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歷史
新賓縣境內最早出現水稻是約渤海國時期,(1743年)乾隆第一次永陵祭祖後出現貢田,形成早期貢米制度每年朝貢。1875年,朝鮮族人在桓仁縣下甸子開始大範圍種植水稻,次年在新賓縣紅廟子、旺清門等開始大範圍種植水稻。當時水稻品種有紅毛子、紅光頭、早了租、大叩租。偽滿時期形成了規模化種植的雛形。
產地環境
新賓地理緯度北緯41°14′10″~41°58′50″,處於黃金水稻帶北緯40°~ 45°之間,具有非常適宜水稻生長的氣候條件的地理位置。
產地內以旺清門、響水河子、永陵老城、葦子峪、紅廟子等地種植的水稻最為優質,其中響水河子鄉崗山國家森林公園山麓附近種植的水稻最為上乘,是絕佳的水稻種植地。
生產情況
新賓縣有水田面積8700公頃,約13萬畝 ,近十年水稻畝產400~450 kg/667 m2,富硒水稻種植面積達30000畝,兌現富硒水稻訂單15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