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局部乾燥

屍體局部乾燥,人死後體表水分不斷蒸發,屍體重量不斷減輕。


屍體局部乾燥:
人死後體表水分不斷蒸發,屍體重量不斷減輕。據測定,一般情況下,屍體重量每日每公斤減輕10~18克。夏天,屍體重量的減輕速度更快,新生兒屍體的重量比成人屍體的重量減輕快。由於這些水分的蒸發、重量的減輕,這就使得嚴體出現了各種局部乾燥的現象。常見的有:
1.角膜混濁
正常人的眼角膜是呈透明狀的,其表面光滑無皺褶。人死後的眼角膜,因水分蒸發,失去光澤,而發生混濁,不透明,呈白色,無法透視瞳孔。這種現象,稱為屍體角膜混濁。法醫檢驗時,根據角膜混濁的程度,可以估計死亡時間。
研究表明,死後12小時,即可通過肉眼觀察到角膜輕微的形態改變。18~24小時,可見角膜表面出現皺褶,可見局部的或瀰漫性的混濁,但仍可透視到瞳孔。在第二天內,可見角膜混濁,角膜內表面與晶體相連。在第三天內,可見眼瞼覆蓋的部分角膜腫脹,有乳白色斑塊形成,其餘部分則乾燥。變成黃棕色,表面與晶體粘連,很難透視到瞳孔。第四天內,可見眼球由於腐敗而輕度外翻,角膜非常混濁,己不能見到瞳孔。因此角膜是否混濁及混濁的程度,是判斷死亡時間的重要依據之一。法醫檢驗時,應當仔細觀察,詳細記載。
2.鞏膜黑斑
上面講的屍體角膜混濁,既可發生在屍體眼睛閉著的場合,也可發生在屍體眼睛睜開的場合。如果人死後眼瞼是睜開著的,則由於水分的不斷蒸發,鞏膜乾燥變薄,鞏膜下面脈絡膜的黑色素透出,在眼球結合膜上出現三角形、卵圓形或圓形的黑色斑狀,這就是鞏膜黑斑。鞏膜黑斑多出現於靠近眼球的內側或外側,是一種不太常見的屍體現象
在法醫檢驗實踐中,由於屍體自溶與組織壞死有著共同的變化過程和相似的形態,因此,有時不好區別。如果單就一個細胞來說確實無法區別這兩者,但是只要金面檢查、全面分析,正確區分它們也是不難的。
首先,可以從分布特點上區分,如果將要檢查部分固定起來,則固定部分的自溶是從中間開始的,未固定而又離體的部分的自治是從邊緣開始的,這是規律。生前形成的壞死,則沒有這種分布規律。其次,可以從速度和程度上分。各處器官、內臟、組織、細胞的自溶速度和程度,如前所述,是有一定的順序的,而壞死則不具有這種順序性。法醫在屍檢時,如果發現胰臟尚無明顯自溶、而心、腎、肝、腦等組織就有細胞核濃縮、碎裂或溶解,則首先應考慮生前形成的病變。以此類推。第三,可以從形狀上分。自溶通常是瀰漫性的,而壞死則往往是局部性的。第四,可以從病理變化上分。組織壞死的,在壞死灶周圍一般都有炎症反應,而自溶灶周圍則沒有這種病理變化。第五,可以從條件上分。自溶的發展一般都可以從當時的氣溫、死亡時間、死因等方面找到原因,而生前病變則常有臨床資料可供參考。 此外,有些臟器的自溶有其獨特性,如果不符合這些特性,則可以排除其是自溶。
正確認識自溶這一屍體現象,對於法醫判斷死亡時間,確定死亡原因等具有重要意義。但有時屍體的自溶也會給案件的偵破等帶來麻煩,因此法醫工作者有時也要採取措施防止自溶。在這些措施中最主要的是爭取早解剖、早取材、早固定。在固定中應當注意,所取組織的厚度不要超過0.6厘米。並且應當用定量的固定液。此外,還可以採取冷藏和注射福馬林溶液的辦法防止自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