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日中關係十大新聞

日本的百餘名中國問題學者也在10月成立“思考新型日中關係學者會”,發表了呼籲兩國政府與國民超越“排他性民族主義”的聲明。 儘管安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在俄羅斯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時進行了短暫的“站立交談”,但中日首腦間的正式會談至今沒有實現。 日本的百餘名中國問題學者也在10月成立“思考新型日中關係學者會”,發表了呼籲兩國政府與國民超越“排他性民族主義”的聲明。

十大新聞

1、日中首腦換屆後僅短暫接觸 未實現正式會談
日中首腦換屆以來,兩國政府間的高層往來實際上中斷。儘管安倍表示“對話的大門始終敞開”,但中方主張只要日本不承認島嶼主權爭議,就不會舉行首腦會談。安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在俄羅斯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時站著進行了短暫交談,兩位首腦的正式會談至今沒有實現。
2、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 日中接連舉行海上演習
中國政府11月23日宣布已在東海上空劃設了涵蓋尖閣諸島的防空識別區,日方就此提出強烈抗議。日本政府稱中國海軍艦船曾於1月30日在尖閣海域向海上自衛隊護衛艦照射了火控雷達,中國國防部予以否認。此外,中國海軍10月在西太平洋開展大規模演習,日本自衛隊也於11月在沖繩等海域舉行了奪島演習。
3、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中方提出強烈抗議
安倍於12月26日參拜了靖國神社。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當天召見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提出了強烈抗議。4月,跨黨派議員團體“大家一起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會”的168名議員在靖國神社舉行春季例行大祭之際參拜,人數為1989年開始統計來的最多。
4、日本安保政策轉變 引起中方關切
日本政府12月17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新《防衛計畫大綱》以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畫》這3份有關國家安全政策的重要檔案,寫入將強化防禦力以摒除對日本領土的威脅等直指中國的內容。日本的安保政策試圖由“專守防衛”轉為“積極的和平主義”。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這3份檔案鼓吹“中國威脅”,渲染地區緊張氣氛。中方對日本有關做法表示堅決反對。
5、日中貿易額下滑 日本經濟界大型代表團訪華
日中貿易額雖在後半年出現恢復勢頭,但兩國1~11月的累計貿易總額較上年同期減少了6.2%。由超過百名日本經濟界人士組成的日中經濟協會代表團於11月訪華,雖未能實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會談,但代表團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就加強經濟關係達成了一致。
6、赴日中國大陸遊客和赴華日本遊客數均下滑
據日本國家旅遊局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赴日遊客數從9月起較上年同期增加並連續3個月刷新當月歷史紀錄,但1月至11月中國大陸遊客約為121.8萬人,同比下滑11.3%。台灣和香港遊客分別同比增加52.2%和54.2%。另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2013年上半年赴華日本遊客同比減少25.5%,約為139.9萬人。
7、中國留學生勇救日本落水兒童廣受好評
中國留學生嚴俊9月發現一名日本男童落入受颱風影響水位上升的大阪市淀川,跳入河中將其救起。大阪市長橋下徹以及大阪府大淀警署方面均向嚴俊送上感謝狀。嚴俊還獲得了日本政府授予捨己救人者的“紅綬褒章”,安倍也親自向他頒發了感謝狀。中國駐日使館對嚴俊見義勇為之舉進行了表彰。
8、北京與東京環保部門負責人共商PM2.5防治問題
鑒於中國的PM2.5空氣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北京與東京的環保部門負責人10月在東京舉行專題討論會,就防治PM2.5空氣污染的技術合作等展開了對話。日中韓環境部長會議5月在北九州市召開時也討論了越境污染防治問題,同意就PM2.5建立對話機制。
9、日中民眾對對方國家好感度降至新低
日本“言論NPO”和《中國日報》共同實施的輿論調查結果8月公布,日中民眾對對方國家的好感度降至2005年調查開始以來的新低,90.1%的日本人和92.8%的中國人對對方國家印象不好。此外,據日本內閤府11月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80.7%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
10、日中有識之士呼籲避免衝突與改善關係
由日中兩國政商界及媒體人士出席的第九屆“北京-東京論壇”10月在北京舉行,雙方發表《北京共識》就兩國對立呼籲不要訴諸軍事手段解決問題。日本的百餘名中國問題學者也在10月成立“思考新型日中關係學者會”,發表了呼籲兩國政府與國民超越“排他性民族主義”的聲明。

新聞解讀

破解僵局看不到頭緒
在共同社評選出的中日關係十大新聞中前四條凸顯了雙邊關係的緊張程度,其中包括:日中首腦換屆後僅短暫接觸,未實現正式會談;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日中接連海上演習;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中方提出強烈抗議和日本安保政策轉變引起中方關切。
去年12月,“保守鷹派政治家”安倍晉三第二次登上了日本首相的位子。中國在經過“十八大”和今年的兩會順利完成了換屆工作。但是,從中日關係角度看,自換屆以來,兩國間的高層往來實際上一直處於中斷狀態。否認“擱置爭議”、不顧中方有關釣魚島問題的基本立場、在修復中日關係問題上毫無誠意的安倍晉三一方面擺出“高尚”姿態,宣稱中日間“對話的大門始終敞開”,另一方面卻在大力推進日本安保政策轉型,加速了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設定,還不顧各方的反對,憑藉掌控國會的優勢強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儘管安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在俄羅斯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時進行了短暫的“站立交談”,但中日首腦間的正式會談至今沒有實現。
從今年初日本宣稱中國軍艦用火控雷達掃描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到中方11月23日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安倍藉此大肆宣稱日本受到安全威脅。12月17日,日本政府通過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新《防衛計畫大綱》以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畫》這3份有關國家安全政策的重要檔案,鼓吹“中國威脅”,渲染地區緊張氣氛。12月26日,安倍突然參拜了靖國神社,受到了包括中韓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強烈譴責。
安倍這一年來的所作所為,最終讓中日政治關係進入“嚴冬期”,而如何破解僵局目前看不到頭緒。
衰退與積極因素並存
中日貿易額下滑和赴日中國大陸遊客和赴華日本遊客人數下滑、中國留學生勇救日本落水兒童廣受好評、北京與東京環保部門負責人共商PM2.5防治問題、日中民眾對對方國家好感度降至新低和日中有識之士呼籲避免衝突與改善關係等內容也列入了十大新聞之中。這些新聞不僅反映出了中日政治因素對經貿、民間關係產生的巨大影響,也顯示了今後改善和發展的合作重點。
2013年,日中貿易額雖在後半年出現恢復勢頭,但今年1至11月的雙邊貿易累計總額較上年同期減少了6.2%。而據日本國家旅遊局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赴日遊客數從9月起較上年同期增加並連續3個月刷新當月歷史紀錄,但1月至11月中國大陸遊客約為121.8萬人,同比下滑11.3%。
在大量的負面訊息包圍之中,中國留學生嚴俊勇救日本落水兒童的事件為寒冷的雙邊關係送上了一絲暖意,嚴俊還獲得了日本政府和大阪地方政府的獎勵。此外,鑒於中國的霧霾污染問題日趨嚴重,5月的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同意就PM2.5問題建立對話機制。北京與東京的環保部門負責人10月在東京舉行專題討論會,就防治PM2.5空氣污染的技術合作等展開了對話。
儘管安倍一再推行保守政策,但改善雙邊關係,發展友好合作仍是中日兩國有識之士共同的心聲。由日中兩國政商界及媒體人士出席的第九屆“北京-東京論壇”10月在北京舉行,雙方發表《北京共識》就呼籲兩國不要訴諸軍事手段解決問題。日本的百餘名中國問題學者也在10月成立“思考新型日中關係學者會”,發表了呼籲兩國政府與國民超越“排他性民族主義”的聲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