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沈周落花詩意圖

明沈周落花詩意圖

《明沈周落花詩意圖》類別為中國古畫,年代為明代,文物原屬私人收藏,文物現狀為南京省博物館藏。該文物為紙本,設色,縱長35.9厘米,橫長60.1厘米。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紙本,設色,縱:35.9厘米,橫:60.1厘米。

落花詩意落花詩意

此畫筆墨厚重,風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將殘之狀。此畫用淡墨寫出枝幹,枝幹穿插自然得體。樹葉用墨渾厚,沉重響亮。整幅作品,花、枝、葉之間結構嚴密而舒展。行筆凝重簡練,實按虛起,雖為將殘之花,但卻風韻獨存。古來文人多慕牡丹高潔華貴,形諸筆墨,貴能“狀物”與“得意”相兼,沈周此圖足以為之。

《落花詩意圖》是一幅描繪暮春景色的小品。畫上作者款書“山空無人,水流花謝”。這幅畫構圖簡潔,近景取山景一角,描繪起伏的土岡、岩坡,和綠樹、流水,紅橋。遠景是隱隱青山。畫上大片留白,使境界更為空曠寂靜。另外在臨水岩坡上畫一老翁拄杖獨立,似乎感到“山空無人”,從而流露出作者春暮感傷的寂寞之情。

這幅畫在藝術上主要特點是簡潔,是所謂“粗沈”之作。但簡潔不是簡單粗糙。作者以簡潔的筆法描繪出景物的不同形態,造成畫面的豐富性。土岡曲折多變的外形,與方峻的岩坡,前後、繁簡形成對比,給人以景物多變的印象。樹木、山石造型帶有平面性,使畫面產生安定感。同時樹木與遠山的色彩對比,及畫面留白,拉開遠近距離,形成較強的空間感。同時遠山畫得單純也起到烘托前景的作用。作者這樣精心處理,所以達到跡簡意繁效果。

其次,作者用筆沉著、雄健,但在一筆一畫中洋溢著一種非常輕鬆隨意的抒情性,顯示出筆墨技巧的高超水平。土岡用短筆披麻皴,皴法簡練生動。岩坡勾廓方峻,在石坡的側面稍加皴筆,具有一種明快感。樹用小混點點葉,墨色較濃,用筆堅實,不刻板,而且在密點中透露靈動之氣。

第三,設色明麗、雅致。山石染青綠和赭石,樹以淡綠烘染。遠山輕抹黛青。小橋欄乾用大紅勾出,人物衣服著土紅色。色彩與水墨相互映襯,使“山空無人,水流花謝”的境界,產生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簡介

沈周 (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江蘇長洲(今蘇州吳縣)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歲,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列四家之首,在中國畫史上影響深遠。 沈周出身詩畫世家,祖孟淵、父恆吉、伯貞吉,均以詩畫名滿吳中,祖上收藏甚豐,對古人詩畫見多識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