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雜錄》
圖書簡介
《日知雜錄》為20世紀中國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的學術筆錄,內容涉及老莊哲學、儒學、宋明理學、先秦史、中古史、近代史、地理、天文、考證、唯物主義史論、辯證法、語言學、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經濟學、少數民族調查等等,內容十分廣泛。全為黃現璠毛筆手書之作,極為珍貴。
內容列示
現將《日知雜錄》1頁內容列示,以窺世稱“壯學宗師”的黃現璠書法與學問造詣之一斑。同時,下列一篇文章,以利學人了解黃現璠先生一生從事學術研究及其成果極為廣泛之一貌:
座談會上致詞
在紀念黃現璠教授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座談會上致詞
譚肇毅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同學們:
今年是黃現璠教授誕辰一百周年。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座談會紀念黃現璠教授誕辰一百周年,我代表廣西師大歷史系全體師生,對我們尊敬的老師——黃教授表示深切的懷念和深摯的敬意,並向黃教授的親屬和友好致以親切的問候!
一位享有盛譽的著名歷史學家和人士
黃現璠教授是一位享有盛譽的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和愛國民主人士。黃教授原名甘錦英,壯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1899年11月13日出生於廣西扶綏縣渠舊鎮三合村一個貧苦的壯族農民家庭。少年時他聰穎好學,但由於家境貧寒,經過許多艱難波折才讀完國小。1922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6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預科,1928年入北師大史學系,師從著名史學家陳垣、鄧之誠等教授。他一邊在大學讀書,一邊在中學教書,以彌補生活費用。1932年大學畢業,獲教育學士學位。同年升入北師大研究所讀研究生。1935年研究生畢業,考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當研究生。1935年底赴日留學,隨後獲廣西省公費留學資格。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起抗戰,充滿愛國熱情的黃教授毅然放棄在日留學,回到祖國,投入戰時教育事業。先在南寧高中任教員,1938年到廣西大學,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41年,任中山大學教授。1942年回廣西,任桂林師範學院教授,兼廣西教育研究所研究員。1944年任廣西大學教授,1949年兼任西大訓導長。解放後,黃教授任廣西大學教授、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1953年院系調整後,任廣西師院(廣西師大前身)歷史系教授、圖書館館長,在歷史系任教授直至1982年逝世。
擔任的社會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黃教授受人民的重託,擔任過許多重要的社會職務。1951年參加中央民族慰問團,任廣西分團副團長(團長是費孝通教授),深入廣西各少數民族慰問。1953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為廣西省桂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1954年先後當選為桂林市人大代表、廣西省人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廣西省人民政府委員。後來,還當選為桂林市政協委員、常委、廣西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廣西區委員會和桂林市委員會委員等職。
熱愛祖國熱愛民族
黃教授一生追求進步,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熱愛人民。解放前,他支持學生愛國民主運動,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表現了一個進步學者的正義立場。解放後,他擁護新中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1957年後在“左”傾思潮之下,黃教授受到錯誤批判和不公正的處理,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但黃教授不計個人的利益,對共產黨、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教育事業的擁護和忠誠,仍然堅定不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黃教授蒙冤受屈得到徹底平反昭雪。黨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政策使他精神振奮,以飽滿精神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他積極宣傳和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協助黨組織和政府平反冤假錯案,使一些受到錯誤處理的人和事得到糾正和平反。
把畢生精力獻給人民教育事業
黃教授終身從事教育工作,把畢生精力獻給人民教育事業。他長期在大學任教,主講中國通史、中國歷史文選等課程,對教書育人認真負責。他重視教材建設,先後編寫了《高中外國史》、《中國通史綱要》、《古書解讀入門》等。他把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經常帶領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收集歷史資料,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提高。他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積極幫助和指導青年教師提高業務水平,開展科學研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黃教授很關心高等教育的發展,1981年創辦灕江業餘大學,任校長,並親自講課,為培養四化建設人才辛勤地工作。
一生不斷地進行學術研究
黃教授熱愛科學,一生不斷地進行學術研究。早年著重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年著重民俗文化研究,晚年著重少數民族歷史研究。他治學嚴謹,勤奮好學,勇於探索,積極開展學術爭鳴,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經過長期的研究,他提出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的觀點,引起學術界的熱烈討論。幾十年來他科研成果豐碩,先後出版和完成了《唐代社會概略》、《廣西壯族反抗壓迫史》、《漢族的形成》、《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等多部著作,發表了大批學術論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十分重視壯族歷史的研究,並為之進行了大量的工作。50年代他參與組建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任副組長,實際負責領導工作,領導開展了廣西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全面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工作,收集、整理了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民俗風習等大量的歷史資料,並寫成幾十萬字的調查報告。他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和鼓勵下,著手編寫《廣西壯族簡史》。1957年出版了《廣西壯族簡史》,填補了壯族歷史研究的空白。1957年後黃教授受到錯誤批判,“文革”受到迫害,但他對學術研究仍執著追求,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整理資料,修改文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他奔走西南各省,參與籌建全國性的百越民族研究會,擔任第一屆副會長。1981年經過努力,在桂林主持召開大型的百越民族研究會第二屆年會暨學術討論會。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年過八十,不顧年高體弱,帶領助手,拄著拐杖,跋山涉水,深入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考察調查,為編寫壯族通史收集資料。黃教授辛勤勞動,終於在壯族歷史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1983年凝聚他心血的遺著《儂智高》出版。1988年70萬字的遺著《壯族通史》,經過他的學生合作整理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的壯族通史,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獲得1987~1990年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史學界說,黃教授是我國壯族歷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這是當之無愧的。
一生生活艱苦樸素
黃教授是一位資格老、地位高、名氣大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但他一生生活艱苦樸素,永葆勞動人民的本色。他平易近人,待人誠懇,不擺架子,不盛氣凌人。他為人正直,不怕個人得失,敢講真話。他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積極參政議政。他深入民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經常把民眾所關心的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向政府反映。他尤其關心少數民族,經常把經過調查的少數民族情況和建議及時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報告,為制定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政策提供參考。黃教授為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在廣西的實施,為廣西各民族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貢獻。
我們的老師黃現璠教授離開我們已經17年了,在紀念他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又激起我們對他的無限懷念。他的道德風範、為人品格、治學態度、工作作風和奉獻精神仍然使我們十分感動和鼓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歷史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二十一世紀到來之際,我們要學習黃教授愛祖國、愛民族、愛人民,忠誠於教育事業的崇高精神和認真負責、腳蹈實地、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改革,加強學科建設,提高辦學水平,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