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漢字從形成到現在,至少已有四千五百年了。三千多年前產生的 甲骨文,已經能夠完整地記錄語言,形成完整的文字型系。從甲骨文起,在以後的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漢字形體又經歷了金文(或稱鐘鼎文)、籀文(或稱大篆)、 小篆、隸書,直到楷書、行書、草書等演變過程,由繁到簡,符號性越來越強。漢字雖然古老,生命力卻很強,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我國有12億漢族人和近千萬回族人使用漢字, 新加坡等國的人民也使用漢字。
漢字具有獨特的表意性。一是象形,例如“山、田、井、火、羊”等,字的形體與字所指事物的形象相像;二是指事,如“末、本、刃”等,字義也與字形密切相關;三是會意,如“休、歪、炎、森”等,字義 和字的各個部分組成有關;四是形聲,如“洞、桐、銅、筒”等,字表示語音的聲旁相同或相近,字義與形旁相關。漢字不直接表示讀音,但能準確明了地表達意思。漢字又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可作為藝術品的文字。書寫漢字是一門獨特的藝術,也是學習中國畫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技能。
挑戰
但是這一結論面臨新的挑戰。河南南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兩位學者經過研究發現,漢字不是方塊字,而是“外圓內方”字,並發現這種“外圓內方”與數字上的面積 黃金分割驚人地吻合。日前,由他們根據方圓理論發明的方圓( 橢圓)格字貼,已獲得 國家知識產權局“ 外觀設計專利”。
獲得這項發明專利的南陽師專副研究員韓連武、助理研究員符君健認為,漢字書體的演化經過了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這幾個大的階段,兩位學者對每一階段書體的共同特徵進行了研究,發現漢字是分內外兩層的,內層筆畫稠密,而外層筆畫稀疏,形體外形輪廓是不規則多邊形(極少數是方形),控制不規則多邊形的最佳方法是“圓”(或橢圓),把每一個漢字的外層筆畫端點或折角連線起來,不難看出來這一特徵。如果把某一書體的很多字疊加在一起,其結果就是:篆書外層是豎橢圓,內層是豎長方形;隸書外層是橫橢圓,內層是橫長方形;楷書、行書外層是正方圓,內層是正方形。足見在漢字演化的各個階段中漢字本身並不是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