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春雪歌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申涵光
【文學體裁】樂府詩、七言詩
作品原文
春雪歌
北風昨夜吹林莽,雪片朝飛大如掌。
南園老梅凍不開,飢烏啄落蒼苔上。
破屋寒多午未餐,擁衾對雪空長嘆。
去歲雨頻禾爛死,冰消委巷生波瀾。
吳楚井幹江底坼,北方翻作蛟龍宅。
豪客椎牛晝殺人,彎弓笑入長安陌。
歌聲入夜華燈暖,不信人間有餓夫。
作品賞析
《春雪歌》是仿樂府歌行的即事名篇之作,描繪了早春時節北京貧民的悲苦和滿清貴族聲色犬馬的糜爛生活;在強烈的對比中抒發了詩人憫時悲事的憂憤情懷。
全詩十六句,可分為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寫春雪降臨的自然景觀並引發詩人饑寒交迫的感慨。從呼嘯林莽的北風,到飄飛漫天的雪片;從園中無意爭春的梅花,到覓食蒼苔的烏鴉,開始四句從四個不同角度,描繪出一幅淒清的春雪圖。農諺有“一年之際在於春”的說法。春天,是給萬物帶來生機,給人們帶來希望的季節;春雪更是豐年吉慶的先兆,但作者筆下的春景透露出詩人對惡劣氣候無可奈何的心情,隱含悲悽之感。接之,“破屋寒多午未餐,擁衾對雪空長嘆”兩句,從外部世界的描寫鍥入抒情主體居住的破屋寒舍。筆鋒既承亦轉,是詩作上下部分的過渡句。這前六句描繪了詩人感慨的具體環境,寫得有聲、有色、有情。這裡有大自然變幻無常的氣象,有生命世界適者生存的競擇,有時間的悄然延序——從昨夜西風驟起,到清晨雪飄,再到正午饑寒。在這三維空間裡,詩人的情緒和周圍的景物已充分交融。在表現手法上雪片如掌的誇張,生動、可信,與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如出一轍;傲寒迎春的梅花此刻卻含凍不開,滲透了詩人強烈的主觀色彩;“擁衾對雪空長嘆”一句,富有動感,於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寒士躍然紙上。
第七句以下為第二部分,從更廣闊、深刻的背景揭示了詩人及廣大人民饑寒交迫的自然、社會原因,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生活。“去歲雨頻”四句追敘了去年以來北澇南旱的反常氣候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去年以來,連綿淫雨如蛟龍翻潭,淹沒了莊稼,浸蝕著貧民居住的小巷,使北方淪為一片澤國,而南方卻地裂井幹,江水枯竭。災情之廣,災情之重,嚴重地威脅著人民的生計。至此,我們可以進一步領悟到前面的對雪長嘆並非一時一地的個人感慨,而是黎民百姓長期困頓煎熬的悲鳴。詩人憂國憂民的形象得到進一步展示。往下,“豪客椎牛”六句開始對天災的慨嘆轉向對人禍的控訴。在這災情嚴重的年月,官府本該開倉賑濟,救民水火。可是那些入據中原的滿清“豪客”,只知彎弓射獵,狂歌濫飲,甚至捕殺耕牛和無辜的百姓,哪想到人民死活。“彎弓笑入長安陌”,把“豪客”驕橫拔扈的嘴臉刻劃得入木三分。“歌聲入夜華燈暖,不信人間有餓夫。”把詩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一邊是歌舞昇平,燈紅酒綠,一邊是啼飢號寒,餓殍遍野,強烈的對比,把統治者的腐敗揭露無遺。讀這兩句詩,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唐代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可謂異曲同工。
詩人認為,“詩之精者必真,夫真而後可言美惡”(《聰山文集》);“吾觀古今為詩者,大抵憤世嫉俗,多慷慨不平之音”(《聰山文集》)。《春雪歌》繼承了樂府詩歌的傳統,仗義直言,抨擊時弊,表現了詩人強烈的人道主義思想和高尚的民族氣節。
作者簡介
申涵光(1618~1677),明末清初直隸永年(河北省永年縣)人,字孚孟,一字和孟,號鳧盟,明太僕寺丞申佳胤之長子。申涵光一生著述甚多,據《清史稿》及魏裔介在《申涵光傳》中的記載,有《聰山詩集》八卷、《聰山文集》四卷,《荊園小語》一卷、《荊園進語》一卷、《說杜》一卷以及《性習圖》、《義利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