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子三烈士墓

於子三烈士墓

1947年5月,被推選為浙大學生自治會主席。 1947年10月25日晚,於子三與來杭的校友投宿在延齡路(今延安路)大同旅社。 30日下午,浙大1200多名學生舉行遊行抗議當局暴行。

在鳳凰山北麓的萬松嶺南坡,一座陵墓靜靜地掩映在蒼松翠柏叢中。墓的正前方立著一座碑,碑上刻著“於子三烈士之墓”;墓的後面是一堵牆,“學生魂”三個大字鐫刻在牆的正上方。墓四周松柏環翠,顯得莊重肅穆,這裡正是浙大學子於子三烈士的安息之地。
於子三,1925年出生在山東牟平(今煙臺)的一個教師家庭。1944年,抱著“農業救國”的理想考上遷到貴州的浙江大學農藝系。受浙大“求是”學風薰陶和革命思想啟迪,毅然投身學生愛國民主運動。1946年秋,隨校遷回杭州,不久即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47年5月,被推選為浙大學生自治會主席。“五·二○慘案”發生後,集中在南京的京滬蘇杭學生代表組成了全國學聯籌備委員會,於子三是倡議者之一,也是浙大與全國學聯的聯繫人。在中共杭州地下組織領導下,於子三帶領浙大同學積極參加“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運動,在鬥爭中成長為一名堅強的學生運動領袖。1947年8月,他還參與籌劃中國學聯杭州秘密會議外圍組織“新民主青年社”,任浙大華家池分社負責人。於子三的革命行為引起了敵特的注意和憎恨,他被列入黑名單而受到監視。
1947年10月25日晚,於子三與來杭的校友投宿在延齡路(今延安路)大同旅社。一路跟蹤的國民黨特務於26日凌晨以查夜為名秘密逮捕了4人。當局對於子三軟硬兼施、刑訊逼供,但他寧死不屈,至死沒有吐露半點秘密。10月29日下午,於子三在獄中英勇犧牲,年僅23歲。
於子三被害後,浙大師生悲憤不已。30日下午,浙大1200多名學生舉行遊行抗議當局暴行。國民黨當局對此採取戒嚴手段,並封鎖慘案真相和浙大反迫害鬥爭的訊息。
為了打破當局的新聞封鎖,浙大學生髮表了告同胞書,並譯成英文向全世界發出控訴。31日,浙大70多位教授集會抗議當局暴行,並決定罷教1天。6月3日,浙大師生員工舉行罷教、罷課、罷研、罷工。4日,校長竺可楨赴南京,為爭取釋放被捕學生和於案昭雪奔走呼號。
於子三被捕、慘死的訊息,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全國一些大中學校。在中共地下組織的推動下,掀起了國民黨政權覆滅前的又一次全國規模的學生愛國主義運動——於子三運動,譜寫了中國現代革命史的光輝一頁。
到1947年底,反迫害鬥爭取得基本勝利,迫使當局接受了竺可楨所提的出殯方案。翌年3月14日,浙大各院系學生代表300餘人組成出殯車隊,在“學生魂”的巨幅挽幛和“於子三烈士千古”花圈的前引下,將於子三靈柩安葬在萬松嶺南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