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簡介
新沙甸回族鄉隸屬於雲南省紅河箇舊市沙甸區,地處沙甸區南邊,距沙甸區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沙甸區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箇舊市20公里。東鄰雞街,南、北、西與沙甸回族鄉相鄰。轄蓮花塘、白房子、團坡頭、團坡4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其中團坡村為彝族村。全鄉國土面積6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700-8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甘蔗、蔬菜等農作物。該鄉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和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新沙甸回族鄉據有關資料顯示,全鄉有耕地總面積1384畝(其中:田348.6畝,地1035.4畝),人均耕地0.40畝,主要種植糧食、甘蔗、蔬菜等作物;流經該鄉的沙甸河是該鄉主要灌溉水源。
基礎設施
新沙甸回族鄉截止2008年底,該鄉所轄的4個自然村均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4個自然村全部通路燈。全鄉有988戶通自來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的農戶。有98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28戶,並且928戶都通有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70戶(分別占總數的91.09%和37.45%)。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鄉到沙甸區政府已通公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全鄉共擁有汽車193輛,農用運輸車8輛,拖拉機31輛,機車671輛。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98畝,有效灌溉率為93%。到2008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4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7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1戶。該鄉農戶住房以磚混、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8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42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7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鄉有農戶988戶,共有鄉村人口3551人,其中男性1734人,女性1817人。其中農業人口3551人,勞動力2025人。該鄉以回族為主(是回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回族3060人,彝族414人,漢族77人。
到2008年底,全鄉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1人,占人口總數的3.69%;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458人,參合率97.38%;享受低保24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新沙甸鄉衛生所和沙甸區衛生院,鄉衛生所面積為4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名,該鄉距離區衛生院1公里。該鄉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5個,村民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3個。
農村經濟
該鄉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190.4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8.60萬元,占總收入的2.07%;畜牧業收入1555.09萬元,占總收入的7.70%(其中出欄肉豬625頭(團坡彝族村),肉牛2864頭,肉羊372頭);漁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0.07%;第二、三產業收入18201.8萬元,占總收入的90.15%;工資性收入71.5萬元,占總收入的0.35%。農民人均純收入568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和畜牧業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4人(占勞動力的3.65%),在省內務工65人,到省外務工9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鄉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1人,少數民族黨員46人,其中男黨員30人、女黨員21人。該鄉黨總支部每年都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被評為文明單位等等。該鄉建有團總支部1個,下設4個團支部,共有團員139人。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鄉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514.83平方米,擁有教師32人,在校學生422人,距離中學1公里。整個鄉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21人,其中小學生438人,中學生283人。入學率100%。全鄉建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該鄉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改善村民生活、醫療、衛生等各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