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砦遺址
地理位置

發掘過程

整座城址均掩埋在地表以下,城址平面基本為方形,南以洧水河為自然屏障,現存東、北、西三面城牆及貼近城牆下部的護城河。東牆南北殘長160米,深4米。北牆東西長924米,深5至6米。西牆南北長470米,深2.5米。北牆以外220米有一條人工與自然沖溝相結合而成的壕溝,為外壕,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6~14米,深3~4米。城址的西南部地勢較高設有內壕,現存西、北和東三面內壕。北內壕東西長約300米,東、西內壕的南部均遭破壞,長度不明。
另外,在城址中心區中央偏北處坐落一座東西長92.6米、南北寬14.5米的大型建築基址,已經清理出部分夯築牆體、柱洞、紅燒土和活動面等重要遺蹟,為新砦期晚段多次使用的大型淺穴式露天活動場所。新砦遺址發現的“三疊層”,即下層為龍山文化層,中層為新砦期文化層,上層為二里頭早期文化層,證明了龍山文化與二里頭文化之間確實存在新砦期,填補了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早期缺環的空白。新砦城址的發現,對於探索早期夏都、對於判定古城寨城址和二里頭遺址的年代與性質、對於研究夏代都城和夏王朝的誕生以及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問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專家考錄
正在進行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認為,位於河南省新密市的新砦遺址,極有可能是中國考古界苦苦尋找多年的夏代開國之君夏啟的都城。夏啟結束了堯舜禹時代盛行的“禪讓”制度,是傳子制度的開創者,從某種意義上講夏啟是真正的夏王朝開國之君。夏啟之居的初步勘定,不僅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的一項重大發現和突破,對於探索中國早期國家起源即中華文明的形成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尋找古代文獻上記載的“黃台之丘”附近的“夏啟之居”,曾是一代又一代致力於探索夏文明的考古人追索的迷題。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著名古文字學家丁山提出,夏啟之居在今新鄭市與新密市之間,“黃台之丘”即為黃台岡,黃台岡不遠有“夏啟之居”。
2001年10月,國家“十五”計畫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啟動後,考古工作者將尋找夏代早期文明的目光鎖定在了新砦遺址,為期兩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豐碩成果,這是一座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擁有內外三重城壕和大型建築的夏代早期大型城址。城址內部不僅發現宗廟性質的大型建築,還發現有加工骨器的手工作坊區,出土的遺物不僅數量眾多,做工精美,而且規格很高,反映出新砦城的都邑性質。
經碳14測定,新砦遺址始建於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900年,無論將夏王朝始年定在公元前2070年還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從年代學的角度分析,都不能排除新砦城始建於夏啟的可能性。夏代早期城址內就修築有具有防禦功能的內外三重城壕,這一重大發現打破了多年來眾多夏文化遺存不曾發現城牆的沉寂局面。對於重新認識夏文化早期的聚落形態、確定夏文化的上限、探索夏文明的誕生等一系列重大學術問題均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關於夏啟出生和活動的地方,史籍多有記載,前人也早做過詳細的考證。專家認為,新砦遺址的位置完全符合《水經注》所云夏啟之居的地望,城址的始建年代落入夏代早期年代範圍之內,遺物的規格說明它本身具有王都的性質。結合其年代及相關歷史文獻記載,專家們認定這座都邑城址很可能是黃台之丘附近的夏啟之居,即夏啟的都城。
新砦遺址是原始社會末期十分典型的民族聚落中心,在龍山時代和夏文化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考古學上稱為“新砦期”。這一考古學上的文化分期得名於新砦城址,它位於河南省新密市東南18.6公里的劉寨鎮新砦村,包括今梁家台、蘇溝、東灣和煤土溝共4個自然村的大部分區域,是嵩山周圍大型史前聚落之一。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預研究”首批啟動的重點田野考古項目,為期2年的新砦遺址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穫:初步確定新砦遺址是一處設有外壕、城牆和內壕共三重防禦設施、中心區建有大型建築的大型城址,整個城址總面積逾100萬平方米,它是近年來夏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新砦遺址考古成果
城市遺址

在城址中心區還初步探明一座東西長50多米、南北寬14.5米的大型建築基址,很可能是一座宗廟建築。它的東部,建有附屬建築,前後兩側,均有大路連線。已經清理出部分夯築牆體、柱洞、紅燒土和活動面等重要遺蹟。在中心區以外,發現有手工業作坊區,區內有一個盛放骨頭料的窖穴,這個作坊區可能是加工骨器的場所。
出土器物
新砦城址內出土的遺物數量眾多,做工精美。不僅有製作精美的陶器如子母口瓮、簋形豆、雙腹豆、豬首形蓋鈕等,還出土有玉鑿、紅銅容器等高規格遺物以及與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牌飾紋飾相類似的獸面紋、雕刻精細的夔龍紋等,反映出這一遺址的都邑性質。相關著作資料
發表資料有《河南密縣新砦遺址的試掘》,《考古》1981年第5期;《新密新砦遺址1999年試掘簡報》,《華夏考古》2000年第4期;《河南新密新砦遺址發現城牆和大型建築》,《中國文物報》2004年3月3日;《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遺址2000年發掘簡報》,《文物》2004年3期;《河南新密新砦城址發掘城牆西北角與淺穴大型建築》,《中國文物報》2006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