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新課堂書系:課堂故事》介紹了一群銳意進取的教師是如何打造活力課堂的。他們敢於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反思課堂,著眼細節,找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
作者簡介
戎年中,中國基礎教育學會學術委員,丹陽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校長,江蘇省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曾先後獲得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全國基礎教育科學研究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長期從事課堂教學、教育管理研究,先後主持了《江蘇省丹陽市“333”教育質量工程——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與評價研究》《構建活力課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的課題研究。
周彬,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博士、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法律和學校管理。著有《讓學校遠離危險》、《學校法制:理論與案例》、《決簟與執行:制度視野下的學校發展》等作品。
序言
什麼是教育?蔡元培先生說,教育就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就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但我們面臨的現狀卻不容樂觀。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浮躁的社會心態,使得教育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弊端:學校缺乏活力和特色,千篇一律、沒有個性;教師出現職業倦怠,敬業精神、師德水平和專業素養有待提升;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身體素質下降,思想道德滑坡。現實呼喚教育返璞歸真,使命要求教育遵循規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審視教育、理解教育、實踐教育,集聚智慧、凸顯勇氣和增強毅力,努力辦出適合學生成長成才的和諧教育、生態教育和活力教育。
返璞歸真,就是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駕馭教育教學規律、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自己必須做的事情。返璞歸真,就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體學生的個性成長,立足課堂、依託科研、豐厚文化,以質量立教、以文化興教、以科研強教。返璞歸真,就是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引導學生思想碰撞、情感融洽、智慧共生,培育出具有創新意識、實踐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師生生命相遇的地方。從2009年開始,我市聚焦課堂、研究課堂,以“活力課堂”理念統領全市課堂教學改革,注重行政推動,注重課題引領,注重專家指導,注重課堂實驗,關注生命成長、關注動態生成、關注資源整合,關注全員參與、關注個性發展、關注思維創新,在實踐中反思,在探索中創新,初步構建了以“學科德育”、“科研備課”、“情趣上課”、“作業診斷”、“教學管理”為支撐體系的理論框架,湧現了實驗國小“自能課堂”、橫塘中學“四步八自”教學、六中“生本教學”、八中“全程合作教學”、雲陽學校“自然分材”教學等一大批個性鮮明的課堂教學風格。《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現代教育報》、《江蘇教育報》、《人民教育》等媒體先後進行了宣傳報導,丹陽教育的活力進一步彰顯,丹陽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怎樣的課堂可以算得上“活力”課堂?葉瀾教授站在生命高度詮釋了課堂的真諦,提出要“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活力”,我認為,就是生命蓬勃的朝氣、旺盛的力量;而課堂的“活力”,則主要是師生在知識的探求、能力的發展、健康人格的形成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思維和美好情感,即身心健康而主動發展的力量。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所有的好課都應該首先具備這種活力。
課堂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重建課堂就要從課堂細節做起。在推進活力課堂的過程中,我們的教師敢於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反思課堂,著眼細節,找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說,進而積極嘗試,大膽改革,否定之否定,成功之疊加,在課堂生機的頻頻勃發中找到了返璞歸真的路徑,在許多有關教學細節的精彩故事中積累了許多激活課堂的寶貴經驗。本書收集的教學故事涉及生命成長、個性發展、全員參與、動態生成、資源整合、思維創新等各個方面的課堂細節,這些也正是趨向本賓課堂的六條路徑。一事一議、一個觀點、一個策略和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演繹了課堂的精彩,形成了一條條通向本賓課堂的錦囊妙計。這些故事切入口雖小,但意義深遠,不僅證明了眾所周知的道理,而且讓廣大教育工作者知道怎樣去操作和實踐。這些故事打通了理論與實踐的壁壘,猶如閃爍的星星,給正在摸索的人們以靈感的頓悟和方向的昭示。
讓課堂“返璞歸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切有違於教育教學規律、有違於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行為.都要進行徹底的改變,從而讓課堂回歸本真·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把健康和快樂還給學生,把興趣和愛好還給學生。
首先,要實現從知識至上到生命關懷的回歸。課堂就其本質意義來說是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課堂教學就是要理解生命的豐富內涵,以全面性目標來提升完整生命的意義,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這樣的課堂才是活力煥發的課堂,才是知識、能力、情感全面發展的課堂,才是樂學樂教的課堂,也是回歸本真的課堂;而功利主義、知識至上的課堂是缺失生命活力的課堂,是造就平庸而無創造力的“書呆子”課堂,是厭學厭教的課堂,也是扭曲教育本意的課堂。
其次,要實現從統一發展到個性發展的回歸。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各不相同。為每個孩子的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最有效的教育。只有充分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才能使人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改變一刀切、齊步走的教育狀況,才能使每個人的潛質、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展,成為建設事業的各類人才。
再次,要實現從教師為主到民主平等的回歸。實現教學民主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教學返璞歸真的必由之路。只有在民主平等的課堂上,才能實現師生問知識同步、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師生的創造力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學民主落實到行動上就是要教學思想人本化。建立平等和諧、相互尊重的師生關係;教學形式多樣化,形成多邊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情感化,在落實知識目標與德育感悟、德育薰陶相統一中實現生命素養的全面提高。
第四,從照搬書本到面向生活的回歸。教育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生活即教育。要加強教學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及學生生活之問的聯繫,處理教材脫離區域學生生活經驗、難以滿足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需要的傾向。教材是一個符號系統的壓縮檔,只有對其進行解壓,進行二次開發,溝通教材與學生生活、心理的聯繫,才能為他們所接受,從而增強其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那種簡單而機械地處理教材、隨意選用教學資源的做法都將使學生感到陌生而索然無味。
最後,要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回歸。學起于思,沒有高質量的“思”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也就沒有課堂的高效益可言。這就需要改變缺失思維廣度、深度與效度的“一言堂”“虛假互動”的被動式學習狀態,通過對話、交流、合作、探究,在多向互動的課堂氛圍中、在智慧的碰撞中生成知識、能力、情感。正如陶行知所言,要解放孩子的大腦,使他去想;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去做;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去看;解放孩子的嘴,讓他言論自由;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做喜歡做的事;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自由發展。因而,對於還課堂以本真、還課堂以活力的探索,還有許多理論和實踐的問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