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

新南向政策

“新南向政策”是民進黨當局推出的一種新政策,意在引導台灣業界南向發展,香港《大公報》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當局只一味鼓勵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雙向投資,卻隻字不提加入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不得不讓人質疑民進黨的“新南向政策”僅流於空泛的口號宣示,並不能給予台商最實質的幫助。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仍然承襲李、扁時期“減低對大陸經貿依賴”的思維,主要著眼於東南亞和印度將是未來整個亞洲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而且過去在經營上還有一些可以繼續強化的地方,尤其在印度。

基本信息

事件概況

蔡英文蔡英文
2016年2月14日,社評指出,蔡英文在“大選”期間公開表示,李登輝陳水扁的“南向政策”是失敗的,她的“新南向政策”才是正確的。對此,《中央日報》社評認為,蔡英文的構想看似不錯,可一旦真正開始推動,不只很難達成預期成效,而且極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社會反響

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王屏生就表示,經濟不是像小朋友分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就可以,而是要看準市場在哪裡,進行長期布局,挖掘商機,尋求發展。南向政策在李登輝時代就提出,現在已證明是個失敗措施,他當年跟幾個朋友一起去東南亞投資,兩年就幾乎賠掉八成。

台企聯發言人葉惠德表示,當時“南進”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反而在同一時間“西進”大陸的台商打下了現在兩岸經濟發展的基礎。
上海台協常務副會長鬍興中則表示,有六成台商到東南亞投資,是為了勞工與環保成本,像候鳥一樣,哪裡便宜哪裡去;但問題在於不同民族文化,還是會有溝通、效率的落差,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成本。東南亞低廉的勞工與環保成本能持續多久,也是問題,葉惠德說,一個工廠建下去,不是三五年就能收到成效,所以需要看長期的規劃,以及文化與政治是否有風險,不該因為“不想依賴大陸”就貿然轉向。

據《大公報》21日報導,前“行政院政務委員”、21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當天在由《旺報》舉行的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研討會上也表示,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不容樂觀。

高思博表示,現在台灣不少人必須靠兩岸往來維持生計,但如今因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生變,那些民眾是否還能找到其他出路。台灣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高思博強調,不能把台灣現在的狀況與二十年前相比,以前到印尼、菲律賓等國被視為大金主,但現在在東南亞的經濟份量和重要性大不如從前了。
其實不僅是台商,台灣旅遊業人士也對“新南向政策”表示擔憂。據大公報21日報導,島內旅遊業人士日前指出,民進黨政府將開拓新的旅遊市場以填補流失的陸客市場,絕非三兩天就能做到。

業界人士表示,台灣對於東南亞少數語種國家的接待能力嚴重不足,因為少數語種的導遊根本不夠;民進黨說開拓東南亞旅遊市場不過是安撫台灣旅遊業者的口號,倘若上台後仍以同樣的口號欺騙業者,不排除號召旅遊業人員到“總統府”前示威抗議。

台企聯榮譽會長郭山輝指出,重要的並不是“新南向政策”的本身,而是新當局長期以來,對於兩岸經貿交流發展,並沒有給予正面的評價。假若他是兩岸事務負責人,對於新當局現在推出“新南向政策”,心裡會覺得“非常不被尊重”,好像推動兩岸經貿發展已經沒有什麼意義。相較於“新南向政策”,台企聯會長王屏生表示,“一帶一路”應該有很大商機。
哈爾濱台商協會常務副會長徐正文希望“新南向政策”能“先做再說”。新當局必須先做市場調查,確定哪些企業適合“南向”,畢竟台商不是墊腳石,不能去做炮灰。他建議當局必須每月開座談會,定期公布有關“南向”的調查報告給台商參考,並由當局牽頭組團實地考察,才會有效果。

對於“一帶一路”政策,徐正文認為,大陸方面有計畫並提出完善的相關配套,台商必須主動追求機會,否則很可能失去市場。元盛集團董事長林紫柏表示,“一帶一路”對台商而言是很大的機會,只要企業用對方法,就可以實現升級。

評價分析

蔡英文之前曾多次強調加入TPP,卻很少講到希望進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其原因即在於此。但事實上,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只占台灣貿易比重35%,RCEP則占56%,純從經貿角度看,加入RCEP對於台灣顯然比加入TPP更要優先才對,但蔡英文卻反其道而行,如此作法,顯然不太明智。

要想全面與東協國家進行產業合作,卻不談東協十國均參加的RCEP,豈不是緣木求魚?毫無疑問,“新南向政策”要想成功,就必須解決台商在東南亞市場面臨的高關稅及投資障礙,如果台灣無法加入RCEP,高關稅及投資障礙又沒有辦法解決。

可以想見,一旦RCEP正式生效,亞洲生產供應鏈網路關係必然會進一步重整,屆時台灣如果仍被排除在外,對於貿易與投資勢必產生嚴重影響。正因為如此,蔡英文與其推動“新南向政策”,不如把重心擺在積極加入RCEP;否則必然會重蹈李、扁覆轍,不只沒有強化台灣與東南亞經貿關係,反而虛耗資源,徒然使台商受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