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縣新甸鎮地處松花江南岸,距哈市100公里,全鎮幅員面積207平方公里,鎮轄5個村,68個自然屯(71個村民小組),1個街道辦事處,5個居民委,人口近3萬人。是歷史悠久的重鎮,從遼金到明清都是兵家駐防之地,1736年(清.乾隆初年)便有新甸之稱,1926年為新甸,1940年為新甸村公所、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建制鎮、1958為新甸鎮人民公社、1980年為新甸鎮人民政府至今。
——新甸鎮自然資源
新甸鎮自然優美,人傑地靈,資源豐富,全鎮耕地面積12.4萬畝,草原面積3.6萬畝,林地4.2萬畝,水域面積3.1萬畝,屬松花江之濱,是一個一山二水七分田的魚米之鄉。鎮西兩公里處仁和村有黑龍江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古城遺址”。鎮東3公里處,有1口全年溢水的泉井,經國家有關部門鑑定為天然礦泉水。大通行洪區萬畝草原,鳥語花香,是休閒勝地。
——新甸鎮風俗文化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早有居民健身操,晚有秧歌舞,東北大秧歌老少皆會,老年秧歌隊常年堅持達十年之久,月有職工民眾大家唱,二人轉、東北大鼓在民間廣為流傳。
­­ 民俗文化蓬勃發展,每年的農曆端午節,全鎮人民自發的踏青活動,遊人絡繹不絕,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人們自發組織的滾冰、送燈活動有史以來連年不斷,近幾年在政府的組織下已連續舉辦大規模的正月十五元宵煙花節。每屆參觀民眾數萬人。
——新甸鎮近年來發展情況
農業產業形成規模:盛產大豆、玉米、水稻、烤菸、大蒜、油豆角、毛蔥等,畜牧業、工業穩步發展:全鎮擁有建設用地2100畝,是省級批准的建設用地面積最多的鄉鎮,哈量集團電力專用線橫跨全鎮。2004年底全鎮引進企業6家,其中落戶新甸鎮4家,引資額達2.3億元,盛興工程有限公司發展蔬菜保鮮加工項目,產品出口烏克蘭,年需蔬菜種植面積8萬畝。哈量集團研製出十年陳釀加工技術,發展納米酒生產項目,屬全國首例。鎮村經濟日益壯大:自2001年以來共化解債務近千萬元。社會公益事業日趨完善:投資360萬元新建新甸鎮中國小教學樓,改善了教學環境;引資40萬元新建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的公寓式福利院;鎮村兩級聯合投資25萬元在淘淇河上架起了兩座“利民橋”,解決了三陽村和玉泉村幾代人水中為路的困局;投資54萬元為全鎮農民入了兩險,投資10萬元為全鎮所有適齡學生代交學費。投資70萬元修建休閒廣場4000平方米。投巨資修築玉泉民堤。改善鎮內道路,修建白色路面。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全鎮工作結出了累累碩果,被市委授予“農業、農村工作經濟發展先進鎮”,縣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決定全縣學習“新甸鎮式創業班子”。
新甸鎮委、鎮政府面對良好的機遇,正以“務實、清廉、高效、創新”的作風和滿腔的豪情,帶領全鎮人民與時俱進,奮力拚搏,創造著新甸美好的未來。
相關詞條
-
通紅甸鄉
通紅甸彝族苗族鄉(以下簡稱通紅甸鄉),地處玉溪市華寧縣城東北部,(位於東經103°00′04″,北緯24° 00′20″。)東隔南盤江同彌勒縣西二鎮相望...
鄉鎮概述 歷史文化 人口衛生 新農村建設 基礎設施 -
平甸鄉
平甸鄉位於新平縣城城郊,地處省道218線、國道213線中間,東與峨山縣塔甸鎮毗鄰;南與揚武鎮的丁苴、老白甸和桂山鎮的古城接壤;西與漠沙鎮西尼和腰街鎮峨德...
概述 歷史沿革 地理特點 經濟 企業 -
寶甸鄉
寶甸鄉位於吉林省前郭縣境中部,距縣政府駐地35公里。東經124°29′至124°47′,北緯44°46′至45°02′之間,始建於1988年10月,東與...
行政區劃 特色產業 城鎮建設 商企業改革 機構設定 -
灣甸傣族鄉
灣甸大石城,又稱老緬城,相傳是古代緬王的城堡,其山頂的平坦抹去的是緬王暴斂傣族人民的歷史。清涼的古潭之水,流淌的是灣甸27代土司管制時期與中華文化的歷史...
概況 人文地理 文化教育 基礎設施 歷史沿革 -
紅甸回族鄉
紅甸回族鄉位於文山縣境內北部,地處東經108°56′--104°51′,北緯23°35′-23°42′之間,距文山縣城50公里,距323國道13.10公...
基本簡介 地理氣候 人文地理 農村經濟 特色產業 -
星甸街道
星甸街道隸屬於南京市浦口區,位於浦口區西部,東鄰湯泉街道、江浦街道,南接橋林街道,西連安徽省和縣綽廟鄉,北隔滁河與安徽省全椒縣陳淺鄉、滁州市汪郢鄉相望。...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七甸鄉
七甸鄉隸屬昆明市呈貢縣,地處昆明市的東郊,呈貢縣東北部,距縣城22公里,距昆明18公里,到縣城道路為柏油公路,交通方便。東鄰宜良縣,南鄰澂江縣,西與本縣...
產品 鄉鎮企業 收入 自然資源 基層組織 -
七甸鄉大哨村
七甸鄉大哨村隸屬呈貢縣七甸鄉,面積5.28平方公里,人口766人。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農村經濟 特色產業 文化教育 -
楊村甸鄉
楊村甸鄉,地處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北端,面積84.3平方公里,地形屬半丘陵、半山區,轄14個村委會,境內楊姓居多,經濟以農業為主,林木、楠竹蓄積量豐富。
村情概括 歷史沿革 著名人物 行政區劃 社會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