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屍體檢查

新生兒屍體檢查,是對死去的新生兒屍體進行檢查。

新生兒屍體檢驗的內容、步驟及方法。
本標準適用於各級公、檢、法、司及院校系統進行司法解剖。
本標準的制定是為了使新生兒屍體檢驗有一個統一的方法及步驟,為今後的覆核及國際交流奠定基礎。

屍表檢驗

性別、身長
全長:顱頂至足跟的長度,正常足月兒身長50cm。
坐高:顱頂至臀部的長度,正常足月兒坐高34cm。
體重:正常足月兒體重為3kg。
周線測量
頭圍:在額結節和枕外隆凸水平測量,正常足月兒約34.0cm。
胸圍:在兩側乳頭水平測量,正常足月兒約32.0cm。
腹圍:在臍的水平測量,正常足月兒約28.0cm。
頭部徑線測量
雙頂徑:雙側頂骨結節之間的距離,正常足月兒平均約為9.3cm。
枕額徑:鼻根至枕外隆凸的距離正常足月兒約為11.3cm。
枕頦徑:頦部尖端至後囟門頂部的距離,正常足月兒約為13.3cm。
枕下前囟徑:前囟門中心至枕外隆凸下方的距離,正常足月兒約為9.5cm。
前囟門直徑:前囟門的各邊與對邊的距離,正常足月兒約為2.0~2.5cm。
身寬測量
肩寬:兩側肩胛最突出的距離,正常足月兒約為11.7cm。
寬:雙側髂前上棘之間的距離,正常足月兒約為8.5cm。
屍體附著的血液胎脂皮膚臍帶產瘤

發病率

嬰幼兒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病率非常高,根據一項新生兒屍體解剖報告,發現約60%的中耳存在病變,因此,耳鼻喉科醫生和兒科醫生對嬰幼兒分泌性中耳炎應引起高度重視。但因新生兒的外耳道發育不完全,呈閉合狀,鼓膜位置較平,標誌不清,檢查和診斷比較困難,而且由丁患兒的症狀多不典型,醫生常不注意檢查中耳,往往導致漏診。
嬰幼兒易患分泌性中耳炎與嬰幼兒特殊的解剖結構有關。新生兒的咽鼓管短、寬而平直,位置偏低,鼻咽部的分泌物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症。嬰兒中耳內常遺有胚胎殘留余物,也易致感染。咽鼓管和中耳內黏膜是柱狀纖毛上皮,屬呼吸性黏膜。黏膜上覆有粘液層,層內含有溶菌酶,這些結構形成了抗感染的防禦機制,但新生兒的這種防禦機制很軟弱,易受感染髮生中耳炎。分娩時難產、臀位、室息時作過人工呼吸的新生兒,羊水常易進入中耳內。母體患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癇或產前出血者,羊水也易進入中耳發生感染引起中兒炎。此病亦常見於早產兒和早破水的新生兒中。新生兒哺乳不當容易逆乳,特別是取平仰臥位用奶瓶人工哺養者,逆乳時乳汁瀦積於鼻咽腔,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此外先天性唇裂和齶裂等畸形的新生兒也常發生分泌性中耳炎。

相關詞條

血液 胎脂 皮膚 臍帶 產瘤

參考文獻

http://www.cmechina.net/content/200700002312/04/
http://www.cmu.edu.cn/fyblxjys/showpage.asp?pageid=31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