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莫多大捷

昭莫多之戰形勢
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至五月,在清平噶爾丹叛亂戰爭中,康熙帝親率清軍征討準噶爾大汗噶爾丹,由西路軍大敗噶爾丹於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南宗英德)的作戰。
噶爾丹自康熙二十九年於烏蘭布通敗遁(參見烏蘭布通之戰)後,仍入犯喀爾喀,屢書索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且害及使臣,又陰誘內蒙古各部叛附,揚言借俄羅斯鳥槍兵6萬,將內犯。三十四年九月,噶爾丹又率兵自科布多(今蒙古吉爾格朗圖)東進至巴彥烏蘭(今蒙古溫都爾汗以西、達爾汗以北)。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十一月,康熙帝接到右衛將軍費揚古于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奏報,與文武大臣議定:於次年春天留皇太子守京師,自率京師八旗兵及火器營兵,共3.29萬餘人為中路,出獨石口(今河北赤城北、長城隘口)北上;東路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統領盛京(今瀋陽)、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黑龍江(今愛琿)、科爾沁兵,共9000餘人,出興安嶺沿克魯倫河西進,堵住噶爾丹東進道路;西路命費揚古為撫遠大將軍,與振武將軍孫思克,率軍4.6萬餘人,分別自歸化、寧夏(今銀川)北上,切斷敵歸路,相機殲敵。三路大軍約期夾攻。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十八日,費揚古軍最先啟程。二十二日,孫思克軍啟程。兩軍相約,於翁金(今蒙古海爾汗杜蘭西)會師。二月三十日,康熙帝率中路軍由京城啟程。四月初六日,薩布素率東路軍亦出發。中路、西路兩軍約於土喇(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會師,合兵進擊噶爾丹;中路軍進展順利,但西路軍遇到障礙。費揚古與孫思克原定於四月初九日會師於翁金,但孫思克部穿越大沙漠時,連日遇大風雨,馬畜踣斃,水草益乏,兵寒且餓,以至於四月十一日,方在翁金附近之察罕和逆追上費揚古。
為加快行軍速度,費揚古改變原計畫,從孫思克軍中挑選4000精兵隨己同行,余者半留翁金守糧,半由尾後跟進;並奏報康熙帝,西路軍約於四月三十日抵土喇。康熙帝遂令中路軍緩行以待,以免中路過於突出,遭敵突襲;飾西路軍加速前進。因噶爾丹將西路軍所經之地青草盡焚,費揚古被迫繞行,以至五月四日才抵土喇。五月初八日,康熙帝率中路軍抵克魯倫河,接近噶爾丹大營。
噶爾丹得知御駕親征,登山遙望,見大軍分翼排列,營壘遍野,如從天而降,遂盡棄帳房、器械等逃去。康熙帝命內大臣馬思喀為平北大將軍,領兵追擊數日,噶爾丹倉皇遁至特勒爾濟口。撫遠大將軍費揚古正率西路軍北進,得報噶爾丹蹤跡,即令署前鋒統領碩岱等且戰且退,將噶爾丹誘至昭莫多,昭莫多北依肯特嶺,東峙丘陵,西臨河水。十三日,費揚古分兵4隊:東翼為京城及西安八旗兵、察哈爾蒙古兵,屯營高處;西翼為大同總兵康調元所率綠旗兵及右衛八旗兵、喀爾喀蒙古兵,沿河布陣;將軍孫思克率綠旗官兵居中占領山頭,大將軍費揚古統軍列後。遵照康熙帝預授之策,清軍一律下馬步戰,待令再行衝鋒。布陣方畢,噶爾丹率2000餘騎已被誘至陣前,指揮所部下馬拒戰,集中兵力猛攻山頭。噶爾丹及其妻阿努亦冒矢舍騎而戰。孫思克命所部堅守陣地,用火器、弓箭猛烈還擊。自中午至黃昏,雙方難分勝負。陣中寧夏總兵殷化行建議;出兩路奇兵,分別進攻準軍側後,加之正面合擊,必勝。這一建議被費揚古採納。費揚古命沿河伏騎,一橫衝入陣,一襲其後輜重,山上孫思克軍亦奮呼夾擊。噶爾丹軍立即大亂陣腳,噶爾丹奪路先逃,餘眾瓦解。費揚古鳴角號令上馬追擊,清軍分路追至特勒爾濟口,在月下追殺30餘里。
此戰,清軍斬首2000餘級,生擒百餘人,噶爾丹僅率數騎逃脫,其妻阿努中槍死,史稱“昭莫多大捷”。從此,噶爾丹一蹶不振,無力發動分裂戰爭。昭莫多之戰後,康熙帝率中路清軍返京,命費揚古駐守科圖(今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