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君銘

景君銘

漢隸碑刻。東漢安二年(143)立,隸書,縱288厘米,橫105.6厘米, 碑文17行,行23字。篆額“漢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2行12字,碑陰有隸書54人題名。存山東濟寧。碑文記景君歿後,門下屬吏慕其德而為之樹碑之事。景君,不著名字,北海任城(今山東濟寧)人。

《景君銘》,漢隸碑刻。東漢安二年(143)立,隸書,縱288厘米,橫105.6厘米, 碑文17行,行23字。篆額“漢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2行12字,碑陰有隸書54人題名。存山東濟寧。碑文記景君歿後,門下屬吏慕其德而為之樹碑之事。景君,不著名字,北海任城(今山東濟寧)人。嘗屬司農,官元城(今河北大名縣東)令、益州(治滇池,在今四川晉寧縣東)太守、北海相。漢安二年卒。此碑一反漢隸多方扁的特徵,字形稍長,結體寬博,筆畫平直方勁,有凌厲萬鈞之勢。豎筆多作“倒薤”(懸針)狀,在漢隸中獨樹一幟。明王世貞謂其“書法故自古雅”(《弇州山人稿》)。清孫承澤也稱其“方整有分法。王元美稱之曰‘古雅’,非溢美也。”(《庚子消夏記》)。翁方綱云:“元吾竹房(丘衍)《三十五舉》雲,‘隸書須是方勁古拙,斬釘截鐵,挑撥平硬如折刀頭,方是漢隸”,此語惟是碑可以當之。”(《兩漢金石記》)楊守敬云:“隸法易方為長,已開峭拔一派,郭蘭石(尚先)謂‘學信本(歐陽詢)書,當從《鄭固》、《景君》入’,可謂探源之論。”(《激素飛清閣平碑記》)康有為云:“古氣磅礴,曳腳多用籀筆,與《天發神讖》相似,蓋以和帝以前書皆有篆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