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戴進溪堂詩意圖軸

明戴進溪堂詩意圖軸

明戴進溪堂詩意圖軸,是明代的一副繪畫,名稱是《溪堂詩意圖》軸,作者戴進。《溪堂詩意圖》從近、中、遠三個層次取景。近處,三株挺拔的古松屹然挺立於石上。松枝虛實相襯,筆墨簡潔、乾淨。這三株古松的描繪,顯然受到劉松年松樹畫法的影響。

基本信息

作品賞析

《溪堂詩意圖》從近、中、遠三個層次取景。近處,三株挺拔的古松屹然挺立於石上。松枝虛實相襯,筆墨簡潔、乾淨。這三株古松的描繪,顯然受到劉松年松樹畫法的影響。戴進的畫中,松樹的排列姿態與劉松年《四景山水圖》中的松樹相似,只是前者在物象的具體描繪上多有新意。畫中,寂靜的空山間,一位寬衣大袖的執杖老者正沿著橋朝畫中央緩緩走來。順著他走來的方向,可以看見一間茅草屋。草屋的主人正坐於屋內,神態悠閒,一派文人氣度,想必他是隱居在此。畫中人物的衣服用線爽勁灑脫、沉穩果斷,雖是寥寥幾筆勾勒而成,但卻很好地表現出衣服的質感。畫面左側大面積的留白代表了清澈的溪水,突出了人物。中景處,兩山之間一彎溪水蜿蜒而來,至山口處飛流直下,形成一股瀑布。一寺觀藏於重疊的峰巒後面。這若隱若現的寺觀,不僅使畫面的視野更加深遠、開闊,而且也為這寂靜的空山增添了幾許生機。遠處的崇山峻岭似乎籠罩在雲霧之中,雖只有淡淡的一抹,但卻富有神韻,仿佛讓人進入了仙境。遠山不僅銜接了近景與中景,加強了畫面的縱深效果,而且也映襯出近處山崖的凝重與渾厚。這種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構成了該作品的顯著特色。

《溪堂詩意圖》採用典型的對角線構圖。對於山石,畫家先用墨線勾勒出輪廓,再用闊筆疾掃,渲染出山石的體積。前景的石頭以側筆做短距離的皴擦,可見畫家對嶙峋怪石的刻意營造。畫家用斧劈皴沿著石頭的輪廓線短砍,很好地表現出石頭的質感;松樹的樹幹、樹枝用厚重的焦墨中鋒寫出,勁挺有力。整個畫面層次清晰,有曲盡意幽之趣。

畫家簡介

戴進(1388—1462),錢塘人,“浙派”的開創者。字文進,又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善畫山水,受馬遠、夏圭的影響,並吸取李唐劉松年之長,粗狂豪放,畫人物、花鳥亦佳。他的父親戴景祥就是一位畫工。戴進一生經歷坎坷,公元1426-1435年(宣德年間)他被徵召入京,成為宮廷畫家。因為畫藝在謝環倪端等名家之上,而遭嫉妒。一日在仁智殿呈畫,戴進的《秋江獨釣圖》被謝環乘機進讒言,指謫他說他畫的垂釣者不應著朱色衣服,遂被斥退,困居京城多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