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素園石譜

新素園石譜--由新知三聯書店於2008年5月發行,作者為展望,有三尖葫蘆頭、第一次試做有洞的石頭、北京西客站落選方案 、幸福之家等章節。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新素園石譜

封面

作 者:展望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08-5-1

ISBN: 9787108029164

開本: 16開

定價: 48.00元

作者簡介

展望:1962年生於北京。

198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現居北京。代表作品有觀念雕塑及裝置《中山裝系列》、《假山石系列》、《都市山水系列》等。2000-2004年期間,策劃實施了包括〔公海浮石〕、〔珠峰計畫〕、〔新補天計畫〕以及〔鑲長城〕等在內的一系列具有公共性的個人藝術計畫。

不鏽鋼假山石是他最具特色的創造,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舊金山最新建成的迪揚美術館均將其作為首次收藏的中國當代雕塑品。2008年倫敦大英博物館為慶祝〔中國年〕舉辦系列展示活動,以巨大的假山石放置於展場,為期一年,作為中國當今藝術的重要標誌。

1998年被日本《藝術手冊》選人世界最關注的藝術家100人,2003年作品《都市山水》入選威尼斯雙年展首次設立的中國國家館;2006年獲馬爹利年度非凡藝術人物獎。曾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個展。

目錄

小引

自序

凡例

卷之一

三尖葫蘆頭

第一次試做有洞的石頭

北京西客站落選方案

北京新圖——假山石改造方案

幸福之家

有玻璃罩的假山石

御花園

九個洞

消失與隱匿

最後的收藏

堅忍的後背

韓國人與假山石

牙醫的說法

小狗與石頭

石樹

歸隱之石

雙重對話

沂蒙山巨石與“物的天堂”

“北宋”遺石

懸浮之石

詩境

凝固的瞬間

高山流水

圖騰般的靈璧石

卷之二

來自天堂的禮物

山水鏡

鏡花園

魚戲浮石

比利時浮石

公海浮石

瑞典浮石

鑲長城

第一次“新補天計畫”

第二次“新補天計畫”

瑪尼石——未實現的珠峰計畫

珠峰計畫的實施

漂浮的仙山

為假山石開光

歸還計畫

都市山水之旅

都市山水與舊金山石

後記

書摘插圖

卷之一

三尖葫蘆頭

有一次幾個朋友來我家聚會,聊天當中,我把吃朱古力剝下的銀紙揉在一起,捏成石頭形狀,想像我將來可能製造出的金屬石頭。朋友們都以為這個想法是我當時來的靈感,事實上,在那之前我已經開始構想製造不鏽鋼石頭了。

我做的第一塊不鏽鋼假石頭創作於1995年。多年以後,很多人問起“你是怎么想到做石頭的”這個問題,我都很難回答。或者是忘了,或者是原因太多無法梳理,或者根本就是無來頭的,就像“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指揮”。直到有一次在接受中國文化網站採訪的時候,主持人菲菲因早先與我認識,意外地提起了一次聚會,才使我認真回想了一下如何製作的第一塊不鏽鋼假山石。

一個想法的誕生常常是出於自己也說不清楚的綜合原因,當你思考的問題積累到一定的程度,這個“果兒”就自然出現了。至於假山石構想的起因,在後文的西客站落選方案中將有敘述,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第一次做石頭的情況。

我最早曾用錫紙拼貼過一張草圖,只是那時還沒有真正去做。不鏽鋼鍛造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除了工具外,還要有人力、物力,經濟上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我的老朋友齊建新介紹了一個在南京投資的香港公司,讓我為他們在南京新建的娛樂場所創作一組掛在大堂牆壁上的雕塑,我立刻就把這個想法報給他們,想借用他們在金錢上的支持,完成這個作品實驗,於是就有了這第一次的實際操作。

如果以傳統的假山石標準來說,我第一次選擇的石頭毫無可取之處,它的形狀絲毫沒有什麼可讚美的特點,更不可能從任何“石譜”上找到它的出處。它是我委託打石頭的朋友從北京房山找的,最大的一塊80公分長,還有一些更小的石頭塊。

不過,出處倒也不是絕對沒有。這類石頭被採石場的工人們稱為“三尖葫蘆頭”。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完全不能當作建築材料、不可用的石頭。因為它外形像一個葫蘆,兩頭小,中間大,至少有三個尖角,無法切出方塊。即使切出方塊,也太小。如果進行人工消耗和刀具磨損的成本核算,根本划不來。因此,在採石場它是被棄用的石頭,不用花錢就可以拿走。所以,當我委託採石場幫我找這類石頭的時候,他們爽陝地回答我:那就是“三尖葫蘆頭”,不用花錢,隨便給你拿。就這樣我得到了這些免費的石頭。

對於石頭的選擇,自古以來,文人們都有自己的標準。但我一開始有這個想法,是以觀念藝術的邏輯來思考的——選擇對象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塊石頭。理所當然,一塊毫無用處的石頭也可以。話說回來,也正因為無用,它才可以通過置換和再造,更顯出新的價值,變腐朽為神奇。在一些廣告片中,經常會有通過影像技術展現一瞬間改變物體材料的鏡頭,這些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通過物質手段真實地再現這個虛擬的想像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不鏽鋼板通常都是用於裝修或大型雕塑,因為加工難度大,一般都是套用在很大體塊的地方,具有工業時代的美感特徵。與不鏽鋼的特性正好相反,自然石頭的形狀和表面凹凸則是最沒有規律可循的,因此,一開始我找的助手都說做不了這個東西。鑒於此,我只好親自動手作示範。敲制的時候,聲音大得出奇,可以說是震耳欲聾,我們通常會在耳朵里塞上一些棉花,以防留下後遺症。把鋼板墊在石頭上敲制,一般工人的習慣只是大概敲出凸凹,而我在自己進行操作後發現,只要藉助一點鏨子類的小工具,就可以把鋼板打入石頭的最凹處,這樣看起來才有石頭的效果,如果有很好的美術基礎,做出來效果會更好,因為對於岩石方圓虛實平滑與凹凸等肌理效果的處理,可以顯出每個人不同的水平。但更讓助手難以對付的是按照我的要求還要拋成鏡面,當不鏽鋼已經被打造得快成錫紙團的時候,拋光是非常困難的,但拋光對於這個作品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後來大概過了兩年時間,這個技術問題才真正解決。

在當代藝術這方面,90年代初期多受義大利貧困藝術的影響,流行的方式是用樸素的材料做作品,學院的教育則以仿舊為能事,鏡面光亮的東西被認為是有些“俗”氣的。儘管在我們傳統的美學中就有這種大俗大雅的思想,但如果不是美國傑夫·昆斯(Jeff Coons)的波普或艷俗藝術在9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我不知道當代的中國藝術圈何時會接受這種美學觀念。我以為,古代的文化物體在當時出籠的時候都是嶄新光亮的,是因為歲月的流逝導致的化學反應使得那些東西看起來陳舊,於是這種欣賞殘舊的美由此誕生,這是一種感傷的美學,是對時間的追憶而非觀念。雖然我以前也做過這類作品,但作為觀念雕塑的實驗,首先應該打破的就是這種懷舊的美學。拋光鏡面對於自然石頭本身是對立的極致,無論如何難做,作為觀念的表達確是必須要達到的目標。

另外一塊編號為1/4的石頭現存於南京濱湖休閒康樂中心。同時還配有六個小石塊,裝於牆壁,取名“樂”——“樂”在古代有很多意思,包括“遊樂”、“音樂”,也包括藝術。編號為2/4的石頭參加了由冷林組織策劃的國內第一次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現收藏於北京四合苑畫廊李景漢先生的家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