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書張梅雪壽詩軸

文徵明行書張梅雪壽詩軸

《文徵明行書張梅雪壽詩軸》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

作品原文

詩壽梅雪張翁八十

布衣①韋帶②自逍遙,坐閱承平③恰五朝。

優老適膺明主詔,慶生聊寫太平謠。

童顏鶴髮④真難老,翠柏蒼松本後凋。此日華堂稱祝處,暗香寒雪見高標⑤。

前翰林院待詔、將仕佐郎兼修國史、長洲文徵明書。

作品注釋

①布衣:因古代平民不能衣錦繡,代指平民百姓。此處為自稱。

②韋帶: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無飾的皮帶。

③承平:是大涼君主沮渠無諱、沮渠安周的年號,代指歷史。

④童顏鶴髮 :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髮,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⑤高標:比喻出類拔萃的人。

收藏跋印

款署“前翰林院待詔、將仕佐郎兼修國史、長洲文徵明書”。鈐“文徵明印”白文印、“惟庚寅吾以降”朱文印。鑑藏印鈐“承瀚珍賞”白文印、“汪瀚鑑藏”朱文印。

作品賞析

此幅為七言律詩一首,書學張旭、懷素體,運筆遒勁流暢,筆法恣肆,跌宕起伏富有節奏,具晉唐書法的風致。此幅自稱“前翰林院待詔、將仕佐郎兼修國史”,應是文徵明在1526年(嘉靖五年丙戌)57歲告歸之後所寫。

作者簡介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明代書畫家。“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當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吳縣)人。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內容簡介

《故宮書畫館(第8編)(漢英對照)》內容簡介: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系統的中國古代書畫遺存。其中既有年代久遠的稀世孤本,亦有各時代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歷史脈絡。為了感受經典,分享中國書畫藝術的高邁與神秘,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我們將分批展出歷代書畫家的精品佳作,以供廣大觀眾研究、欣賞。

編輯推薦

《故宮書畫館(第8編)(漢英對照)》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目錄

深心托豪素——解讀書法經典/006

曹法壽 楷書華嚴經卷/020

唐人草書法華經玄贊卷/024

阮郜 閬苑女仙圖卷/028

王居正 紡車圖卷/032

米芾 詩牘冊/036

馬和之 鹿鳴之什圖卷/040

馬遠 梅石溪鳧圖頁/044

趙孟堅 行書自書詩卷/046

趙孟頫 浴馬圖卷/052

楊維楨 行書宴嘯傲東軒詩頁/056

周朗 杜秋圖卷/058

沈粲 草書乾文卷/060

李在 闊渚遙峰圖軸/064

王諤 踏雪尋梅圖軸/066

孫隆 雪禽梅竹圖軸/068

于謙 行書題公中塔圖贊頁/070

劉珏 夏雲欲雨圖軸/072

沈周 溪山晚照圖軸/074

張駿 草書貧交行軸/076

吳偉 武陵春圖卷/078

文徵明 行書張梅雪壽詩軸/080

唐寅 事茗圖卷/082

汪肇 柳禽白鷳圖軸/084

陳道復 葵石圖軸/086

仇英 桃村草堂圖軸/088

孫克弘 玉堂芝蘭圖軸/090

周之冕 竹雞圖軸/092

董其昌 行書武帝歌卷/094

董其昌 林和靖詩意圖軸/096

程嘉燧 孤松高士圖軸/098

張瑞圖 行草五律詩軸/100

謝彬 項聖謨朱葵石像軸/102

陳洪綬 乞士圖軸/104

王鐸 行書詩軸/106

王時敏 秋山自雲圖軸/108

王翠 仿黃公望山水圖軸/110

吳歷 山水圖冊/112

惲壽平 富春山圖軸/118

王原祁 送別詩意圖軸/120

劉正宗 行書自書詩軸/122

程邃 山水圖軸/124

弘仁 陶庵圖軸/126

龔賢 山水圖卷/128

梅清 高山流水圖軸/132

朱耷 蘆雁圖軸/134

沈荃 行書浪淘沙詞軸/136

石濤 高呼與可圖卷/138

鄒喆 山水圖軸/140

方琮 天寶九如圖軸/142

袁江 山水樓閣圖軸/144

華昌 秋樹八哥圖軸/146

高鳳翰 荷花圖軸/148

邊壽民 晴沙集影圖軸/150

郎世寧 午瑞圖軸/152

劉統勛 行書蘇軾詩卷/154

艾啟蒙 十駿犬圖冊/156

劉墉 行書論書軸/162

巴慰祖 隸書詩軸/164

奚岡 岩屆秋爽圖軸/166

伊秉綬 行書五言聯/168

張問陶 行書七律詩軸/170

俞樾 隸書勉鼐客詩軸/172

虛谷 紫藤金魚圖軸/174

任頤 桃石圖軸/176

吳昌碩 行書詩軸/178

序言

中國書法與繪畫藝術源遠流長。它們同起源於原始符號,同在華夏文明的土壤中滋長,使用相同的筆墨紙硯,均以線條為基礎的造型手段,追求共同的筆墨技巧和抒情寫意的審美意趣。雖然爾後它們發展為兩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前者更側重抒寫性情,後者更強調傳神寫照,但二者數千年來始終相互借鑑,共同發展。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也正因此,書畫藝術在諸多中國傳統藝術門類中,至今仍歷久不衰,欣欣向榮。中國書法與繪畫藝術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表現方法和審美意趣,在世界美術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晉唐宋元時期是中國書畫藝術構建體系、創造經典的重要時期。晉代王羲之天才的創作實踐大大提高了漢字新興書體的藝術品位,成為後世書法審美的基準坐標。以顧愷之為代表的人物畫創作也已達到很高的水平。隋唐畫壇在人物畫繼續發展的同時,山水樓閣、鞍馬走獸等畫科也相繼繁榮,閻立本、展子虔、韓混等人的名作無不呈現一派恢弘富麗的盛世氣象。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公權等楷書大家所確立的漢字結體用筆規範,影響深遠,沿用至今。

五代兩宋繪畫更趨成熟完備,山水、人物、花鳥名家輩出,風格崇尚寫實,精能高雅。這與當時皇家設定畫院、獎掖人才的措施以及文人士大夫階層對藝術創作的廣泛參與有很大關係。宋元的文人書家,強調在“守法”的前提下張揚個性,表現“書卷之氣”,書法在實用的基礎上被賦予更深厚的文化內涵,“宋四家”和元代鮮于樞、趙孟順皆為代表人物。同樣,“元四家”高張“文人畫”旗幟,提倡抒寫性情,不求形似,為明清繪畫的發展開闢了廣闊天地。

明代是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後、流派紛呈的重要階段。其書法繪畫繼承了宋元傳統,在創作理論和表現技法上都取得了較大發展,並在不同階段出現了以地域為中心的藝術群體,展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面貌。明早期書法以“三宋”草書和“二沈”的“台閣體”楷書為代表;繪畫則以戴進、林良等人粗獷縱肆的“浙派”、“院體”風格主導畫壇。明中期以後,吳門(蘇州)地區成為書畫創作的中心,吳寬、王寵等人在書法上擺脫“台閣體”束縛,“吳門四家”以清雅淡麗為主的文人畫風代替了宮廷中富麗堂皇“院畫”;而陳淳和徐渭在寫意花鳥畫方面的創新豐富了繪畫的表現形式與筆墨內涵。明晚期董其昌完善了書畫創作理論,成為文人書畫的集大成者,對當時及清代影響頗廣;同時,“松江派”的趙左、沈士充,杭州的藍瑛、陳洪綬,均能領袖一時,自具風貌,為明末社會動盪中的藝壇增添了一抹亮色。

清代書畫在傳承與創新中形成繁榮局面。清初王鐸、傅山等書家承襲明末書風,以雄奇跌宕的揮寫表露孤傲憤世的遺民心態,“康熙四家”清勁秀潤的書風則承續著董其昌的遺韻;繪畫上“四王吳惲”以摹古集大成而居畫壇主流,“四僧”、“金陵八家”及“黃山畫派”等則以自然為師而開闢山水新境界。清中期盛行崇古立新之風,劉墉、翁方綱等力追晉唐而帶來帖學的繁榮,鄧石如、伊秉綬等則以金石文字入書而漸開碑學之風;宮廷繪畫以西畫技法豐富中國畫的表現形式,“揚州畫派”又以張揚的個性為畫壇注入活力。晚清書壇碑學愈盛,以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最負盛名;“海上畫派”和“嶺南畫派”則以雅俗共賞的畫風拉開近代繪畫之帷幕。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系統的中國古代書畫遺存。其中既有年代久遠的稀世孤本,亦有各時代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歷史脈絡。為了感受經典,分享中國書畫藝術的高邁與神秘,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我們將分批展出歷代書畫家的精品佳作,以供廣大觀眾研究、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