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青銅器
【年代】春秋末期
【文物現狀】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簡介】
“曾侯乙”聯禁銅壺
左:通高99、口徑33.8、蓋罩徑53、底徑40.6厘米重106公斤
右:通高99、口徑32.6、蓋罩徑53、底徑40.6厘米重99公斤
銅禁長117.5、寬53.4、高13.2厘米重35.2公斤
壺為敞口,厚方唇,長頸,圓鼓腹,圈足。壺蓋有銜環蛇形鈕,蓋外沿套裝勾連紋的鏤孔蓋罩。壺頸兩側各有一攀附拱屈的龍形耳。器身飾蟠螭紋和內填蟠螭紋的蕉葉紋等。兩壺內壁均鑄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
禁面有兩個並列的中空圓圈,以承放大壺圈足。禁的長邊各有二獸足。獸口部和前肢銜托禁板,後足蹬地。禁面和側面均飾蟠螭等紋飾。
銅禁出土不多,迄今為止國內外僅見4件。在湖北省是首次發現
相關詞條
-
春秋雲紋銅禁
春秋雲紋銅禁是春秋中期青銅器,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楚墓,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春秋雲紋銅禁通高28.8厘米,器身長103厘米,寬46厘米,重...
文物特徵 流傳歷史 出土環境 文物鑑賞 創作技巧 -
青銅
青銅,是鉛、銅和錫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後除黃銅﹑白銅以外的銅合金均稱青銅﹐並常在青銅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錫青銅的鑄造性能﹑減摩性...
概述 時代 發展時期 文化 銘文 -
春秋晚期透雕雲紋禁
春秋晚期透雕雲紋禁,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號墓出土,長方體,禁面中間為長方形平面用以置物,禁面四邊及四個側面由三層粗細不等的銅梗相互套結成透雕的雲紋,...
-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歷史時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時期又稱東周時期,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春秋戰國來...
名稱 歷史 政治 軍事 經濟 -
銅禁
銅禁是西周禮器,名禁,周天子只賜予周王室同姓的諸侯王及三公。殷商無禁器。《儀禮·士冠禮》註:“名之為禁者,因為酒戒也。”“禁”這一禮制器,作於周武王滅商...
西周初年器 春秋晚期器 戰國器 紋飾 -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時期又稱東周時期,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春秋戰國來...
名稱 歷史 政治 軍事 經濟 -
春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
名稱起源 歷史 政治 軍事 經濟 -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是一件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青銅器,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工藝精湛複雜,令人嘆為觀止。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
基本資料 “禁”的涵義 發掘過程 文物價值 -
淅川銅禁
出土於淅川縣。禁身為長方形,四周裝飾有透雕的多層雲紋和攀附著12條虎形怪獸。整個造型,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其鑄造工藝之複雜,令人驚嘆不已。1979年冬,...
基本信息 禁 意義 失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