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雲濤

於雲濤

於雲濤,男,1950 年生,天津市人。1966年支邊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曾任新疆石河子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美術家協會主席,新疆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新疆畫院院外畫家、新疆石河子市政協委員,新疆石河子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信息

藝術簡歷

於雲濤 於雲濤

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繪畫。1987年至1988年曾在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進修,從事美術創作20餘年。

個人在《美術》、《美術觀察》、《美術大觀》、《東方美術》、《新觀察》、《少年科學畫報》、《人民日報》、《工人日報》、《體育報》、《文匯報》、《光明日報》、《天津日報》、《天津晚報》、《中國書畫報》、《香港書畫報》、《中日文化交流》、《新疆畫報》、《新疆日報》等報刊

發表美術作品千餘幅,多幅作品被歐、美、澳洲、日本、巴基斯坦、台灣、香港等地機構、人士收藏,多次在國內舉行個人畫展,個人傳略和作品入編多部名人大詞典及大型畫冊。

藝術成就

著有《雲濤速寫集》、《於雲濤西域風情中國畫水墨人物畫集》、《當代國畫家——於雲濤畫集》。《那棵大榕樹下》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幕士塔格的傳說》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展,《銀灰色的草原》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獲優秀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帕米爾的陽光》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展,《晨》入選全國群星美術作品展並獲優秀作品獎,《林間嬉戲》入選首屆全國農墾美展,《閃光的年華》入選全國紡織畫展,《夢想天堂》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創作風格

美麗的新疆,因獨特的地緣和資源優勢,被稱為“藝術的金礦,畫家的搖籃”。於雲濤就是新疆成長起來的的最優秀的畫家之一。於雲濤出生於天津,60年代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後,從事過教師、美編、群藝館館長,直至現在的兵團美協會主席、石河子文聯主席。可以說,他的青春歲月是在新疆度過的,他在美術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在新疆實現的。遙遠的海河之濱天津賦予了他生命,新疆的地域、民族、人文風情給予了他創作的靈感和激情,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兵團的畫家”、“我是新疆的畫家”。我們從於雲濤的 “西域風情中國水墨系列人物畫”中,能領略到藝術家在表現客體心靈時的精神契合,也能領略到作品中洋溢的新疆各族人民樂觀、機智、豁達、堅強的性格特性。與許多表現新疆人物的畫家不同,他的人物風情畫,不論是姿態動作,還是神態表情,多了些含蓄和內斂。這種含蓄和內斂,使畫作超越了新疆少數民族風情畫膚淺的地域特徵和獵奇、獵趣的人文背景,而深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由此獲得了一種“大中國”的審美氣象。既是新疆的,又不完全是新疆的;既是“中國” 的,又不完全是“中國”的。這種處理方法既避免了藝術直露表現的不足,又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蘊育其中,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實屬不易,備受中國美術界關注,被譽為“西域風情中國水墨人物畫家代表”之一。

從創作形式來說,於雲濤的新疆人物風情畫,體現為“嚴謹厚重的主題創作和隨意揮灑的寫意小品”兩種風格。如果說他的人物畫主題創作呈現給觀者的是歷史豐碑的莊嚴感和永恆性,那么,他的寫意小品就恰如一杯杯上好的葡萄美酒,芳香醇厚,意味悠長。兩種完全不同的筆墨表現,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式美感,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存環境和精神狀態在於雲濤的筆下鮮明生動的被塑造了出來。

於雲濤在人物畫創作中,吸收了徐悲鴻、蔣兆和等一代大師在用筆、用墨方面的技法、經驗,又借鑑了中國工筆人物畫反覆渲染的技巧,創造出了自己的水墨人物體系,又不同於傳統的工筆人物體系的獨特畫風。以主題創作《草原盛宴》為例,從整幅作品的藝術風格來看,他在學習借鑑徐悲鴻、蔣兆和注重明暗、強調光影的基礎上,成功地融入了自己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實驗。在這幅作品中,他徹底取消了線條,取消了線條這種代表著中國藝術最典型特徵的形式因素。他說:“中國文化在本質上是寫意的,而線條是對物象抽象的概括,是寫意的最佳體現。寫實與寫意是相對的,要實現真正的寫實,只有消解線條這種最抽象的中國圖式。” 中國書畫的最高成就體現在對氣韻和意境的追求上。意境和氣韻作為中國畫的靈魂,在寫意中的表現要優於寫實。於雲濤的人物畫創作除了嚴謹、嚴肅的寫實風格之外,其寫意小品人物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清清泉》,作者善於捕捉新疆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運用簡煉的筆墨將人物瞬間的神態、心理、表情含蓄的表達出來。他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也獨具一格,筆下的新疆少數民族少女形象,既有中國傳統仕女孱弱

嬌羞的柔美,又有新疆少數民族高鼻樑、深眼窩的人種特徵。從人物動作、表情、神態,到人物活動的環境及服飾裝扮,再到人物氣質、精神內涵,都深深地打上了新疆的烙印。著名的美術評論家劉曦林說黃胄有一種濃厚的“新疆情結”,新疆是他的創作源泉,是他心中的永恆的夢,沒有新疆就沒有黃胄。於雲濤藝術成就的取得,源於他生活在新疆這個藝術創作資源豐富的沃土上,他熱愛新疆,熱愛兵團,對新疆少數民族懷有極其深厚的感情。他每年幾次到南疆寫生,幾十年的速寫練習不僅鍛鍊了他敏銳地觀察、迅疾地捕捉新疆少數民族特徵的能力,也讓他的速寫演變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形式。他說“我到南疆寫生,最大的收穫不是寫生技法有了多大的提高,更不是蒐集到了多少有用的創作素材,而是在這裡,它讓我感受到了來自心靈的強烈的震撼”,“我敬佩他們在險惡環境下頑強的生存狀態,我虔誠地為他們畫著肖像:可與健美運動員媲美的青年男子,羞澀清純、綿綿情愫的少女,風霜世故遮掩不住善良本性的老年婦女,長著變化多端的鬍鬚及被紫外線照射得古銅色面龐的老大爺,以及天真純樸的兒童都強烈的感染著我”。

歷程

16歲是人生中如歌如夢的年代。在60年代,16歲的天津中學生於雲濤,為回響國家的號召,在鑼鼓聲中毅然背起背包,離開父母姐弟,與同學們一起奔向祖國西北邊陲,參加了新疆建設兵團。

當年的北疆小鎮石河子不是現在的綠色文化名城。眾多來自上海、天津及全國的知識青年集合在一起,頂烈日、抗風雪,硬是在石河子小鎮開發出條條大道,建起幢幢樓房。於雲濤就是在這裡生活了 30多年的一名天津硬漢子。他在戰大漠、建邊疆的生活中成長起來。艱苦的環境,鍛鍊了他不屈不撓的意志。回首當年,他說:“我沒有給我們天津人丟臉!”

於雲濤幼年時即酷愛書畫藝術。那時候,他是愛動、頑皮的孩子,因此他經常受到父親的訓斥。但當他看到畫時,家裡人發現他安靜下來了,經常左臨右摹,西塗東抹,甚至課間休息時,在黑板上默畫老師肖像,在同學一片歡呼聲中,把老師畫得惟妙惟肖。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慌忙回到座位上,只有雲濤急忙在黑板前草草擦掉畫像。老師看到畫像時,常輕輕地說:“畫得很像,快擦掉吧!”雲濤就有這樣的才能。16歲時他的背包里比別人多的是畫筆和顏料。

30多年來,不論環境多么惡劣,生活多么艱苦,他都沒有放下畫筆,鍛鍊了藝術技巧,同時也記錄了兵團戰士的生活。他的畫筆鼓舞著戰友,給艱苦生活中的戰友帶來歡樂和藝術享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組織上保送他去東北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在瀋陽這樣的大城市裡,他一不看電視、電影,二不上街閒逛,天天坐在畫室看書、畫畫。學成後,他又返回石河子。

80年代末,原天津市市長聶璧初一行去新疆石河子市慰問天津籍的兵團戰士。於雲濤在大會上發言,會後他對市領導講,他最大的願望是回天津辦個人畫展,向天津市人民匯報。市領導完全支持他的想法。1991年,於雲濤畫展在市文聯展出。畫展是成功的,大家一致肯定了他獻身邊疆的奉獻精神和畫作所體現出的藝術水平和成就。

於雲濤把自己奉獻給了邊疆及邊疆各族人民。現在於雲濤已經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兵團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國畫家。他是一名兵團文藝戰士,天津人為他驕傲。

作品賞析

於雲濤作品 於雲濤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