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名稱:明戴進畫山水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荊浩,生卒年不詳,五代後梁畫家。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一作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通經史,能詩文,書法學柳公權,工畫佛像,尤妙山水。隱居太行山洪谷,號洪谷子。山水畫全景構圖和皴法技巧,實始於浩,其接受前人經驗,後成為北方山水畫的開創者。尤精畫理,著有 《筆法記》一卷,提出氣、韻、思、景、筆、墨“六要”,以及筆有筋、肉、骨、氣“四 勢”之說。簡介
軸,絹本,尺幅:184.5x109.4公分。戴進以浙江地方傳統水墨技法作為基礎,加上南宋院體畫,甚而吸收元代李、郭派的精華,將此畫風帶入明朝畫院,並發展形成浙派的風潮。
畫面上,山巖叢樹中的閣樓坐著文士三人,旁邊有一童僕陪侍;另有一人手持拐杖自山下而來,一名家童尾隨在後;溪中的釣艇上坐著一個頭戴斗笠、持竿垂釣的漁翁。構圖的虛實安排不再是像春遊晚歸圖的對角或半邊,而是以中、遠景為實,他們的距離很近,幾乎相連,層次也多,留下了前面的虛景。遠景的主山,高聳地矗立在圖的中央地帶,形式上具有北宋山水的氣勢。
畫史上說戴進山水得諸家之妙可見戴進師承淵源似乎相當寬廣。這件作品在構圖上,似乎帶有比較濃厚的郭熙」風韻,或許是受到元代李郭派畫風的影響。雖然北宋繪畫也重視胸中丘壑,不過,重點仍是落實在自然的表現上;而戴進擅長以精妙的筆墨來表於主觀的意念,然而這種趣味,必然導致畫家著重紙面上的處理,於是畫家不再追求空間深度與立體效果,畫面趨向於平面性的風格,並且導致後來的浙派諸家呈現裝飾性較強的作風。
本幅左上方有款書錢塘戴文進寫六字,並蓋有靜庵印記一方。文進是戴進的字,靜庵則是他的別號。
特點
構圖奇峭,山峰走勢怪異,樹石堅硬,房屋瓊樓掩隱於山峰後面,與遠處的雲霞相接,很是俊朗動人。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濃,多次皴擦,層次加深,似先用濕筆,然後用乾筆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筆活而不亂,層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