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名
個人履歷
施設,男,1961年9月出生,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註冊諮詢工程師,199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簡稱北鋼院)工作。先後任煉鐵室設計員、副主任、主任,總院副院長、院長、黨委書記。2004年開始,先後任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現為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冶京誠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黨委書記;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法定代表人、院長、黨委書記。個人業績
1,北鋼院新生
北鋼院創建於1951年,在長達50餘年的發展過程中,積澱了許多沉重的包袱,資金嚴重短缺,企業缺乏凝聚力,骨幹大量流失,面臨著破產的邊緣。2001年4月,施設同志擔任院長以來,經過艱苦的努力,北鋼院成功走出低谷。2003年營業額12億多元,比2000年的1.9億元增長5倍多,淨利潤達到4480萬元,比2000年的260萬元增長16倍多,成為中冶集團第一創利大戶。在全國勘察設計單位營業額前百名排序中,從2000年的第11位提升到2003年的第3位。連年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和首都文明單位標兵。2,分立式改制
2003年11月,北鋼院實行整體分立式改制,將經營性資產重組成立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原北鋼院承擔社會職能。為國有大型科技企業改製做出了重大貢獻,開創了徹底分離國有企業的社會職能和經營職能的先河,實現了國家、企業、新老員工共贏。3,京誠新發展
結合工程項目,通過自主創新、引進技術消化和二次創新,培育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項目,完成了一批項目研發。2004年至2008年共立項318個科技開發項目,完成219個研發項目,對40項研發成果進行了科學技術成果鑑定,其中國際領先水平7項,國際先進水平26項,國內領先水平7項。三年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迸步獎33項,獲得優秀設計獎61項,獲得國家專利97項。科研成果
主持了太鋼1549mm熱連軋帶鋼、不鏽鋼板坯連鑄工程項目設計、施工服務及試車投產工作。作為項目主管,組織完成的漣源鋼鐵公司棒線材工程設計,2003年9月獲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2004年12月獲國家級優秀工程設計銀質獎。“新型150-300日屯轉爐主體設備成套技術開發”項目獲2006年冶金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4年2月,作為主創人完成的《工程技術企業的管理再造》被評為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榮譽稱號
2006年10月,他被評為“中國勘察設計優秀企業家”2007年被授予“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風雲人物”稱號
其個人和企業的事跡曾被《科技日報》、《冶金日報》、《經濟參考報》、《中國勘察設計》、《中冶人》、《中國百名企業家奮鬥史》等多個媒體報導,在行業內乃至全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詞語
拼音
shī shè解釋
陳設;設定引證解釋
1. 實施;實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論》:“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 吳起 《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者。” 唐 韓愈 《上兵部李侍郎書》:“今者入守內職,為朝廷大臣。當天子新即位,汲汲於理化之日,出言舉事,宜必施設。”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夫二帝三王相去蓋千有餘載,一治一亂,其盛衰之時具矣。其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亦各不同;其施設之方亦皆殊,而其為天下國家之意,本末先後,未嘗不同也。” 清 戴名世 《承德郎工部屯田劉公墓志銘》:“自是益大肆其力於學……經世有用之學無所不貫穿,惜不得盡見之施設,而所施設一二未足以盡公之志也。”2. 安排;措置;措施。《漢書·尹翁歸傳》:“會 田延年 為 河東 太守,行縣至 平陽 ,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延年 親臨見,令有文者東,有武者西。閱數十人,次到 翁歸 ,獨伏不肯起,對曰:‘ 翁歸 文武兼備,唯所施設。’” 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下》:“朕以比來郡守因循,故令至京師,親問其施設優劣,將行黜陟。” 明 李東陽 《明故羅公墓志銘》:“方將大有施設,時已沾疾。”
3. 陳設;布置。《南史·恩幸傳·阮佃夫》:“中書舍人 劉休 嘗詣之,遇 佃夫 出行,中路相逢,要 休 同反。就席便命施設,一時珍羞,莫不畢備。” 唐 康駢 《劇談錄·李相國宅》:“既而延入小齋,不甚高敞,四壁施設,皆古書名畫。”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僧乃自開一房,其間施設幡像,有板壁遮以幕。”
4. 猶施展。 宋 蘇舜欽 《答杜公書》:“蓋或得其位而無其才,有其才而無其時者多矣。丈人才位如此,而又當有為之時,是天付之全,而使施設才業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