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

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

《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是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國楨。本書主要是通過明清的土地契約分析明清時期的經濟和土地制度。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修訂版)》利用國內外收藏的明清土地契約,對明清時代的經濟結構、土地制度和土地契約關係的特點,地權分化的歷史運動,貴族地主經濟、庶民地主經濟和山區經濟的變化等問題,作了新的探索,進行了綜合性的研究,在法學、比較史學的觀照下,以民間文書證史,揭示出中國古代土地所有權的豐富內涵。圍繞山東、安徽、浙江、江蘇、廣東、廣西的土地契約關係的特點,進行區域性的專題考察。深入闡述了明清時代乃至秦漢以降中國古代農村社會經濟的結構及其演變趨勢,為研究中國契約學、明清社會經濟史拓展了新途徑。

作者簡介

楊國楨,1940年3月生,福建龍巖人。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985工程”海洋發展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首席專家,首都師範大學講座教授。196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1984-1986年任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所長。1985年晉升教授,1986年被評為全國第三批博士生導師。1987-2006年,任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1988年起,為國家重點學科專門史(經濟史)學術帶頭人之一,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福建省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社會經濟史和海洋歷史文化研究,先後應邀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5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1985-1986年)、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1994年)、台灣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1996年)、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2000年)研究、講學。1991年起,在指導博士生工作中開闢“中國海洋社會經濟史”研究方向。1997年,倡議建立“中國海洋人文社會學”。2004年,倡議並獲準在廈門大學博士學位授權歷史學一級學科範圍內自主設定“海洋史學”二級學科。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明清土地制度和契約關係的發展

第一節 中國封建土地所有權與明清土地制度的特點

第二節 明清土地契約關係的發展

第三節 和土地經營相關的契約形式與契約關係

第四節 土地契約附屬的官文書與官田契據

第二章 明清地權分化的歷史考察——從永佃權到“一田兩主”

第一節 永佃權的產生及其進步性

第二節 從永佃權向“一田兩主”的轉化

第三節 地權分化與地主階級的再組成

第四節 地權分化在近代的影響

第三章 明清兩代的山地經營與山契

第一節 皖南祁門縣的營山與棚民

第二節 閩北南平縣小瀛洲的山村經濟

第四章 魯皖土地契約的側面研究

第一節 明清山東孔府莊田的契約關係

第二節 從民間文約看明清徽州土地關係的幾個問題

第五章 江浙土地契約關係初探

第一節 清代江蘇的經賬與斷杜

第二節 清代浙江田契佃約一瞥

第六章 閩台土地契約和農業經濟

第一節 明清閩北民間的土地買賣

第二節 清初台灣農業區域的形成

第三節 清代台灣大租述論

第四節 台灣與大陸大小租契約關係的比較研究

第七章 閩台土地契約中的權利關係

第一節 明清福建土地私人所有權內在結構的研究

第二節 清代福建農村土地抵押借貸與典當的數理分析

第三節 明清德化土地契約的經濟內容

第八章 兩廣土地契約的特點

第一節 《盟水齋存牘》和珠江三角洲土地契約

第二節 清代土地契約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推廣

參考文獻

後記

修訂版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