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照壁

方照壁

方照壁是受風水意識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稱影壁或屏風牆。風水講究導氣,氣不能直衝廳堂或臥室,否則不吉。避免氣沖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門前面置一堵牆。為了保持“氣暢”,這堵牆不能封閉,故形成照壁這種建築形式。照壁具有擋風,遮蔽視線的作用,牆面若有裝飾則造成對景效果。是上海乃至全國地區最古老、最精緻、最完好的大型磚雕,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藝術和智慧的結晶。

方照壁外型

方塔園內,塔之北側,面北而立著一座巨大的磚雕照壁。該壁建於明洪武三年( 1370 年),原為松江府城隍廟門前的屏風牆,距今已有 630 多年的歷史 。

照壁寬 6.1 米,高 4.7 米,約 30 平方米,由近百塊細泥青磚雕鑿而成。照壁檐下斗拱之間刻有八個小篆體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中間枋子上,刻有人物故事。兩梢間中部的左面雕刻著東方保護神青龍,右面雕刻著西方保護神白虎。雕刻手法有浮雕、鏤雕、透雕和空雕。所刻神獸、動物、器物、花卉和圖案線條等,層次分明,刀法流暢圓熟。壁面正中,鐫刻有一頭鹿角、獅尾、牛蹄、龍麟的怪獸。它與傳說中的龍、鳳、龜一樣,是人們假想出來的,包含著美學、民俗學、建築學、歷史學等種種中國文化內涵。

犭貪的外型

怪獸名“犭貪”。犭貪四周雕有靈芝草、搖錢樹、飛禽走獸、元寶等。犭貪獨角直豎,眼如銅鈴,口大齒銳,四腳踩著元寶、珊瑚、如意、玉杯,正昂首張口,欲四足騰空,吞食前方海平面升起的旭日。照壁上

四角雕的吉祥畫

左上角一隻鳳凰的嘴裡銜著一卷書,意為:“奉獻天書”;左下角蓮花旁邊有一隻寶瓶,內插 3 支戟,瓶邊有一支笙,諧音暗示為“平生三級”;樹上坐著一隻猴子,枝上掛著一方金印,寓意為“封侯掛印”;還有含義為飛黃騰達的“魚跳龍門”及“八仙過海”等,形態生動,雕工精緻,立體感強。整幅浮雕從畫面構思、結構布局到制磚技術、雕刻藝術,都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瑰麗的藝術水平,可謂精美絕倫,不可多得,實為“一顆明珠”。此照壁作為中國明代初期傳統磚刻工藝的代表作,收於《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一書中。

歷史傳說

照壁還有一個生動的傳說。中國民間以此傳說教育後人為人不可貪,貪得無厭者,就會像“犭貪”一樣自取滅亡。因此,古代每個到松江就職的官員,到任後都去府城隍廟參拜照壁,表示自己做官期間要為民服務,不做貪官。此說雖無正史記載,但表達了松江人民希望松江的父母官能廉潔奉公、為百姓做好事的願望,同時也體現了道家“勸人為善”的思想。

犭貪的思想來源

“犭貪”之說,源於儒家思想,最早出現於山東曲阜孔廟中的一座照壁上。中央電視台曾專門報導了曲阜孔廟“犭貪”的故事,所說之詞與松江人民的傳說相同,寓意深刻。

方照壁藝術價值

當然,照壁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的內容上,更重要的是它的歷史價值及藝術處理,建築工藝和制磚技術上。這座具有 630 多年的珍貴遺物,是用方磚雕刻而成的,它的主題突出,布局嚴謹。尤其雕刻,除浮雕外,還運用了多層次雕刻,手法準確嫻熟, 630 多年來深受觀者的讚揚。特別是它的制磚技術最為先進、科學。磚瓦一類的陶製品,其質地疏鬆,如遇多雨的嚴寒,磚瓦會很容易粉碎。像北京故宮的地磚,常因上述原因而毀壞,而不得不經常對那些坑坑窪窪的“金磚”(皇帝用的地磚叫“金磚”)進行修補。但松江照壁的壁面方磚,歷經 630 多年,至今無一塊毀壞,可見它的制磚技術達到了何等的水平。另外,這塊照壁的藝術處理也可圈可點,整個畫面既宏偉壯觀,又精密過人。如“八仙”的鬍鬚、頭髮、眼睛等處,絲絲縷縷,至今清晰可見。據住在照壁周圍的居民說,過去照壁上還雕有昆蟲,抗日戰爭前,在畫面的左下角,還有兩隻蟈蟈,後來不見了。 1987 年 9 月,照壁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