新秩序。
1.3景觀作為城市的逃避
景觀作為視覺美的含意的第二個轉變,源之於工業化帶來的城市環境的惡化。工業化本身是文藝復興的成果,至少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在歐洲和美國各大城市,城市環境極度惡化。城市作為文明與高雅的形象被徹底毀壞,相反成為醜陋的和恐怖的場所,而自然原野與田園成為逃避的場所。因此,作為審美對象的景觀也從欣賞和讚美城市,轉向愛戀和保護田園。因此才有以Olmsted為代表的景觀設計師(LandscapeArchitect而非Gardener)的出現,和景觀設計學(LandscapeArchitecture而非Gardening);因此才有以倡導田園風光為主調的美國城市公園運動,和以保護自然原始美景為主導的美國國家公園體系;因此也才有霍華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園城市和隨後的田園郊區運動。
文明社會關於景觀(風景)的態度經過了一個翻天復地的變化。這一轉變的軌跡從逃避可怖的大自然而嚮往壯麗的城市,到設計與炫耀理想的城市,並把鄉村作為城市的延伸和未來發展的憧憬,進而發展到畏懼城市、背離城市,而把田園與郊野作為避難之所,從而在景觀中隱隱地透出對自然田園的珍惜與憐愛。
景觀的這一審美內涵上的遞變,也明顯地反映在景觀保護、設計、創造及管理的態度上。
景觀作為審美對象的含意及遞變
社會經濟形態莊園及封建領主制經濟為主文藝復興時期,城市經濟上升工業化,城市經濟主導
美的景象(景觀所指)神聖而壯麗的建築的城市美的鄉野,作為城市的延伸和城市經濟的資源美的田園與自然,作為對城市的逃避和對抗
景觀的營造宅院、宮苑在描繪和再現鄉村風景的同時,營造城市化、幾何化的自然(如巴洛克園林)將自然引入城市(公園和綠地系統)或將城市引入田園(田園城市和田園郊區)
景觀作為視覺美的感知對象,是基於物我分離的基礎之上的,即人作為欣賞者。但同時,人在景觀中寄託了個人的或群體的社會和環境理想。陶淵明的桃花源也正是這樣意義上的景觀,武陵人眼中的桃花源是中國士大夫的社會和環境理想的典型。
但桃花源里人或者說"內在人"眼中的景觀則另有一番含意,即景觀作為一個棲居地。
景觀的棲居地含意
2.1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中國古代山水畫把可居性作為畫境和意境的最高標準。無論是作畫或賞畫,都是一種卜居的過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是場所概念(Place)的深層的含義。這便又回到哲學家海德歌爾的棲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1971)。棲居的過程實際上是與自然的力量與過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諧的過程,大地上的景觀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對自然的適應、改造和創造的結果。同時,棲居的過程也是建立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過程。因此,作為棲居地的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在大地上的烙印。
城市的龍山或靠山,村落背後的風水林,村前的水塘,房子後門通往山後的小路,還有梯田和梯田上的樹叢,甚至是家禽、家畜、蔬菜、瓜果,都是千百年來人與自然力相互作用、取得平衡的結果,是人們對大自然豐饒的選擇和利用,也是對大自然的刻薄與無情的迴避和屈服。桃花源的天人和諧景觀並不是歷來如此,也決非永遠如此,正是在與自然力的不斷協調過程中,有時和諧,有時不和諧,最終自然教會了人如何進行生態的節制,包括如何節約土地和水,保護森林,如何選地安家,如何引水築路,如何輪種和配植作物,懂得"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孟子•梁惠王);懂得"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周禮•地官)。
城市中的紅線欄桿、籓籬城牆、屋脊之高下、門窗之取向,農村的田埂邊界、水渠堤堰,大地上的運河馳道、邊境防線,無不是國與國,家與家和人與人之間長期競爭、交流和調和而取的短暫的平衡的的結果,即Jackson所謂的政治景觀(1984)。
2.2景觀是內在人的生活體驗
景觀作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體的人與具體的場所聯繫在一起。景觀是由"場所構成的,而場所的結構又是通過景觀來表達(Norberg-shulz,1979,P8)。與時間和空間概念一樣,場所(地方)是無所不在的,人離不開場所,場所是人於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處,場所使無變為有,使抽象變為具體,使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個認識和把握外界空間和認識及定位自己的出發點和終點。哲學家們把場所上升到了一個哲學概念,用以探討世界觀及人生(Casey,1998;Heidegger,1971);而地理學家、建築及景觀理論學者又將其帶到了理解景觀現象的更深層次。對場所性的理解首先必須從場所的物理屬性,主體人與場所的內-外關係,以及人在場所中的活動,無所不在的時間,四個方面來認識.這四個方面構成景觀作為體驗場所的密不可分的整體。
(1)場所的物理屬性
場所由空間和特色兩部分構成,也可理解為空間和資源特徵。關於空間的結構的分析,一個是點--結--線--面模式,最典型的是Lynch的節點-標誌-路徑-邊沿-區域模式(1969),和"內--外"(Outsider-Insider)模式。後者可通過底面、頂面、圍合、豁口、邊界等元素來分析,並通過向心性、指向和節奏來強化空間感。在中國人的景觀認知模式中,場所現象的空間更象"盒子中的盒子",無論是風水模式、中國畫中的空間構圖、宗教神話中的洞天福地,都體現了這種空間模式的存在,可把它稱為葫蘆模式(俞孔堅,1998)。點--線--面模式與葫蘆模式是可以結合的,這種結合將更有利於我們對空間的把握。
而空間的特色則是由更為具體的物質成份及其狀態所決定的,它具體描繪了構成空間的元素或成份,物體質地,光線色彩,形式等,形成地方特色的氛圍。如哈尼族村寨景觀中藍色的天空,白色的雲,黑色的土地,墨綠色的森林,長著青苔的房頂,著紅衣服的哈尼少女,趕著老黃牛回家的老人的吆喝聲,竹筒飯的消香……。所有這些共同鑄成了一個場所的特色和氛圍。這些都形成了景觀的地方個性,或地理性格。
(2)關於主體人的內-外關係
景中人和景外人看待景觀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景觀的表達,而後者是景觀的印象。後者以一種走出景外看景的距離感和主客觀分離的姿態來研究景觀,導致了景觀作為風景的藝術觀,以及景觀作為實證地理學的區域概念和系統概念的科學觀,人文地理學及現象學則強調對景觀的地方性的認識必須是人在景中的,Jackson(1984)對景觀的理解正是基於此。他認為景觀存在於人類的生活之中,而它不是人們觀看的對象;景觀是一種社會生活的空間,景觀是人與環境的有機整體,這與實證主義的主-客觀分離的觀點是完全相反的;景觀的評判是作為一個生活和工作的空
間,而且是站在那些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立場和角度來評判和認識的;所有景觀都表達了一種理想,一種經世不衰的,在大地上創造天國的理想。
(3)關於場所的功能或人的活動:定位和認同
場所(地方)是人與自然秩序的融合,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體驗的最直接、最具體的中心,與其說場所是通過其地點、屬性或者社區所定義的,不如說它們是通過人在特定場合下的體驗所定義的(Relph,P141)。場所在英文中的含意與發生,產生(Takeplace)相聯繫,世界上大多數民族和文化中關於世界創生的傳說都是把混沌無秩作為世界前的狀態。當天地分開,晦明有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鳥、獸、人文開始成形之時,便有了場所。所以場所使無變為有,從無秩走向有秩,所以場所的形成在於對世界的組織,將世界分化為性質上各有區別的獨特的中心,並使其有結構以反映和引導人們的體驗。而要獲得場所,感覺到場所的存在,則依賴於人的體驗,這決定於兩個方面:即:定位和認同,前者說明人是否感覺到以某地方為中心或節點的秩序的存在,後者則表明人自身秩序是否能與客觀的秩序發生共鳴與和諧。如果兩者是肯定的,則場所是有意義的,或者說是有場所感的。否則,要么是在空間和茫茫宇宙中人不知所在,無所適從;要么所從不適,而茫然不知所去,這便是場所感的喪失(Placeless)(Relph,1976)。
a.首先關於定位,它主要和空間的結構特徵相對應,中國文化景觀中的葫蘆模式,如以穴位為中心的四神獸風水圖式,便是一個傳統中國人的空間定位模式。基於這一模式,中國大地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地方系統,或國土定位系統,在最大尺度上的定位結構是仰觀天象、星座,地分經緯,以崑崙為祖山,長江、黃河、五嶽為四至和環護,次級定位系統則圍繞州府、縣衙,辯龍山、龍脈,以分玄武朱雀,明朝山案山、水口,偶爾標以風水亭塔。都是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間定位座標,使棲居者明白其在天地中的位置,猶如座胎於母親子宮中的胎兒,依偎於自然母親的懷抱中,獲得安寧的棲息。中國人的葫蘆模式是一個棲居的模式,是一個基於農業生產方式的空間定位模式。林奇的點線面模式則給運動於景觀中的人一個空間定位系統和參照,通過這些空間元素,形成整體城市的印象,指導人在城市中的運動。節點的向心性,道路的指向性以及空間的節奏和變化,都使場所的秩序感得以強化。
b.場所對人的活動的作用的第二個方面是認同,它是與地方的特色和個性相對應的,認同即與特定的環境成為朋友,或者說是使自己歸屬於某一場所,和這一個地方上的社會群體。認同於一個場所,是一個適應於這個地方的所有自然過程與格局以及社會的過程和結構的結果,是個體人的秩序與其腳下的土地,頭頂的蒼天,以及周圍的自然
和人的秩序的諧同,當對方告訴你是來自哀勞山的麻栗寨時,他實際上帶給你的是哀勞山半山腰上的那個村寨,寨子上頭的那片密林,林子上的雲霧,以及寨子下面的梯田,和梯田上的那叢樹,那一堆巨石;他實際上還帶給你那 又長又粗的竹筒煙槍,男子頭頂的紅頭巾,少女身上的黑底白紋繡花,還有竹筒米飯的清香,以及蘑菇房、長街宴、神樹上的祭台。這裡,人成為場所的一部分,場所也成了人的一部分。
如場所的方向與定位功能取決於場所的空間結構屬性,人對場所的認同則是對應於地方的物質特性。物質屬性、人的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含義是構成場所整體個性特徵的基本元素。
作為一個景中人,你歸屬於某一場所,認同於該場所,你在景中的狀態越深入,你與場所的認同感就越強(Relph,1976,P49)。只有成為景中的人,歸屬於場所的自然過程、自然力以及場所的社會過程和地方之神,認同於它們,你才能獲得真正的場所感,一種自覺的場所歸屬感,而由場所構成的景觀才具有意義 。
專業發展
景觀設計與建築學一樣,風景園林職業先於景觀設計學的形成,在大量景觀設計師的實踐基礎上,發展和完善了景觀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這便是景觀設計學。
農業時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園藝術,前科學時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術(在中國稱為風水),農業及園藝技術,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經驗,風景審美藝術,居住及城市建設技術和思想等等,是寶貴的技術與文化的遺產,它們都是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學的創新與發展的源泉。
正如算術之於數學,中國的針灸之於現代醫學,不能同日而語一樣,任何一門源於農業時代的經驗科學或技藝,都必須經歷一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理論方法進行脫胎換骨的過程,才能更好地解決大工業時代的問題,特別是城鎮化帶來的人地關係問題。早在1858年,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而堅持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稱為風景園林(landscapearchitecture),而非當時普遍採用的landscapegardening(風景造園,或譯為風景園林),從而為景觀設計專業和學科的發展開闢的一個廣闊的空間,綿延100多年。
同樣的理由,奧姆斯特德給這個專業和學科定義的空間決不應是景觀設計學科當今發展的界限。早在20世紀60年代,另一位美國景觀設計學科的領袖人物麥克哈格(mcharg)就是針對當時景觀設計學科無能應對城市問題和土地利用及環境問題,而扛起生態規劃的大旗,使景觀設計學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類和地球的前沿。
又有半個世紀過去了,城鎮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與網路技術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化趨勢,都將提出新的問題和挑戰,都將要求重新定義景觀設計學科的內涵和外延。可持續理論、生態科學、信息技術、現代藝術理論和思潮又都將為新的問題和挑戰提供新的解決途徑和對策。我們既沒有必要用新瓶子去賣老酒,更不應該用老瓶子去裝新醋。
但無論學科如何發展,景觀設計學科的一些根本的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熱愛土地與自然的倫理(天地)、人文的關懷(人)和對待地方文化與歷史的尊重,對待腳下土地的敬畏、歸屬與認同(神)。
設計場所
景觀設計中場所的隱喻性研究
在環境景觀設計領域裡,尤其是在國內環境景觀理論比較落後的當今,有相當長的時間裡停留在對場所應該滿足使用者具有的物質功能分析和研究上,很少對環境場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作細緻的分析和探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環境場所的精神需要不斷增多,環境景觀設計應該把注意力更多地注意到環境的宜人性和情感性方面。注重場所本身所反映的情感特徵,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反映,因此景觀設計除應當具有一定功 能滿足外,更應當注重整個環境帶給人們的精神滿足,反映更多的是景觀作為人生存和嚮往的人文關懷。
隱喻作為一種極其普遍和重要的思想情感表達方式,在文學藝術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樣在景觀設計中也具有很大的優勢。景觀的隱喻是通過場所傳遞給人的,是人和環境情感交流的橋樑,是環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互動作用的結果。場所的隱喻也是人通過認識環境本身,顯示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態度或某種認知關係。實際上,隱喻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思維的重要表現形式。在需要更多人文關懷的今天,隱喻在設計中的套用尤其顯得重要和多樣。資訊時代的科技發展給予了設計者更多發揮場所隱喻的空間,將其拿出來進行分析和研究對於設計來說在新的時代下也同時具有現實意義。
設計發展
中國城市化呈燎原趨勢,人地關係面臨空前的緊張狀態,同時,全球化進程使中國大地景觀面臨前所未有的改變。土地乃民族存在之本,已經暴露的認定關係危機、城市建設的諸多弊端和奇缺的景觀設計人才,景觀設計行業已經到了關鍵的發展時期。
《2013-2017年中國景觀設計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化率已接近50%,與已開發國家平均75%的城市化率相比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城市化進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十二五期間城市化的加速,將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住宅建設,對城市景觀設計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據許多開發商的經驗,住宅開發中設計投資(設計費)和景觀綠化投資是邊際利潤最高的兩項投資,其中景觀綠化投資往往可以帶來5 倍左右的收益。此外,隨著個人購房率的上升,環境設計水平將在未來的住宅市場競爭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住房外觀以外,景觀品質也日趨受到重視。
園林師
介紹
風景園林師(landscape architect)是以景觀的規劃設計為職業的專業人員,他的最終目標是使人的一切活動與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
風景園林師的稱謂由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olmsted)於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為職業稱號,奧姆斯特德堅持用景觀設計師,而不用在當時盛行的風景花園師(或曰風景園林師,l andscape gardener),這不僅僅是職業稱謂上的創新,而且是對該職業內涵和外延的一次意義深遠的擴充和革新。
風景園林師有別於傳統造園師和園丁(gardener,對應於gardening)、風景花園師(或稱風景園林師,landscape gardener,對應於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處在於:景觀設計職業是大工業、城市化和社會化背景下的產物,是在現代科學與技術(而不僅僅是經驗)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景觀設計師所要處理的對象是土地綜合體的複雜的綜合問題,絕不是某個層面的(如視覺審美章義上的風景問題)。景觀設計師的所面臨的問題是土地、人類、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及可持續的問題。他是以土地的名義、以人類和其他生命的名義,以及以人類歷史與文化遺產的名義,來監護、合理地利用、設計腳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
主要責任
景觀建築是一個多重學科的領域,包括:地理,數學,科學,工程學,藝術,園藝,技術,社會科學,政治,歷史,哲學並且偶爾地 動物學。園藝師的活動可能從公園和大路的創作範圍到站點規劃為公司辦公室大廈,從住宅莊園設計到民用基礎設施和大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被貶低的風景的設計或開墾例如礦或垃圾填埋。園藝師研究結構和外部空間的所有類型-大或小,都市或農村和與“艱苦”/“軟的”材料,水文學並且可能涉及生態學問題。
園藝師合作專業任務的廣度是非常寬廣,但項目類型的有些例子包括:
1.計畫、形式,標度和選址新的發展
2.民用設計和公眾 基礎設施
3.暴雨水管理包括雨庭院、綠色屋頂和治療沼澤地
4.校園和站點設計為機關
5.公園,植物園,樹木園,林蔭道路和自然蜜餞
6.休閒設施,爾夫球場,主題樂園和體育設施
7.住房地區、工業園和商業發展
8.高速公路運輸結構,橋樑和運輸走廊
9.都市設計鎮和城市廣場、江邊、步行街計畫和停車場
10.大或小都市再生計畫
11.森林、旅遊或者歷史的風景,歷史的庭院 評估和保護研究
12.水庫,水壩,發電站可提取產業套用的開墾或主要工業項目
12.環境評估和風景評估計畫的忠告和土地管理提案。
13.沿海和近海發展
最有價值的貢獻經常做在一個項目中對空間早期創做的用途。景觀師能對整體概念貢獻和準備一個最初的總計畫,詳細設計可能隨後準備。他或她也能要求或者監督整個建築工作的土地利用,準備設計評估影響、品行環境評估或者審計和行動作為一個專家證人在詢問。他或她可以也支持或套用為資本或收支資助津貼做準備。
在期間在1800年之前,地形建築的歷史主要是那主要計畫。寫的第一個人“做”風景是約瑟夫Addison 在 1712. 期限“造園家”被發明了威廉Shenstone 在 1754 但使用這規定的第一位專業設計師是 Humphry Repton 在 1794. 期間“地形建築”被 Gilbert Laing Meason在 1828發明,並且首先使用了作為一個專業標題 Frederick法律Olmsted 在 1863. Lancelot布朗(亦稱“能力”布朗),保持一個最響譽“景觀設計師”實際上稱自己“園藝師”或“造園匠人”。在19世紀期間,慢慢“園藝師”這個詞語被人們建立(和有時設計)風景同時“景觀建築師”變得後備為設計的人(和有時修造)風景。隨著“景觀建築師”該詞被廣泛運用,之後 “美國景觀建築師協會”(ASLA,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在1899成立,並且1948年建立了園藝師的國際聯盟 (IFLA) 。
設計誤區
誤區一
市場管理景觀產品具有其特殊性,與建築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並有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後果的責任也較小,這些特點導致了各方面的干預增多。同時,建設主管部門對景觀設計和施工的資質管理把關不嚴(如無圖簽、未蓋章的圖紙可用於施工)。個體施工隊伍常常以免費設計以及靈活的經營方式占有市場,特別是中小型項目。而大中型項目的方案招投標也多不規範,評審的專業素養令人懷疑。誤區二
設計盲目追求“檔次”“檔次”原本是景觀設計師應追求的設計理念。問題出在對“檔次”的理解上,“檔次”往往被理解為宏大的氣派或用材的豪華考究,它意味著大量財力的投入。決策者往往在項目的開始便定了高調,而不管該場所在整個城市環境系統中的位置。這裡面有兩個問題:一是如此巨大的財力投入能否產生相應的社會效益?二是該場所是否真正具備“檔次”的環境條件幾年前一個內河兩側綠地的規劃會議上,某領導指示要建成“法國的塞納河”,兩側平均不到lOm寬的綠帶以及積污嚴重的河道,如何體現塞納河風光?中國是開發中國家,國情決定我們要讓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檔次和創作精品的景觀畢竟不多,更多的景觀要我們用平常的心態去對待。
誤區三
景觀設計對人的需要及對人性的關注不夠
在這一點上景觀設計師本人要負很大的責任。一個設計任務下來,我們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風格、手法、形式等問題,往往把建成後的形象當作設計追求的最大目標。一個建築作品我們強調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對景觀設計人們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卻樂道於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於諸如休息桌椅、集散場地和活動廣場這類最基本的需求。這種“溫飽型”的功能對長期以來生活在惡劣環境下的廣大市民來說當然是相當滿足了,於是讚美之詞不絕於耳,決策者、建設者和設計者,不用說,在這種氛圍中都深深地陶醉了。這個美麗的誤區具有相當的隱蔽性和自欺性。
(1)設計之前,我們應考慮一下自己對未來的景觀將給人們提供一種什麼樣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資金投入下,我們完全有可能變“溫飽型”的功能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並不以犧牲景觀美為代價。
(3)某市的某段分車帶上看到的鐵絲網景觀,這類軍事上的構築手法被沿用到現代城市景觀來,深深刺痛了廣大市民的心。筆者很理解管理部門的良苦用心,屢禁不止地踐踏草地,迫使他們出此下策。被踐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車帶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鐵絲網在眾多民眾的心裡留下痛楚的記憶。
誤區四
模仿之風盛行
重“榜樣”不重創新。創新常常被當作異類加以排斥。從幼稚園到大學,我們習慣被當作容器拚命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看似滿腹經綸卻毫無創意。景觀設計雖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專業,但它最終將以空間景觀的視覺形式展現給人們,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藝術產品。同所有門類的藝術一樣,創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襲必將導致生命之水枯竭。
創新不應簡單地理解為“與眾不同的形式”。每一個景觀都具有其不同的場所特徵。場所的環境特性、功能要求、資金投入量以及景觀設計師本人的創造力等等因素決定了該景觀與眾不同的個性。對於景觀設計師來說,設計之前深刻地理解場所精神並綜合協調各種因素進行創作,這就是創新。這種創新體現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撼力或富趣味性、或肅穆或活潑、或浪漫或休閒、或激動人心或平淡無奇,卻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樣,景觀設計越來越趨於雷同。模仿之風盛行不衰,成功的創新之作一旦問世,便被毫無節制地複製、翻版。
相關專業
風景園林學、園林學、景觀學
主要課程:素描、水彩、園林設計初步、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建築、園林工程、園林製圖、園林樹木學、園林花卉學、園林測量、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景觀雕塑
景觀雕塑是環境景觀設計手法之一。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環境景觀都是採用景觀雕塑設計手法。有許多環境景觀主體就是景觀雕塑,並且又景觀雕塑來定名這個環境。所以景觀雕塑在環境景觀設計中起著特殊而積極的作用。世界上許多優秀景觀雕塑成為城市標誌和象徵的載體。
一、景觀雕塑類型
根據景觀雕塑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為紀念性景觀雕塑、主題性景觀雕塑、裝飾性景觀雕塑和陳列景觀雕塑四種類型。
二、景觀雕塑的選題和選址
景觀雕塑是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必須從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檔案上確定位置。城市景觀雕塑應注意發掘那些可以表現這個城市特色的題材,是否能成為這個城市標誌,或者成為城市特色景觀。
三、景觀雕塑觀賞的視覺要求
景觀雕塑是固定陳列在各個不同環境之中的,它限定了人們的觀賞條件。因此,一個景觀雕塑的觀賞效果必須事先做預測分析,特別是對其體量的大小、尺度研究,以及必要的透視變形和錯覺的校正。
人們較好的觀賞位置一般選擇處在觀察對像高度兩倍至三倍以遠的位置上比較適當,如果要求將對象看得細緻些,那么人們前移的位置大致處在高度一倍距離。
米開朗基羅在1644年改建的羅馬卡比多廣場,體現了一部分嚴謹的視覺構成關係。它從中軸線看過去,廣場中心的馬可·奧蘭科斯雕塑開始是以北面建築的人口為背景的,直到觀賞雕塑達到27度角度時視整體關係十分完整。當轉入觀賞雕塑自身時,突破了27度角時,背景已變為從屬位置。
景觀雕塑的觀賞的視覺要求主要通過水平視野與垂直視角關係變化還加以調整。
四、景觀雕塑的基座設計
景觀雕塑的基座設計與景觀雕塑一樣重要,因為基座是雕塑與環節。基座設計既與地面環境發生連線,又與景觀雕塑本身發生聯繫。一個好的基座設計可增添景觀雕塑的表現效果,也可以使景觀雕塑與地面環境和周圍環境產生協調因素。
基座設計有四種基本類:碑式、座式、台式和平式。
五、景觀雕塑的平面設計
景觀雕塑的平面設計有幾種基本類型:
(一)中心式景觀雕塑處於環境中央位置。具有全方位的觀察視角,在平面設計時注意人流特點。
(二)丁字式景觀雕塑在環境一端,有明顯的方向性,視角為180度。氣勢宏偉、莊重。
(三)通過式景觀雕塑處於人流線路一側,雖然有180度觀察視角方位,但不如丁字式顯得莊重。比較合適於小型裝飾性景觀雕塑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