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慮故城遺址

昌慮故城遺址位於土城村,座落在滕州城東南30公里。地處薛河北岸,與陶山隔河相望。抗戰前夕,該城仍完整,部分女牆依稀矗立,北、東、西3門都較完整;北門樓有磚制橫額“昌慮”二字,東西橫排,柳體正楷,是唐代遺物。

概述

昌慮故城遺址位於土城村,座落在滕州城東南30公里。地處薛河北岸,與陶山隔河相望。明萬曆和清道光《滕縣誌·古蹟》中均云:“昌慮城,亦曰濫城,城周十里,有子城。”抗戰前夕,該城仍完整,部分女牆依稀矗立,北、東、西3門都較完整;北門樓有磚制橫額“昌慮”二字,東西橫排,柳體正楷,是唐代遺物。濫城是小邾國屬地,
濫邑為小邾國重要城池,東漢始改為昌慮縣。該城西北角炮台上有一塊長1.5米,寬約1米的石刻,有“濫邑”字樣。抗戰前夕,韓復渠曾下令重修昌慮城,才把濫邑女牆拆平。據傳,清末為防太平天國軍隊攻城,曾重修,女牆修得很完整。這次重修時,西門外有民工劉開祥掘出將軍屍骨一具,骨骸作佩劍狀。有一虎符,劉開祥拾得,拴在腰間,晝夜跟隨,劉死時帶入墳墓。據此分析,這具骸骨是春秋時將軍,死時配虎符葬於城下。內城2米以下還發現有陶製地下管道,延伸到西南里許薛河北岸,為漢代陶瓦。這座古城,自春秋到隋末為政區治所。唐以後淪為農村。

歷史古蹟

1982年文物普查時考察發現,現土城遺址乃古昌慮城之子城,周長1.5公里,西至東於村,北至西石樓北,南至陶山東,出土陶片均與子城陶片同。東於村有“鐵爐口”,為冶煉遺址。還發現有木炭塊及灰燼、鐵屑等,分析建城時已進入鐵器時代。據有關資料和出土石基分析,舊時城牆高2丈許,土壕深8尺,城牆頂端寬6尺,可行大車,城基高於地面5尺。四門雄偉壯觀,城門樓高3丈許,均磚石砌立,甚為堅固。當時城內建築規模宏大,樓台殿閣,雕梁畫柱,富麗堂皇。城南門外有古花園一處,風景秀麗。據傳說和史書記載:五代時期薛王劉崇之女因避虎招親於昌慮城,故昌慮城又被稱為“躲虎城”。經過2000多年的滄桑變遷,現已蕩然無存。但遺址、遺蹟、殘碑斷碣還足以讓人們聯想當年的雄偉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