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豐隆集團

新加坡豐隆集團

新加坡豐隆集團創立於1963年,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和酒店業投資發展商和標竿企業,也是世界跨國性的集房地產、銀行與金融服務、酒店等綜合類的企業集團,集團股票已在美國、英國和新加坡等多國上市。豐隆集團創始人是祖籍福建同安的郭芳楓,1995年由時年54歲的長子郭令明接管集團。2004《福布斯》東南亞富豪名單上,郭令明以2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成為新加坡首富,並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豐隆集團旗下共有11家上市公司,除了房地產外,豐隆集團還積極發展酒店業,旗下共有110家國際酒店,遍布亞洲、大洋洲、歐洲和美國,總客房數目達3萬間。豐隆集團也成為新加坡的標桿企業。透過千禧國敦酒店(Millennium & Copthorne Hotels)開始酒店業的長征路,也掀開豐隆集團的新篇章。

發展歷程

豐隆的成功取決於郭芳楓的遠見,第二次世界大戰剛一結束,郭芳楓就馬上預感到:物資必然會出現短缺,於是郭芳楓投入資金,以極低的價格大量收購軍需剩餘物資。這些物資很快就成了緊俏商品

(圖)郭令明郭令明

,給豐隆帶來了巨額盈利。郭芳楓更預見到戰後各國經濟的重建,地皮、建築材料必將成為熱門貨。從1947年開始,郭芳楓廉價買進大片土地,到70年代,這些地產已身價百倍。70年代,郭芳楓又專門成立了豐隆實業有限公司,經營房地產業。

隨著豐隆實業的發展,郭芳楓又果斷地籌資創辦豐隆金融有限公司,作為集團的支柱。豐隆金融有限公司已發展為設有14家分行的國際性金融機構,業務發展到馬來西亞、英國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所屬企業60多家,所經營的業務有商貿、製造、酒店、房地產、造船、保險代理等等。郭令明對郭芳楓的商業生涯做了這樣的總結:“做生意要有遠大眼光,要配合時代需要。順應形勢的要求,把握時代的趨勢和脈搏,從而因勢利導,採取適當的經營對策。”

1995年,郭芳楓去世,時年54歲的郭令明成為郭氏家族的第二代掌門人。目前豐隆集團旗下共有11家上市公司,除了房地產外,豐隆集團還積極發展酒店業,旗下共有110家國際酒店,遍布亞洲、大洋洲、歐洲和美國,總客房數目達3萬間。豐隆集團也成為新加坡的標桿企業。

2004年7月,在新加坡創業行動組織(ACE)舉行的“藍天會議”上,郭令明與青年創業者們坦誠交流,向郭芳楓們介紹了自己怎樣將父輩的事業發揚光大,以及郭芳楓的戰略、管理方式及家庭生活等。

購併漢城希爾頓飯店

南韓大宇集團與新加坡豐隆集團1999年11月12日在漢城締結事業讓渡契約,以2億2850萬美元價格,把旗下的漢城希爾頓飯店的經營權轉讓給豐隆集團旗下城市發展公司。

據香港媒體報導,大宇集團透露,大宇開發公司代表理事俞鎮茂與豐隆集團董事長郭令裕,於12日下午在漢城希爾頓飯店締結事業讓渡契約,豐隆集團旗下城市發展公司將於11月底以前,履行雙方所締結契約內容,付給大宇集團2億2850萬美元,來購併位在漢城市南山山麓的漢城希爾頓飯店,並對目前服務於該飯店的員工全予續聘。

大宇集團雖曾於六月間與盧森堡GMH公司簽署經營權轉讓合議書,雙方同意以2億1500萬美元的價格移交漢城希爾頓飯店的經營權,但由於GMH公司未按照合議書履行付款承諾,遂經過重新對外招標後,終於找到新買主。

大宇集團於創始人金宇中會長在南韓執政者的縱容下,舉債經營數十載的結果,使得債台高築的大宇集團債務猶如滾雪球般一發不可收拾,金大中總統上台後,大力施展整頓財閥大企業集團的改革措施,終迫使金宇中辭去南韓工商界龍頭的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會長一職,並放棄大宇集團的經營權,使得大宇集團旗下系列公司展開迅速的併購活動。

香江花園

北京香江花園位於北京東北方,距市區15分鐘車程,距首都機場10分鐘車程,靠近使館區,金融、商業區,餐飲、娛樂十分方便。北京香江花園建設用地33公頃,綠化用地134公頃。湖光粼粼,綠草茵茵,百花爭艷,果木飄香,雀啼鳥鳴,林木成蔭的大自然環繞著447幢歐式豪華別墅,124套聯排別墅,2座低層服務公寓樓和宏偉,壯麗,娛樂、服務設施齊全的7000M2俱樂部大樓。項目總投資3億多美金,於1999年建成。北京香江花園項目由豐隆國際開發有限公司、豐隆實業有限公司經營管理,下設產業部、銷售部以及香江花園鄉村俱樂部,確保住戶能享受高水平、高質量的服務。經營管理的宗旨是將北京香江花園打造成房地產名牌產品。物業管理服務由第一太平戴維斯物業顧問管理有限公司提供。

杭州利士包裝有限公司

杭州利士包裝有限公司為新加坡豐隆集團在中國大陸投資塑膠行業的利士公司之一,

(圖)杭州利士包裝有限公司杭州利士包裝有限公司

擁有40多年的塑膠行業背景。杭州利士包裝以生產20-200升塑膠包裝桶,廣泛套用於精細化工,食品和醫藥包裝杭州利士包裝有限公司產品以HDPE〈聚乙烯〉為原料,產品質量符合GB13508-92<<聚乙烯吹塑桶》標準,產品質量符合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符合《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使用國際UN標誌。杭州利士包裝有限公司產品以服務大眾化和個性化相結合,尤其在高危險化工產品出口包裝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如杭州利士包裝有限公司200升塑膠桶皮重輕可到8kg, 重可到12kg.顏色有蘭,深蘭,黑色黃色,棕色和白色。

控股新飛電器

2004年年內,新飛電器就要將49%的國有股權轉讓給新加坡豐隆亞洲股份有限公司。

豐隆亞洲擬再拿出新飛電器25%左右的股權,轉讓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這家戰略投資者,極有可能從惠爾普、日立等急於在新鄉安營紮寨的跨國公司中產生。

兩個“新飛”(新飛電器和新飛集團)雙雄並立,這樣的一幕或許在不久之後就將在新鄉市出現。

一場關於新飛電器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新飛電器)股權的爭奪戰,即將畫上句號。9月底,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河南省政府已批准新飛電器實現國有股退出,年內就要將49%的國有股權轉讓給新加坡豐隆亞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隆亞洲)。

豐隆亞洲是新飛電器兩個既有股東之一,幾年來掌控合資公司51%的股權。按照他們與新鄉方面的洽談結果,餘下49%的國有股權轉讓完成後,豐隆亞洲擬再拿出新飛電器25%左右的股權,轉讓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而這家戰略投資者,極有可能從惠爾普、日立等急於在新鄉安營紮寨的跨國公司中產生。

記者從官方渠道獲悉,這些交易最快將在2004年年底完成。

“股權轉讓意向已簽訂半年多了,目前正處於資產評估階段,有一些細節還需要進一步洽談,比如股權的具體價格問題。”在新鄉市國資局,一位負責人這樣對記者說。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新鄉市商務局有關知情人士的印證,“49%的國有股權轉讓出去,可能會賣七八個億”,“因為是外資收購,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批覆,但現在還沒批”,“新飛電器的股權出讓要分兩步走,大框架已經定了下來”。

新飛集團與豐隆亞洲合資整整10年。1994年10月,新飛集團與新加坡豐隆亞洲的子公司豐隆電器私人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新飛電器。其股權分配比例為:新飛集團占49%,豐隆電器私人有限公司占45%,而新加坡豫新電器公司(由河南省駐新加坡辦事處創辦)占6%。按照當地政府的設計,此股權分配意在確保新飛集團對合資公司的控股權,但到了2000年,豐隆亞洲收購了豫新電器公司的母公司豫新控股公司,該公司遂取代新飛集團成為新飛電器新的控股股東。

股權的變化,意味著對企業控制力和話語權地位的改變。很早以前,新飛集團負責人就曾極力主張向多元化發展,但是各種跡象表明,以貿易為主業的豐隆亞洲卻對新飛電器在中國大陸的擴張謹慎有加。知情人士告訴記者,1997年和2000年,新飛電器先後兩次提出收購國內空調企業,但均被豐隆亞洲否決,“新飛電器在當時失去了向空調業進軍的機會”。

豐隆集團是新加坡最大的私人財團,是該國地產和酒店業大亨。作為其旗下一家當地上市公司,豐隆亞洲在中國參股了新飛電器股份和玉柴集團等幾家製造業公司,經營業績多年以來一直不斷攀升。應該說,豐隆亞洲有自己的戰略計畫,幾家合資公司不斷增長的業績可能使其發展策略更趨於穩健,但對合作方新飛集團來說,沒有跨越式的快速擴張,就意味著在風雲變幻的市場形勢面前白白失去發展機遇,甚至為新鄉市本地支柱經濟的發展埋下“輸局”的隱患。

好在,變化於李根上台之後發生。2001年11月份以來,新飛電器終於大舉進入空調產品領域,冰櫃、冷櫃、空調,成為支撐該公司電器產業的“三駕馬車”,“一業為主、多元擴張”的戰略格局初步奠定。

沒有多少人能夠獲知豐隆亞洲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到底發生了什麼樣微妙的變化。不過,比較明顯的是,在新飛電器的發展歷程中,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經成為制約該公司經營決策的重要因素。從去年開始,基於國有資本在一般競爭性行業有進有退的原則,新鄉市有關方面開始著手於新飛集團的改制,其訴求目的之一就是政府出讓新飛電器的國有股權,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

業內普遍認為,新鄉方面對新飛電器股權的處置方式可謂“乾淨利落”、“深謀遠慮”。

“豐隆亞洲的實力十分雄厚,如果引進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新飛電器在資本、技術、管理等方面將有更大的擴展空間,同時也將會更為有力地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化競爭。”河南省國資委企改處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稅收、就業甚至生產、銷售管理都在本地,對新鄉的好處還是十分明顯的——只要有利於企業更快地做大做強,都值得去支持。”

其實,新鄉方面在新飛電器中抽身而退,更深層次還有著來自市場的無奈。按市場人士的分析,冰櫃、冷櫃、空調等電器產品在利潤、銷售量等方面已不再具備高速發展的可能性。以冰櫃為例,在經過5年左右的高速發展期後,每年的市場銷售總量為900萬~1000萬台,各家企業之間的競爭十分慘烈,“2002年,冰櫃行業第一集團軍還有4家企業,2003年變成了3家,2004年就只剩下海爾和新飛兩家了”。

在這種情勢下,從去年開始,國內知名的製冷企業柯林格爾以冰櫃產業為突破口,迅速將科龍、美菱等企業納至麾下,試圖以資本和成本優勢構造一個龐大的企業帝國。與此同時,國外製冷行業巨頭為降低在本國內的成本壓力,亦開始在開發中國家跑馬圈地。

“一項戰略決策成功不成功,一般在5年之後才能看出結果。不過,看目前的形勢,行業的大洗牌已經開始了。”由科龍等企業在國內的產業布局,新飛投資公司總經理徐曉東在記者面前發出感慨,“新飛集團要取得大發展,靠冰櫃、冷櫃等老產品已經很難,必須尋求更多的產品領域。”

在徐曉東看來,企業能不能做到有計畫的多元化發展,關鍵要看“有沒有可以大規模產業化的產品及與之相關的長期技術支持”、“能不能做到人才、政策等社會資源的聚合”和“是否具備大規模的資金投入”。現在的情況是,前兩個條件新飛集團“已經具備”,如果新飛電器的國有股權出讓能夠完成,那么,資金問題將會迎刃而解。“如果能有5個億的資金,按照1∶5放大的資金運作規律,其效用十分明顯。”徐曉東說。

記者了解到,自前年開始,新飛集團的專用冷藏車、網路稅控收款機、可視電話等產品就已陸續推向市場,旗下產業主要包括專用汽車製造、化工、網路計算機、信息綜合4個項目領域。徐曉東告訴記者:“現在,這些項目都已經推進到需要大規模資金支持的時期。以稅款收款機、銀稅一體機等信息產品為例,今年我們做1個億的銷售量,到明年就可能做到5億~8億,其前提是,要有充足的資金投入。這幾個項目,只要一個做起來了,做大了,那么其他項目就有可能接連做起來,我們也有可能再造一個‘新飛’。”

再造一個“新飛”,須知屆時此“新飛”已非彼“新飛”:新飛電器已脫離新飛集團,在外資的操控之下,繼續打造中原白色家電基地;而新飛集團則“舊瓶”裝“新酒”,冰櫃、空調等產品再也不是它的專寵,取而代之的將是冷藏車、化工原料(與冰櫃、空調配套)等產品,其下屬子公司的股權結構,據了解一開始就設定為多元化。

賣掉新飛電器的國有股權,毫無疑問將推進這一進程。

兩個“新飛”雙雄並立,這樣的一幕或許在不久之後就將在新鄉市出現。

圍繞著新飛集團,人們在對它給予極大期望的同時,往往會追問一句:這樣的多元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其核心技術、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的綜合能力究竟有多少、有多大?——據知情人士透露,過去新飛電器之所以遲遲沒有進入高檔產品領域,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生產出自己的壓縮機;而今年投產的可視電話產品,市場反應比較冷淡。

這是留給未來的一個問題。目前,關於新飛電器的去向更值得關注。據了解,在新鄉市政府作出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決定之後,美國惠爾普、日本日立等跨國公司馬上找上門來,國內的科龍電器也收到了談判邀請。但事情的發展卻是一波三折,一位知情者向記者透露,剛開始是中方、豐隆亞洲和第三方企業“坐在一起談”,但三方一直沒有談攏,最後形成折衷方案是,新飛方面先與豐隆亞洲談國有股退出,此舉完成後,再由豐隆亞洲“自己做主”,向第三方轉讓新飛電器的股權。

很明顯,美國惠爾普是這些來訪企業中熱情最高的一家公司。新鄉官方一位人士透露,該公司先後與新鄉市政府進行了幾次談判,以至最後在市場傳為它已收購了新飛電器。“中國目前已經具備強大的家電產品生產配套和資源整合能力,而且由於市場廣大、人力和原料成本特別低,這實際上已成為國際家電巨頭爭奪的寶地”。

人們不會忘記,早在幾年前,惠爾普跟中國雪花進行合作,但最後以失敗告終;2001年開始,伊萊克斯和南京伯樂的合資也處於失敗邊緣,業內由此認為,外國企業在中國做冰櫃都不會成功,只能是美菱、新飛、海爾和科龍等國內企業的天下。但是,“隨著2002年西門子在連續九年的虧損之後,終於開始盈利”,國外家電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信心重新加強,這裡面,自然也包括曾在中國遭受敗績的惠爾普。不過很顯然,企業“蛋糕”已經不多,新飛在它看來似乎是志在必得。

“從談判情況看,惠爾普勝出的幾率可能會更大一些。但最終的結果還要取決於新方,畢竟,按照國外公司的一般合作規律,控股權拿到手比什麼都重要,而現在新方要出讓的股權僅為25%。”新鄉市當地的一位市場人士告訴記者。

與惠爾普差不多,市場傳出科龍對新飛的股權也特別感興趣。但新鄉市官方人員透露,新鄉市與豐隆亞洲達成的談判底線是,未來的新戰略合作者一定要是世界500強企業。由此看來,科龍方面冀望的“控股權奇蹟”的發生,當屬渺茫。

而就新飛集團與豐隆亞洲目前的談判進程來說,當股權價格的最後確認完成後,這場重組大戲就會真正進入佳境。新飛集團董事長李根曾向媒體坦言:新飛集團早就開始了資本與產業的結合,而且,“通過與新加坡公司的合資,謀求建立新的行銷架構和經營機制”,看來,今天的這一結局,為這句話作出了最為完整的註解。

一切,在不久之後或許都將是嶄新的開始。

新飛電器國有股完全退出,這條訊息起碼要超出一些人的意料,因為他們會有一些想不明白的是,這么好的一個企業,政府真的要扼腕割肉?但事實是,有關方面真的這樣做了。本報記者在過去曾報導過安彩改制,也曾關注過永煤與巴西淡水河谷的合資——2004年9月底省長李成玉提到3個案例,本報一個也沒落下——但唯感此次,新鄉市做得更為徹底。

大企業往往是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對其改革,謹慎的態度應該有,但更需大膽,怎么能激勵企業持續發展並做大做強,就怎么來。只求所在,不求所有,這樣的觀念我們已提倡了多少年,但遺憾的是,一些企業的改制操作要么變了形,要么畏首畏尾,最後仍在原地踏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