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性差異

時間性差異

時間性差異是指企業的稅前會計利潤和納稅所得雖然計算的口徑一致,但由於二者的確認時間不同而產生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某一時期產生以後,雖應按稅法規定在當期調整,使之符合計稅所得計算的要求,但可以在以後一期或若干期內轉回,最終使得整個納稅期間稅前會計利潤和納稅所得相互一致。

基本信息

概述

時間性差異時間性差異
1994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頒布,標誌著會計上的稅前利潤與應稅所得可以分離。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分為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兩類,其中暫時性差異又分為時間性差異和其他暫時性差異。在中國對於所得稅會計的規定以及許多相關的文獻中,均將暫時性差異等同於時間性差異,實際上,時間性差異僅是暫時性差異的一種,兩者的區分是有必要的。時間性差異是由於稅法規定與會計準則對收入、利得和費用、損失的確認時間不一致,而使本期應稅利潤與會計利潤產生了暫時性差異,同時會使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這種差異會在以後期間轉回,使兩者趨於一致。

原因

時間性差異

時間性差異時間性差異
按其對會計利潤及應稅利潤的影響,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為未來會產生應課稅金額,另一為未來會產生可扣除金額。
一、會計利潤大於應稅利潤的時間性差異時
在以後年度會產生應課稅金額。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1)收入或利得在會計上已於本期確認,面臨部法規定於以後期前確認。例如股票投資採用權益法處理時,會計上當被投資企業有盈利時,投資公司應按持股比例確認投資收益,但報稅時則等實際收到股利時才予確認,因而是在以後會增加應稅利潤。
(2)費用或損失按稅法規定已在本期申報納稅時扣除,而在會計上可於以後期間確認。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在報稅時採用加速折舊法,而會計上則採用直接法,在固定資產使用的前半期,報稅的折舊費用要大於會計上確認的折舊費用,因為會產生應課稅金額。
二、應稅利潤大於會計利潤的時間性差異
在以後年度會產生可扣除金額。其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兩個:
(1)收入或利得根據稅法規定在本期報納稅,而會計上則於以後期間確認。
(2)費用或損失在會計上已在本期確認,而稅法規定在以後期間申報納稅時扣除。例如,預提交品質量擔保費用,會計上應有銷貨時預提並列為費用,而稅法上則等實際發生時才作為費用扣除,因而產生可扣除金額。又如,股票投資採用權益法處理時,若被投資企業發生虧損,投資公司則按持股比例確認損失,但稅法上則不予確認。
時間性差異是由於稅法規定與會計準則對收入、利得和費用、損失的確認時間不一致,而使本期應稅利潤與會計利潤產生了暫時性差異,同時會使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這種差異會在以後期間轉回,使兩者趨於一致。
三、其他暫時性差異
除了上述時間性差異以外,還有其他稅法規定使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不同而產生暫產暫時性差異。例如,企業合併採用購買法時,被合併公司的資產或負債在會計上按公允價值入賬,而稅法規定報稅時按原賬價值計算,致使合併後的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

暫時性差異

1.企業併購的折價或溢價成本可以按購入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進行分攤,但計稅時通常不對這些資產和負債按公允價值進行對應調整。這樣,企業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便形成了一項暫時性差異,而非時間性差異。
2.當母公司或投資者已經將子公司、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利潤作為投資收益入賬並調整了股權投資賬面金額,但子公司、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卻未將這部分利潤分配給母公司或投資者,這就產生了一項暫時性差異。
3.資產被重估並調整了賬面金額,但計稅時不作對應調整,這時候不產生時間性差異但卻產生暫時性差異。
4.構成報告企業整體組成部分的國外經營主體的非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負債按歷史匯率折算,這就產生了一項暫時性差異。
5.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在稅法上是不允許扣除的。
6.為鼓勵科技創新,稅法上可以加計50%扣除的當期研發費用,由於會計列支的數額與稅法不同,產生了一項暫時性差異等。

類型

時間性差異的幾種類型:
(一)企業獲得的某項收益
按照會計制度應當確認為當期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需待以後期間確認為應稅所得。如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對長期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的企業,應在期末按照被投資企業的淨利潤以及投資比例確認投資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如果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大於被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的利潤要補交所得稅,這部分投資收益補交的所得稅需待被投資企業實際分配利潤或於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利潤時才計入應稅所得,從而產生應納稅時間性差異。這裡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是指未來應增加應稅所得的時間性差異。
(二)企業發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
按照會計制度應當確認為當期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需待以後期間從應稅所得中扣減。如產品保修費用,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可於產品銷售的當期計提;但按照稅法規定於實際發生時從應稅所得中扣減,從而產生可抵減時間性差異。這裡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是指未來可以從應稅所得中扣除的時間性差異。
(三)企業獲得某項收益
按照會計制度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需計入當期應稅所得。如某些收益按照稅法規定在逾期一定時期後仍然未支付的,應確認為收益,計入應稅所得;但按照會計制度確定的原則,可以視具體情況於以後期間確認收益,從而產生可抵減時間性差異。
(四)企業發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
按照會計制度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可以從當期應稅所得中扣減。如固定資產折舊,按照稅法規定可以採用加速折舊方法;出於財務會計目的採用直線法,在固定資產使用初期,從應稅所得中扣減的折舊金額會大於計入當期損益的折舊金額,從而產生應納稅時間性差異。

聯繫

時間性差異是指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認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兩者的內在聯繫是:在一般情況下,如果稅法與會計確認某項收入或支出的時間不同,則必然產生一項時間性差異,同時也會使一項(或幾項)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差額,即產生一項暫時性差異。從理論上說,暫時性差異(或時間性差異)由於收入項目和支出項目計入應稅收益和計入會計收益在時間上的不一致而產生的差異發生在某一時期,但在下一期或若干時期內可以轉回,經過若干時期的轉回調整,差異便可以消失。
例1:甲企業於2001年12月31日購入一台機器設備,賬面金額與計稅基礎均為10萬元。該機器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不考慮殘值,會計上採用的年折舊率是10%,而按照稅法規定的年折舊率為15%。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假設該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
兩種方法比較如下:
利潤表債務法(時間性差異):2002年會計計提折舊1萬元,2002年計稅折舊1.5萬元,2002年產生0.5萬元應納稅時間性差異,則當期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0.15萬元。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暫時性差異):2002年末,該機器設備賬面價值為9萬元,計稅基礎為8.5萬元,2002年產生0.5萬元應稅暫時性差異,企業應確認0.15萬元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從上例可以看出,在某些事項的會計處理上,利潤表債務法(時間性差異)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暫時性差異)會產生相同的結果。

區別

第一,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聯繫可用公式表示為: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稅收調整項目金額,式中“稅收調整項目金額”為永久性差異金額和暫時性差異金額之和。
第二,新所得稅會計準則表述了暫時性差異,沒有提及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但這並不意味著否認了永久性差異的存在,永久性差異在當前理論和實務中是存在的。因此筆者建議,在新準則培訓和會計出版文獻中應同時表述暫時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以便會計工作者和學習人員對新所得稅準則有一個全面理解,準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第三,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是從利潤表的角度(收入費用觀)考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而新準則主要關注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是從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觀)的角度考察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
應納稅時間性差異一定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包含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範圍要大於應納稅時間性差異的範圍。可抵減時間性差異一定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包含可抵減時間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範圍要大於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範圍。
第四,按照原所得稅核算辦法,時間性差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反映在“遞延稅款”科目中,根據“遞延稅款”科目的餘額來確定遞延稅款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示,如是借方餘額,則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項目;如是貸方餘額,則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項目。按照新所得稅準則,暫時性差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回響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核算,並分別作為非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負債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欄和負債欄。

影響

時間性差異側重於從收入和費用角度分析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揭示的是某個會計期間內產生的差異。暫時性差異則側重於從資產和負債的角度分析某個時點上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與其列示在財務報表上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除了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以及企業合併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外,其他暫時性差異的存在會導致所得稅費用的跨期攤配,從而使所得稅費用與應納所得稅稅額不盡一致。因此,時間性差異僅影響所得稅費用,而暫時性差異不僅會影響所得稅費用,還可能影響所有者權益或商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