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作為美國的盟國,日本在美國的安排下也劃定了超出其“國際慣例”的防空識別區範圍。自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先後數次單方面擴大其防空識別區,將該區域向西部即中國方向擴張。
劃定範圍

從地圖上看,日本的防空識別區是一個巨大的五邊形,其最西部距離中國浙江省東海海岸線僅130公里,最南部與中國台灣地區的“防空識別區”呈重疊狀態。2010年日本防衛省宣布,把原止於國土最西端的與那國島上空的“防空識別圈”擴大至該島以西台灣一側海域的上空。不難看出,日本在其所謂的領土和琉球群島周邊劃了一個圈,以此作為國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甚至將中國領土釣魚島作為領空劃入其防空識別區範圍之內。
為強化其防空識別區的控制力,日本自衛隊於2013年決定在與那國島部署偵聽設備及雷達設備。按照該部署計畫,日本的實際預警距離已經延伸至台灣全島,這將嚴重威脅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安全。
設立依據
從國際社會制定並承認的國際法來看,現行的國際法體系中對“防空識別區”沒有做出任何強制性規定,國際社會也不存在有關“防空識別區”制度的國際公約,是否建立“防空識別區”、如何劃定“防空識別區”則完全根據各個國家的國內法來確定,屬於國家自由裁量權範圍內的事項。
針對中國周邊的緊張局勢,有軍事專家認為,中國也應儘快劃定並公布“防空識別區”,認為從法理的角度,這是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56條、58條等規定的所賦予沿海國剩餘權利內容的重要補充,是推進國際法對等原則及和平利用原則與我國的國家根本利益深度結合的重要舉措,也可以減少美日等國抵近偵察的及“中美南海撞機事件”,更可以減少因為抵近偵察帶來的海洋資源信息和沿海電磁信息的雙重流失,可以有效、對等與美日等國在各自防空識別區展開博弈,這本身也是宣誓了中國維護海洋主權的堅定決心和勇氣。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至少為止,關於建立“防空識別區”的國際法還不存在,很多已經建立“防空識別區”的國家,都只是對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的相關條款進行適應本國特性的單方面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