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沈周](/img/a/a62/nBnauM3X0ADO2EzM5gDMzgTM3QTM5YzNyITOzQTNwAzMxAzL4A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沈周,吳門四家之首,在畫法上宗學王蒙,景色繁茂,草木華滋,筆法甚密,風格細秀,文雅蘊藉,屬“細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於王蒙的繁密的筆墨中展現了想像中廬山的雄偉,開創了以山水畫象徵人品的表現手法。畫面上部沈周自題“廬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識:“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洲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尊先生壽。” 山水少承家法,四十歲前師王蒙,中年後以黃公望為宗,晚乃醉心吳鎮,期間又兼參南宋夏圭筆意,然皆能出入變化。用筆勁捷有力,布墨含蓄蘊藉,融揉參雜,而具自家風貌。其畫以水墨山水為主,另其寫意花卉鳥獸亦甚佳,其影響後人既深又遠,無愧稱明四大畫家之首。
藝術賞析
![明沈周廬山高](/img/d/610/nBnauM3X1IDNyITO1kjM3AjNzITM5cDN0QjMwADMwAzMxAzL5I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沈周與齊名的另一位畫家唐寅,都曾以廬山作為審美載體,卻表現出不同的意味。沈周用廬山的崇高來比喻老師的學問與道德,同時廬山上有著名的五老峰,沈周就借萬古長青的五老峰來祝賀老"幣的壽誕。所以他選《廬山高》這個畫題是含有特殊意義的。因取廬山的崇高博大讚譽其師,故畫面上所畫崇山峻岭,層層高疊,近似王蒙的筆法、布局,作危峰列岫,長松巨木,起伏軒昂,雄偉瑰麗。近處一人迎飛瀑遠眺,比例雖小,卻起著點題的作用。由於作者極善於虛、實和黑、白的均衡處理,故畫面雖飽滿卻不覺得擠迫窒息。畫面上水的空靈、雲的浮動,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飛瀑,使密實的構圖里有了生動的氣韻。整幅畫筆墨顯得堅實渾厚,景物郁茂,氣勢宏大,雖筆法師王蒙,但更顯清新空靈,融“崇高”的人格理想與壯麗的大自然為一體,也揭示了畫家的胸襟。
此幅畫於成化丁亥(1467),取法為宋、元文人畫傳統,故精力專注,特為傑出。畫中山石林木筆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覺渾樸雄健。,幾無空處,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與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層層皴染,再施以濃墨逐層醒破。筆法穩健細謹,不恣意逞任,用墨濃淡相間,於滿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覺實中有虛。而畫懸泉百丈直瀉衝下,澗水輕柔,雲光山色極為精采。
畫作題詩
![明沈周廬山高](/img/2/3b2/nBnauM3XwQzM3AjN2ETMzgTM3QTM5YzNyITOzQTNwAzMxAzLxE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明)沈周
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裏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 ,謂即敷淺原。
培 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雲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遝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於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熊。
其陽諸峰五老人,或疑緯星之精隳自空。
陳夫子,今仲弓,世家廬之下,有元劂祖遷江東。
尚知廬靈有默契,不遠千里釧於公。
公亦西望懷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雲松。
昔聞紫陽祀六老,不妨添公相與成七翁。
我常游公門,仰公彌高廬。
文能合墳詩合雅。
自得樂地於其中。
榮名利祿雲過眼,上不作書自薦,下不公相通。
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淩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