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秋人烈士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墓丘直徑3.5米,塊石砌築。墓地有磚砌圍牆和門樓。位於浙江省諸暨市牌頭鎮水霞張村前山頭。墓前立“張秋人烈士之墓”碑,墓四周為方形平壇,邊長10米,周設望柱及圍欄。平壇前兩側有牌頭中學和原牌頭公社革委會所立墓碑各一塊,記述了烈士生平簡要事跡。圍牆內外四周遍植杜鵑、黃楊、香樟、翠柏等。墓主簡介
張秋人(1898~1928),學名慕翰,別名秋蓴,諸暨牌頭鎮人。1915年至1917年,張秋人先後在紹興、寧波求學畢業。1920年,在上海結識俞秀松、施存統、沈雁冰、邵力子、陳獨秀等人,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了早期建黨建團活動。1921年,在上海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初,加入中共組織。在黨創辦的“平民女校”任英語教員。1922年夏,經陳獨秀推薦,赴長沙會見毛澤東,被聘請為湖南省立第三師範(衡陽)英語教員。1923年,張秋人回上海從事青運工作。8月,在社會主義青年團全國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與惲代英等4人被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1924年1月,被選為中共上海地方兼區執委會候補委員。6月,任社會主義青年團江浙皖區兼上海地方執委會秘書(即書記)。9月,增補為團中央委員,赴寧波、蕪湖等地開展建黨建團工作。1926年3月,被黨組織派往廣州,繼毛澤東、沈雁冰之後,接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機關報《政治周報》編輯。不久,又先後在毛澤東主辦的第六期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國民黨廣東省青年部創辦的青年訓育員養成所任教。隨後,到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曾與惲代英、蕭楚女一起被稱為“廣州三傑”。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到武漢黃埔分校工作,與向警予等人一起從事黨的宣傳工作。
1927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遭到嚴重破壞。7月,汪精衛叛變革命,張秋人回到上海。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中央派他接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9月27日到達杭州,當晚召開會議,改組省委,討論整頓黨組織和在農村舉行秋收暴動等問題。29日,在杭州西湖邊因偶遇黃埔軍校反動學生被識而不幸被捕。次年2月8日,在浙江陸軍監獄英勇就義。
張秋人犧牲當年,其遺體由其大哥張金表運回故鄉,原墓葬於田坎邊,解放後遷葬於現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