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公司主要提供更多在別處買不到的工藝品!簡單介紹:絲棉畫、人發畫、羽毛畫、蝴蝶畫、竹葉畫、木雕畫、石雕畫、烙畫、根書畫、陶板畫、冰花石酒具茶具、龍鳳石花瓶、大理石屏風、大理石茶葉盒,冰花石筆筒、孔雀石花瓶、金箔畫、皮雕畫。。。。。還不進去看看?
特別介紹:(奇石系列、樹葉書畫系列、民族工藝--糧藝畫系列、 蝴蝶畫系列 、根書畫系列、乾花畫系列。並設有專門網站展示乾花系列、奇石系列。
在2001年明珠公司訂貨會將會展出新開發的工藝烙畫烙書! 裝飾潮流來臨,新的裝飾畫--古烙畫湧現,古烙畫作為獨有的工藝品,具有其它畫種不可比擬東西,它能夠充分體現品位、突出個性、蘊含情調、永久展現。古樸的中國烙畫,有你尋找的文化內涵,有你追趕的返樸歸真。烙畫可用於布置居室、裝點客廳、酒店裝飾等。也可以用來做家具、屏風、吊頂。
公司產品
民族工藝
民族工藝中國結明珠工藝“中國結”是由七十三歲的老藝人劉三妹創造,一根棉繩在她手裡順從地躺著、站著、扭著,左手捏住一端,右手上下一盤、一穿、一插、一抽,反覆之間己經完成了一個個漂亮的繩結。 幾十年來,家住廣西桂林鄉下的劉禾姝在清貧的小屋內,以堅 韌的意志,成功地挖掘整理出幾乎失傳的中國民間傳統工藝--中國結,並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一絕 ”。 此時,劉大媽在為即將開幕的六藝節趕製繩結精品。 劉三妹是本廣西桂林鄉下人,幼時因繼母的薄遇而接觸到了繩結這一民間工藝,並在不斷的逐磨中體會出了它的結構之美、形式之美。她對繼母的薄遇“怨而不怒”,反倒更有幾分感激之情。使她日後有了一個生活和精神的支柱。
1944年春,劉三姝婚後搬到桂林住。兒子3歲那年,丈夫卻積勞成疾去世了,還留下了二個遺腹子。為生計,她幫人編制花結,象這樣的窮藝人做得再好,也只是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更何況孤兒寡母沒有社會地位可言。 解放後,劉三姝終於以她出色的手藝聞名於城南。60年代,社會上流行綠軍裝,中式衣裝附帶的“琵琶結”、“孔雀結”、“盤長結”等各式扣樣悄然隱退,劉三姝只有在“戲衣社”里做點繩結活。戲劇的“革命化”,使傳統戲目一夜間成為“毒草”,她又隨之到了一家縫紉社落腳。她退休後的第二年,長子患上病症,終日用無神的目光看著母親,劉三姝天天為兒子編結各式各樣的繩結。總想在充滿吉祥寓意的繩結中,讓兒子辟邪驅凶,化險為夷。就這樣兒子又活了8年,在1990年的正月初一, 離開了人世。 在艱辛的生活使劉三姝磨練出堅強意志和一雙巧手。她不斷編結出十二生肖、蝴蝶、水泡眼金魚、孔雀開屏等形態各異的50多種傳統的 “中國結”工藝品。靈巧的十指把一根根繩線穿、繞、盤、挽……令觀者頓然進入綻紛 的“中國結”藝術世界。
“中國結”就是繩結,為13個基本結:平結、攀緣結、藻井結、雙聯結、十字結、萬字結、綬帶結、酢漿草結、盤腸結、團錦結、吉祥結、雙錢結、鈕扣結。運用這13個基本結進行任意變化組合,就可以創造出無數美輪美央的繩結工藝品。 “繩”與“神”諧音,先民們彼此傳遞信息、表達思維、幫助記憶,都用繩子打結。戰國時代已有繩結紋飾的銅壺;明清時代人們常用繩結作辟邪的飾物;梁武帝詩中也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的吟唱。《紅樓夢》第35回,作者借寶玉央求鴛兒為他打絡子的情節,笑談間道出結藝的用處、結子的式樣、打結配色的原則和材料運用和變化等。
在傳統生活中,衣食住行運用的各種器物,往往都有繩結作為圖案或實際的裝飾,雖然位居配角,但是繩結“寓簡於繁”、“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美感,為器物增添了飄逸氣質和中國人特有的文化風味。繩結能牽動人們的心緒與情感,一旦進人那“結”的世界,何愁不化“怨結”、“仇結”為“同心結”、“百吉結”。 如今,中國結的民間工藝對她來說,己屬一種“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她正是從這些結構巧妙、造型優美、寓意深刻的中國結中重新認識到自己的生存價值的。她靠自己的力量擺脫了不幸的過去,用自己的妙思巧手繼續編織和充實著晚年的生活。得到了國內外遊客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