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堂

明月堂

明月堂,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戛迪林耶學派所屬支系門宦之一。明月堂的主要教義與禮儀和靈明堂相同,除以《古蘭經》、聖訓為信仰的基礎外,凡傳教者需出家修行,出家後不娶妻室,有妻室者須斷絕妻子兒女聯繫;重視早晚靜修功課,念“迪克爾”,在每年“聖忌”和前輩老人家的忌日,要宰牲念經;盛行獻香和點香,具有納格什班迪耶和戛迪林耶兩家教理,以及巴布派思想,名為虎非耶,實際為戛迪林耶。

簡介

創建人馬仁普,回族,1910年出生於河南偃師市馬屯村的一個農民家庭。8歲時上過兩年國小,後因家境困難而輟學,與父親一起邊務農,邊學習宗教知識。1932年他離開故鄉,來到固原,在那裡開始做家畜與皮毛生意,往返於蘭州與固原之間。作為商賈先富裕起來的馬仁普,在迎接故鄉18戶移民到來之後,不斷幫他們建造住宅,購買土地,給予了大力且熱情的支持。在幫大家買好土地、蓋好堡子,使他們的生活安定下來以後,他又出資在兩個堡子的東面購入300畝土地,並用其中的280畝建成了“河南寺”及其附屬宅院,與同鄉親友一起進行禮拜等宗教活動。這樣一來,年僅30齣頭的馬仁普,由於其對整個移民社區的巨大貢獻,而被推舉為宗教領袖兼生產經營負責人。後經海原縣楊家堡一個叫楊國寶的靈明堂信徒的介紹下摔河南寺信眾加入蘭州靈明堂,並追隨靈明堂第二代道統承傳人陝子久先賢學習伊斯蘭教經典,成為靈明堂的一位熱心的教民。加入靈明堂對當時河南寺信眾來說,是一個劃時代的抉擇。他們修改了象徵移民集團的河南寺名稱,用教祖馬靈明的“明”字加上象徵伊斯蘭教的“月”字,寫為“明月堂”,象徵他們與蘭州總堂的所屬關係,同時也說明他們宗教道統的正當性。馬仁普也由於成為靈明堂第二代掌門人陝子久的弟子而成為明月堂開堂領袖,

概述

明月堂

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戛迪林耶學派所屬支系門宦之一。

創建人馬仁甫。回族。河南孟縣人。出身於小商家庭。因“明月”素有象徵伊斯蘭教之說,故名。抗日戰爭時期,馬仁甫逃難於甘肅蘭州,從事皮毛業生意,與蘭州回族皮毛商發生聯繫,而他們又多系靈明堂的教眾和擁護者(當時靈明堂的主持人單子久,就是皮毛業工人出身)。後來馬仁甫參加了靈明堂,並拜單子久為師,成為靈明堂的一位熱心的教民。194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馬仁甫遷居甘肅固原三營,並在三營修建道堂、住宅和清真寺,取名明月堂,從事宣教活動。1958年關門停傳,“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以後恢復活動,1985年更名為蘭州靈明堂分堂,尊汪孝天為老人家。明月堂的主要教義與禮儀和靈明堂相同,除以《古蘭經》、聖訓為信仰的基礎外,凡傳教者需出家修行,出家後不娶妻室,有妻室者須斷絕妻子兒女聯繫;重視早晚靜修功課,念“迪克爾”,在每年“聖忌”和前輩老人家的忌日,要宰牲念經;盛行獻香和點香,具有納格什班迪耶和戛迪林耶兩家教理,以及巴布派思想,名為虎非耶,實際為戛迪林耶。明月堂的老人家依次為:馬一龍、單子久、馬仁甫。教徒多系河南人,主要分布在固原三營以及河南孟縣等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