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汪中集

新編汪中集

汪中是清代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 《新編汪中集》全集由正文和附錄組成。正文收錄汪中著述及專題讀書筆記。附錄收錄汪中傳記資料。 本書所收專著,以經、史、子、集為順序編次。策略搜聞為科舉考試的參考資料,文宗閣雜記寶為讀書筆記,故繁於專著之末。每種論著之名家序跋及校訂文字依舊保留。

作品介紹

新編汪中集點擊查看大圖
新編汪中集,即《新編汪中集》。
內容簡介:
全收由正文和附錄組成。正文收錄汪中著述及專題讀書筆記。附錄收錄汪中傳記資料。
本書所收專著,以經、史、子、集為順序編次。策略搜聞為科舉考試的參考資料,文宗閣雜記寶為讀書筆記,故繁於專著之末。每種論著之名家序跋及校訂文字依舊保留。
文宗閣雜記各倏無標題者,據汪中所引之書補題;汪中所引書之有關段落本無標題者,據內容擬定標題,並作校記。
文集部分按文章類型重新編排,分為八輯。其分類次第略仿蕭統文選。
同一論著而有不同文本者並加收錄,以完備者為正文,以經刪節者為附錄。
書中引文,凡字句不同而與原書語意無大出入者,概不出校。唯篇名、人名、地名及年月有誤差者出校。
書中凡異體字、避諱字皆改用正定,並不出校記。
稿本、抄本中原缺或模糊不可辨識的文字,用虛缺號口標明。
汪中(一七四四)十二月二十日出生於揚州清代學者。原名秉中,字容甫,號頌父。揚州人。7歲喪父,家貧不能入塾,由其母鄒氏授《國小》、《四書》。14歲時,為生計所迫,入書店當學徒,遍覽經史百家,故揚州民間有“無書不讀是汪中”的傳說。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射雁賦》應試,列揚州府第一名,補諸生。三十三年(1768),鄉試落第,遂不復應試,專心治學。四十二年(1777),侍郎謝墉督學江蘇,試經解、策、賦、詩,汪中均列第一,舉為拔貢生。四十八年(1783),在南京協助編纂《南巡盛典》。五十五年(1790),應聘至鎮江文宗閣檢校《四庫全書》,五十九年(1794),扶病前往杭州文瀾閣檢校《四庫全書》;是年冬,因積勞病發,卒於西湖葛嶺園僧舍。汪中擅詩文,早負盛名。乾隆三十五年(1770),儀征鹽船遭火災,作《哀鹽船文》,名儒杭世駿以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鄭虎文、朱筠等名儒稱汪為奇才。五十年,作《廣陵對》3000餘言,被譽為“天地間有數之奇文”。汪中治學廣泛,見識博大,善於融會貫通。對經史、諸子、文學、哲學、文字、音韻、訓詁、校勘、金石、地理、書法、篆刻等均有研究,成果頗豐,有《述學》內外篇、《春秋述義》、《春秋後傳》、《廣陵通典》、《荀卿子通傳》、《國小》等。

圖書目錄

經羲知新記
春秋列國官名異同考
國語校訛

昭國語解釋
周語上
周語中
周語下
魯語上
齊語
晉語一
晉語四
晉語八
晉語九
鄭語
楚語上
楚語下
吳語
越語上
附:國語校文
韋昭國語解敘
周語上
周語中
周語下
魯語上
齊語
晉語一
晉語四
晉語八
晉語九
鄭語
楚語上
楚語下
吳語
越語上
大載禮記正誤
韓元吉序
大戴禮記目錄
王言第三十九
哀公問五義我四十
哀公問於孔子第四十一
禮三本第四十二
禮察第四十六
夏小正四十七
保傅第四十八
曾子立事篇第四十九(曾子第一)
曾子本孝第五十(曾子第二)
曾子大孝第五十一(曾子第三)
曾子大孝第五十二(曾子第四)
曾子大事父母第五十三(曾子第五)
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曾子第六)
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曾子第七)
曾子制言下第五十六(曾子第八)
曾子疾病第五十七(曾子第九)
曾子疾病第五十八(曾子第十)
武王踐阼第五十九
衡將軍文子第六十
五帝德第六十二
帝繁第六十三
勸學第六十四
子張問入官第六十五
盛德第六十六
明堂第六十七
千乘第六十八
虞戴德第七十
誥志第七十一
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諸侯遷廟第七十二
諸侯*廟第七十三
小辨第七十四
用兵第七十四
用後第七十五
少閒第七十六
朝事第七十七
投壺第七十八
公冠第七十九
本命第八十
易本命第八十一
膚文弨考證
舊學蓄疑
……
廣陵通典
策略搜聞
文宗閣雜記
文宗閣雜記讀編
文宗閣雜記三編
文集
詩集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