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白以鄒魯多鴻儒,燕趙饒壯士,蓋風土之然乎!趙少翁才貌瑰雅,志氣豪烈。以黃綬作尉,泥蟠當塗。亦雞棲鶴籠,不足以窘束鸞鳳耳。以疾惡抵法,遷於炎方。辭高堂而墜心,指絕國以搖恨。天與水遠,雲連山長。借光景於頃刻,開壺觴於洲渚。黃鶴曉別,愁聞命子之聲;青楓暝色,儘是傷心之樹。然自吳瞻秦,日見喜氣原闕。上當攫玉弩,摧原作摧狼狐,洗清天地,雷雨必作。冀白日回原闕照,丹心可明。巴陵半道,坐見還吳之棹。令雪解而松柏振色,氣和而蘭蕙開芳。仆西登天門,望子於西江之上。吾賢可流水其道,浮雲其身,通方大適,何往不可?何戚戚於路岐哉!

作品簡析

這篇《春於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表現了李白對友人趙四的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厚的同情。文章說趙四“疾惡抵法,遷於炎方”。兩句話就把趙四的冤情表白得十分清楚,字裡行間,充滿著無限感慨。

文章描寫趙四臨行辭別父母的慘痛情景,更能激起讀者的同情:“辭高堂而墜心,指絕國以搖恨。天與水遠,雲連山長……黃鶴曉別,愁聞命子之聲;青楓暝色,儘是傷心之樹。”用的是歷來為詩人們採用的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在這裡,李白用禽鳥眷戀幼禽的鳴聲表達父母眷戀子女的悲傷,使人慘不忍聞,從而更揭露出當時現實的殘酷,更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被迫害者的同情,對壓迫者的控訴。

文章情調淒涼,意在言外。而作者又並非有意為文,乃是內在真情的流露。李白的這類文章言簡意深,發人深思,是與作者自己政治上的挫折分不開的。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