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啟勛

於啟勛

於啟勛(1930-?),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切削技術領域知名專家。曾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中國學術會議的大會主席、副主席,發表學術論文幾百篇,出版著作教材十餘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十餘次,曾任北京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中國高校功削與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會副理事長、華北分會理事長,中國高等學校機械製造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於啟勛,男,1930年出生於江蘇省鎮江縣

於啟勛在教室里 於啟勛在教室里

。1937年就讀於揚州中學,1948年以優異成績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第二年重新投考進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1952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在北京理工大學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長期兼任北京市政府技術顧問、北京機械工程學會理事等職。

現任中國刀協切削先進技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兵工學報》編委。多年從事機械製造、機械加工、切削原理與刀具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曾多次獲國家與部委的科技進步獎及其他獎項。

數十年來,參研“群鑽”的理論與套用,成果纍纍。

人物經歷

1949年北京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啟勛沐浴著黨的光輝。他從小養成了為人誠懇的品德,解放後又受到黨的教育,熱愛祖國,熱愛 共產黨,懂得了為社會主義奮發學習的道理,一心想學有所成以報效社會主義祖國,把自己的滿腔熱血和生命都和祖國的偉大事業聯繫在一起。於啟勛1952年入團並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到北京工業學院機械系任教。在系裡擔任團支部書記、教研室

於啟勛的老照片 於啟勛的老照片

秘書,1956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8年,年僅28歲的於啟勛就被提升為教研室副主任,政治思想工作和教學科研雙肩挑。他勤奮地工作著。幾十年來,貢獻出一個又一個重大科研成果,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大學畢業生和二十多位研究生。 1956年正值社會主義建設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翻身當了國家主人的中國工人滿懷階級豪情地回響黨中央毛主席 “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掀起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的高潮。在工礦企業里,廣大工人民眾學文化、學技術、學科學,技術革新、勞動競賽蓬勃發展。北京永定機械廠工會、團委專程聘請北京工業學院的教師,給渴望知識的青年工人講技術課。正在北京工業學院金屬切削專業任教的於啟勛,被組織上委派到北京永定機械廠講課。

北京工業學院的於啟勛教師來到了北京永定機械廠為工人們講授技術課。他講的題目是:“金屬切削原理基本知識”和“先進刀具”,受到了工人師傅的熱烈歡迎。講課的小教室密密麻麻坐滿了人。工人們就像久旱逢甘霖,如饑似渴地吮吸著新的知識。倪志福也高興得不得了。他想:“我光會幹,沒有文化知識,講不出個道理來,要有這樣的老師給我指導一下多好呀!”當時的永定機械廠團委書記翟泰豐也敏銳地看到了這點。翟泰豐找到於啟勛:“於老師,倪志福搞出了個新鑽頭,效果很好,你能不能幫助他總結總結。”就這么簡單幾句話,把一個青年工人倪志福和一個青年知識分子於啟勛兩顆火熱的心連在了一起。

“倪志福見了我很高興,對我很尊重,於老師長於老師短的,有什麼話都願意和我談。”於啟勛教授滔滔不絕地談起了他和倪志福初次見面的情形。“後來有人問我,你和他一塊乾圖什麼?我說,我什麼也不圖,就想和工人在一起,把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祖國的建設事業。”

倪志福鑽頭是生產實踐的產物,為了證明倪志福鑽頭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獨創性、新穎性。於啟勛和倪志福進行了刀具切削力、刀具壽命、刀具磨損、鑽孔加工精度、鑽孔表面質量、分屑排屑試驗、金相分析和鑽頭幾何角度分析八個方面的試驗,取得大量數據,然後進行理論概括。

當時倪志福是第一線生產工人,頂崗作業,生產任務重,試驗只好在業餘時間進行。於啟勛順著北京工業學院—廣安門—長辛店—朱家墳—永定機械廠這條路線,換4次車,行程50公里,單程花二三個小時的時間來回跑。試驗階段正遇上我國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於啟勛每月只有28.5斤定量,吃不飽飯,廠里也沒有客飯供應,實在餓得頂不住了就到街上買點吃的湊合一頓。有一次在宛平城遇到暴雨,永定河發大水,於啟勛照樣冒著暴雨直奔永定機械廠。“說來也奇怪,不知哪來的那股勁,一個月要往返幾次,也不知道累,餓著肚子也要去搞試驗。”於啟勛回憶道。

後來,北京學習瀋陽經驗,廣泛開展職工技術協作活動。倪志福、李昌安、杜育鵬、鄭恩洪、常恩山等人在勞動人民文化宮技術夜校的基礎上,組織了北京市職工第一支技術交流隊——北京市職工刀具技術推廣隊。經常深入各工礦企業進行刀具表演、技術推廣交流活動。倪志福鑽頭在表演中遇到的材料不僅是高錳鋼,還有不鏽鋼、銅件、鋁件、非金屬材料的加工任務。這些材質硬度、韌性都不同,一些新的問題出現了。倪志福鑽頭需進一步改進,才能適應不同材料的加工任務。倪志福虛心向全國同行學習,注意吸收兄弟廠同行在加工不鏽鋼、銅、鋁、非金屬材料上所用鑽頭的長處,對自己鑽頭的幾何角度,切削力、刀具磨損、耐用性和加工表面質量深入研究,創製出一批新的鑽型,形成了倪志福鑽頭新系列。倪志福鑽頭進入了第二個發展階段。在此基礎上由倪志福、於啟勛、周淑英、王育民共同

於啟勛在指導 於啟勛在指導

努力,由於啟勛執筆寫出了《倪志福鑽頭》一書,1963年在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將在生產實踐中誕生的倪志福鑽頭作了理論上的概括和提高,推向社會。當初,於啟勛幫助倪志福進行科學總結時,有過不少風言風語。“一個堂堂的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生,不在大學好好教課,選取像樣的研究課題撰寫論文,搞什麼小鑽頭,能搞出什麼名堂?”聽到這些議論,於啟勛不爭辯,不反駁,不生氣,耐心地對一些同志說:“我這個人就是想踏踏實實幹點事。從小事做起,不能眼高手低。”

1963年北京機械工程學會召開年會。同年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加工專業年會又在瀋陽召開。這兩個年會都邀請了倪志福和於啟勛出席。為了向年會匯報倪志福鑽頭在經濟建設中起的巨大作用和它的科學價值,兩人苦戰十餘天,寫出了專題論文。在年會上兩人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相結合攻克科技難題的典型代表,同時登台介紹經驗,受到了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在瀋陽機械加工年會上宣讀論文後,中國著名勞動模範瀋陽刀具大王金福長特意安排他倆去瀋陽各工廠企業傳經送寶進行刀具技術表演,受到瀋陽工人民眾的熱烈歡迎。

1964年8月有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眾多學者參加的北京(國際)科學討論會召開。中國選送的機械學科論文只有萬噸水壓機立柱電渣焊技術和倪志福鑽頭兩家。兩人又作了充分準備。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31歲的倪志福穿著樸實的服裝登上國際講壇,宣讀定名為《倪志福鑽頭》論文時,整個會場沸騰了,響起了經久熱烈的掌聲。於啟勛回憶當時的心情說:“我作為倪志福鑽頭論文作者之一,當時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們成功了。這就是小題目做出了大文章,小鑽頭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倪志福鑽頭不僅從永定機械廠走向了中國,而且從中國走向了世界。”中國機械工程學報和科學通報都刊登了倪志福鑽頭論文。在會議上倪志福鑽頭論文被譯成英、法和西班牙文本發表。在採訪過程中,於啟勛教授反覆對我說:“倪志福鑽頭的發明權是倪志福的,我只是他的助手,幫助他進行了科學實驗和總結論證。如果說倪志福是朵紅花的話,我不過是一片綠葉。”

人物作品

由陳璧光任主編、於啟勛任顧問,組織編寫了《群鑽》一書。1973年又由兵器工業部和科影合作,由於啟勛擔任顧問,拍攝了電影《群鑽》,在中國放映。

從1974年10月開始,歷時6年,一部115.7萬字共上中下三冊的《金屬切削理論與實踐》出版了。於啟勛教授參加了編寫工作,並任該書的主編之一。為了編好這部書,於啟勛教授和參加編輯工作的作者們,跑遍了中央及市屬各重點工礦企業、一工具機、二工具機、二七廠、內燃機廠、重型電機廠、人民機械廠……,召開多次工程技術人員、能工巧匠座談會,採用工程技術人員、一線生產工人和管理幹部三結合的辦法,做了大量試驗,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和數據,並提出了一些新觀點。該書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是高等院校機械製造專業的師生和從事金屬切削工作的工程技術幹部、一線生產工人的一本很好的教科書。於啟勛說:“通過編書開展了廣泛的社會調查和技術交流活動。我熟悉了北京市整個工業布局和企業的生產發展狀況,廣交了朋友,至今我們之間還不斷往來,這對於我以後的科研工作很有幫助。”於啟勛教授自豪地說:“如果說清華大學給我打下了理論基礎,那么對倪志福鑽頭的研究總結,給我打下了實踐基礎。這使我在科研實踐中能著眼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著眼於科技為經濟建設服務。我走上了這條路,終生不悔,其樂無窮。”

1989年,第四屆國際金屬切削、特種加工及機械加工自動化學術會議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於啟勛教授為中方主席。倪志福作為貴賓應邀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賀詞。在這個有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位外國學者和一百餘名中國學者參加的盛大學術會議上,倪志福再次與於啟勛、陳璧光、周淑英、王育民合作,撰寫和發表了《群鑽的研究與發展》和《群鑽的數學模型》兩篇有分量的論文。國內外許多知名學者認為“群鑽”以及對它的分析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於啟勛教授深有感觸地說:“在1964年首次登上國際講壇25年後的今天,在國際會議上再次宣讀論文,說明一個道理,就是鑽頭雖小,而學問卻很大。倪志福鑽頭的技術水平和學術水平現在已有很大提高,遠非25年前所能比擬了。”群鑽與其他事物一樣,它的發展和人們對它的認識是沒有止境的。雖然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但事情遠遠沒有做完。今後還會出現很多新問題,還將不斷發展。

學術報告

北京理工大學於啟勛教授在2005年6月29日下午到機械學

於啟勛在講座 於啟勛在講座

院作了題為《切削基本原理》的學術報告,報告中介紹了金屬切削理論的發展動態和金屬切削刀具技術的發展狀態。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工藝教研室、機械製造裝備教研室和高速切削工程中心的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報告會,並就科研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與於啟勛教授進行了學術研討。 於啟勛教授是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學院的博士生導師,也是中國著名的金屬切削原理和技術的專家。於啟勛教授與機械學院有廣泛的聯繫,是賈春德教授的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在科研方面與高速切削工程中心有緊密的合作。

成果榮譽

於啟勛,中國切削技術領域知名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曾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中國學術會議的大會主席、副主席,發表學術論文幾百篇,出版著作教材十餘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十餘次,曾任北京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中國高校功削與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會副理事長、華北分會理事長,中國高等學校機械製造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於啟勛 於啟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