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鄉

新井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東部,西拉沐淪河北岸,總面積680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山地丘陵區,轄6個村,73個村民組,有2890戶,1.16萬人,耕地面積6.4萬畝,截止2003年6月末,全鄉大小畜存欄6.5萬頭(只)。

基本信息

新井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東部,西拉沐淪河北岸,總面積680平方公里,轄6個村,73個村民組,有2890戶,1.16萬人,屬典型的山地丘陵區,耕地面積6.4萬畝,其中水澆地7000畝,有林面積23.4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23%,截止2003年6月末,全鄉大小畜存欄6.5萬頭(只)。
新井鄉自然資源豐富,現有山杏林面積6.5萬畝。隨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山杏林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到2005年力爭達到10萬畝,年產山杏核500萬公斤以上,實現產值1000萬元,人均可增收1000元,亦可為開發杏仁乳等相關產業提供豐富的原料。新井鄉主要礦產資源有鉛鋅、瑩石、水晶石、矽、氟石、葉臘石等。該鄉依據得天獨厚的生態和地質地貌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被列入國家地質公園的青山冰臼群就在本鄉境內。省際通道有35.3公里途經該鄉,306國道橫貫全鄉,交通極為便利。中國聯通公司克旗分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在該鄉修建的地面接收站,目前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三年內,全鄉有望招商引資8000萬元。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牢固樹立發展是執政興鄉第一要務的思想觀念,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本鄉實際,確定了“三大區域”建設布局,“五大產業”經濟發展思路,並認真組織實施,較好地實現了農牧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2002年,全鄉農牧業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0萬元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1680元,比上年增長12.5%。
農牧業是新井鄉的主導產業,為建設生態效益型農牧業,自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植樹種草,小流域治理等生態建設,特別是近幾年,依託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世行貸款扶貧和千村扶貧等建設項目,改造中、低產田1.2萬畝,圍封草牧場5萬畝,種草3萬畝,拍賣“五荒”6.8萬畝。生態治理面積和建設標準逐年提高,區、市、旗三級領導及有關人員多次來此視察,對建設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並多次受到旗委、政府的表彰獎勵。經過近15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成了一個山川秀美的新井鄉,並獲得赤峰市“玉龍杯”三連冠的殊榮。
從改變落後的農業生產條件入手,新井鄉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坡地修水平梯田,變“三跑”田為“三保”田,提高農業的單位面積產量;平川地打井修渠,擴大保灌面積。幾年來,共打機電井43眼,大口井25眼,修築節水灌溉渠道4萬多延長米,水澆地面積由原來的1500畝擴大到現在的7000畝,單位面積糧食產量由原來的300斤提高到現在的1000斤,最高達到1400斤,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新井鄉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一是堅持以牧為主、為牧而農的原則,以草業開發為重點,實施“5221”工程,即人均5畝耕地、2畝種草、2畝退耕、1畝種植糧食或其它經濟作物;二是以訂單農業為突破口,發展特色蔬菜種植,今年共發展圓蔥、甜菜、脫毒馬鈴薯訂單種植5000畝;三是引草入田,種植優質牧草1.2萬畝,精飼兼用玉米1.8萬畝,年產飼草5000萬公斤。在畜牧業結構調整中,堅持把改善畜群結構、壓縮牲畜數量與實施“種子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肉羊、肉牛產業,全鄉存欄牲畜良種化率達80%以上,80%的養畜戶基本實現了“棚、窯、池”三位一體的配套建設標準,為發展舍飼畜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走出了一條建設養畜的路子。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全鄉商業、餐飲、加工、建築等個體私營企業已達304家,從業人員近800人,帶動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業轉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